刘钰玮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安东尼·多尔(Anthony Doerr)的第五部作品,并在2015 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之际获得普利策奖。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描写了主人公玛丽洛尔和维尔纳在二战环境中的成长故事。 法国少女玛丽洛尔生活在巴黎,幼年失明后,父亲保护她、训练她,鼓励她勇敢生活下去。1940 年,德国入侵后她被迫离家,在与父亲骨肉分离后以瘦削的肩膀抵抗纳粹暴政。 德国少年维尔纳自幼失去双亲, 与妹妹在矿区孤儿院相依为命。一心想摆脱底层命运的他,凭借无线电天赋跻身纳粹精英学校。 本以为这是命运的转折,不料却跌入另一个地狱。 两人本来毫无交集,却因战争和无线电而相遇。 战争迫使两人迅速成长,两人身边出现的各种角色是帮助他们成长的重要因素。
在《什么是成长小说》中,美国学者莫迪凯·马科斯认为:成长小说的名称和概念,主要来源于人类学。 成长小说展示的成长历程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具。 这种改变使他摆脱原有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1]成长引路人是美国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芮渝萍认为,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些人的影响, 这些人从正、反两方面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2]这些引路人往往代表某种理念,常常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指导、口头劝告或行为影响等手段帮助主人公摆脱某种困境, 向主人公指出前进的方向。[3]通过分析玛丽洛尔和维尔纳身边的引路人在其成长历程中的作用,论文着力探讨主人公身边那些看不见的“光”。
在玛丽洛尔失明后,她的父亲并没有在她面前显露出任何负面情绪与消极力量,而是告诉她“没有中邪这回事。这就是运气,幸运或者霉运。每天向成功或者失败倾斜一点点,但是没有魔咒”。[4]父亲极力引导玛丽洛尔在双目失明的状态下也能正常生活:他带着玛丽洛尔去他工作的博物馆,带她到处巡视,训练她的感知能力。 实际上,玛丽洛尔的父亲在人生中也接连遭遇不幸: 他的父亲死于战争,妻子死于难产,独自一人抚养女儿,女儿却在六岁失明。 这个男人并没有被这些不幸击垮。 在玛丽洛尔失明后, 他自制了街区的微缩模型帮助她认路,培养她独自外出的能力; 在她生日时为她制造惊喜,给她买盲文书,每天要求她学习一小时盲文;给她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充满冒险勇敢精神的小说。 虽然双目失明,但玛丽洛尔的内心世界仍五彩斑斓。 父亲的教育引导让玛丽洛尔在最后独自一人躲藏时也勇敢地支撑了下来,因为父亲这一信念在一直支撑陪伴着她。
虽然身份不同,但埃莱娜夫人和尤塔作为维尔纳成长初期的引路人,也同样是维尔纳成长中的鼓励与陪伴之“光”。 埃莱娜夫人给孩子们更多的是欣赏而不是管教,给孩子们唱法国民谣,用法语给孩子们讲她少女时代的故事。 年幼的维尔纳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总是会提一些让人目瞪口呆的难题,埃莱娜夫人并没有对此感到不耐烦。 虽然无法解答,但她总是鼓励维尔纳。 尤塔作为维尔纳的妹妹,却比维尔纳更坚韧,拥有更明确的善恶观念。 面对德国广播的洗脑,尤塔丝毫不为所动,并且认为自己国家对巴黎的轰炸是犯下了滔天罪行。 在舒尔普福塔学习的日子里,在周围男孩都仿佛被洗脑的环境下, 尤塔是维尔纳心中那一抹看不见的勇敢之“光”,在黑暗中引导他不会迷失自我。 在维尔纳软弱之时,在维尔纳人性挣扎的时候,他憎恨妹妹的那些品质,因为他知道妹妹才是对的。 因为妹妹正面的影响,使得维尔纳在善恶中挣扎。 也是因为尤塔,使得维尔纳内心的善压过了恶,没有像其他青年一样被帝国洗脑。 作为维尔纳生命中唯一的亲人,尤塔在维尔纳心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舒尔普福塔被困时,尤塔是支撑活下去的信念,是他生命中一抹看不见的光。 在维尔纳的成长历程中,在维尔纳被错误观念洗脑时,尤塔的品质一直影响着维尔纳。
与此同时,在维尔纳成长过程中,埃莱娜夫人和尤塔仍代替不了父母的角色。 维尔纳是一个对数学极其有天分的孩子。 在意识到自己的天分之后,维尔纳渴望走出矿区的决心更加强烈,因此,他报考国家政治教育学院并被录取。 维尔纳和尤塔都知道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都是为希特勒、为战争和帝国而服务。 虽然尤塔的话让维尔纳动摇,但他的自主意识最终占了上风。 可以看出,玛丽洛尔在父亲的教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与个性品质,而自幼失去双亲的维尔纳的独立人格与个性品质则更多的是通过外部坏境与自主意识来塑造。 没有父母引导的维尔纳在独立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充满了挣扎,在想逃离矿区和妹妹尤塔的警告中挣扎。 妹妹正确的善恶观与维尔纳自身的善良虽然在最后战胜了学校的洗脑教育,但这一过程对于维尔纳来说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综上所述,亲人对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性格与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却不尽相同。 在玛丽洛尔自我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发展期,在她遭遇人生第一个重大挫折时,父亲作为第一个引路人给予了正确的引导与陪伴,培养了她坚强善良的品质和不惧冒险的精神。 埃莱娜修女与尤塔作为维尔纳身边的两位引路人,她们的言行与品质虽然对维尔纳起到了一定影响,但却无法充当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 因此,相比于玛丽洛尔,维尔纳更加早熟, 在成长过程中也比玛丽洛尔更加挣扎。因为在维尔纳的身边,不仅有正面之“光”,还充斥着反面之“光”。
在成长过程中,朋友身上那些美好品质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 对于维尔纳来说,弗雷德里克就是这样一位朋友,也是维尔纳成长中的坚韧之“光”。 弗雷德里克有着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即使被家人送来舒尔普福塔学习, 他依然没有放弃自我。面对巴斯蒂安的残暴,他没有屈服;面对周围同学的捉弄和辱骂,他依旧没有屈服。 他就像自己热爱的鸟儿一样,虽然躯体被禁锢在学校之中,灵魂却在自由地飞翔。 在他被处罚时,维尔纳选择了默默旁观,弗雷德里克却没有责怪他,还邀请他来自己家。 在弗雷德里克家,他向维尔纳展示了自己喜爱的鸟类绘画, 这使维尔纳想起了自己最初的爱好。弗雷德里克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反抗父母的安排,却拒绝和学校里的人一起同流合污。 在面对校长要求学生向囚犯残忍泼水时,维尔纳照做了,弗雷德里克却选择了拒绝。 弗雷德里克这些“不听从命令”的行为使得他不断被校长巴斯蒂安殴打,被同学们视为“异类”,取外号羞辱他。 面对好友被欺负,维尔纳再次选择沉默,努力让自己沉溺在实验室里。 维尔纳心中存在着“善”,但这些善良抵不过他的逃避和软弱。 后来,维尔纳失去了这位朋友,弗雷德里克被打成重伤,失去记忆。 但作为维尔纳成长过程中第二阶段的引路人,弗雷德里克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却在影响着维尔纳,在他的成长与人性发展中发挥着正面影响。
而对于玛丽洛尔来说,叔祖父艾蒂安和管家马内科太太是她成长过程中第二阶段的两位引路人,也是另外两束看不见的“光”。 他们在玛丽洛尔父亲被捕后引导她走出悲伤,变得更加坚强。 叔祖父艾蒂安与马内科太太虽是长辈,但却更像是朋友一般的存在。 父亲在返回巴黎的途中失去音讯后,玛丽洛尔的世界轰然坍塌,“她郁郁寡欢地把自己幽闭起来。 她不洗澡,不到厨房取暖,不渴望外出。 她几乎不吃不喝。 ”[5]玛丽洛尔像一只蜗牛一样缩在壳里不出来,并且开始厌弃自我和身边的人。 “她气愤。她气艾蒂安做得太少, 怨马内科太太干得太多,恨父亲不在身边给自己一个解释, 她嫌弃自己的眼睛,厌恶所有事,所有人。 ”[6]当玛丽洛尔成长过程中遇到第二个重大挫折时,马内科太太成为引导她走出伤痛的勇敢之“光”,也是玛丽洛尔成长历程中的第二个引路人。 玛丽洛尔父亲失踪二十九天后,马内科太太带着玛丽洛尔来到了她心中念念不忘却一直被禁止来到的海边。 浩瀚的海浪声,沙滩上圆润冰凉的小石头,潮湿光滑的沙子……辽阔的大海让玛丽洛尔郁结一个月的心结逐渐释放。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除了在海滩散步,马内科太太带她到处闲逛,给她认为最需要的邻居送去食物,而马内科太太的热情与旺盛的精力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玛丽洛尔。 不仅如此,已经七十六岁的马内科太太召集其他人,在战争中力所能及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因此和叔祖父艾蒂安发生了分歧,而这一幕恰好被玛丽洛尔听到。 叔祖父艾蒂安认为不应该自找麻烦,而马内科太太认为人在死前总要活出一点生机。 后来,马内科太太病重,在去世之前的一次散步中,她告诉玛丽洛尔:“你永远不可以放弃信念,这是最重要的。 ”[7]因此,在后来玛丽洛尔孤身一人待在房里时,爸爸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她。 在玛丽洛尔遭遇成长过程中的重大挫折时,马内科太太引导她走出绝望,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玛丽洛尔独立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马内科太太去世后,叔祖父艾蒂安成了玛丽洛尔身边唯一的亲人,叔祖父和他的无线电广播成为了玛丽洛尔的快乐之“光”。 与其说叔祖父艾蒂安是玛丽洛尔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不如说叔祖父艾蒂安与玛丽洛尔共同成长更为合适。 叔祖父艾蒂安自从一战受到哥哥为保护自己而战死的重大打击后就足不出户。 马内科太太在世时,叔祖父对于她参加反战活动并带着玛丽洛尔一事很不赞同。 但在马内科太太去世后,叔祖父为了保护玛丽洛尔, 决定与她一起参加反战活动。 在一次玛丽洛尔出门传递情报迟迟未归后,为了寻找她,叔祖父鼓起勇气,时隔二十四年后重新踏出家门。 并且在这次事件之后,为了保护玛丽洛尔,她决定自己出去传递情报。 在叔祖父被捕前的最后一次对话中,玛丽洛尔询问叔祖父是否后悔自己来到他的生活之中,叔祖父告诉玛丽洛尔“你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事”。
尽管都是朋友, 但维尔纳身边是同龄人的朋友,而玛丽洛尔身边则是朋友一般的长辈。 可以看出,两位主人公身边的朋友对他们成长历程带来的作用是不同的。 由于成长前期的影响,维尔纳一直在人性选择之中不断挣扎,弗雷德里克的行动与品质虽然在无形之中给他带来了影响,为其内心的善恶天秤中善增加了分量,却未能帮他在挣扎中走出来。 而玛丽洛尔在成长前期时父亲已经帮助她塑造了美好品质与品格,马内科太太与叔祖父则是对于她的成长同样起到了引导与陪伴的作用,帮助玛丽洛尔进一步完善自己独立品格与品质。
在玛丽洛尔的成长历程中,引导她成长、带给她快乐的“光”无处不在。 父亲的爱与陪伴是引导她成长之“光”;《海底两万里》是激励她冒险之“光”;马内科太太是鼓励她勇敢之“光”;叔祖父艾蒂安以及他的无线电广播是战争中带给玛丽洛尔的快乐之“光”。 这些“光”玛丽洛尔无法看见,却引导她成长为一名坚强勇敢而善良的少女。 在独自一人面对德国军士长冯·伦佩尔时, 玛丽洛尔虽然内心十分害怕, 但依然保持沉着冷静并销毁了面包里的纸条;在面对军官的一再逼问下,内心的愤怒战胜了恐惧。 在发现父亲留在模型里的秘密后,叔祖父被捕,玛丽洛尔不得不孤身一人承担起守护钻石的任务。 面对香料商的不怀好意与谎言,玛丽洛尔没有上当,而是冷静而干脆地拒绝了对方。 面对伦·冯佩尔的穷追不舍,玛丽洛尔内心也曾犹豫是否要将钻石直接交给对方,但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捕鲸手尼德和阿罗纳克斯教授的对话坚定了她保护钻石和抵抗敌人的决心。 面对杀死了冯·伦佩尔的德国男孩维尔纳,玛丽洛尔选择无条件相信对方,并在对方的帮助下逃出圣马洛并且活了下来。 战争中,在身边引路人的爱与引导下,玛丽洛尔由一个天真可爱、对父亲充满依赖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勇敢顽强,在面对威胁时沉着冷静,在面对选择时果敢的少女。
相比于玛丽洛尔的成长过程,维尔纳的成长更为曲折和艰难。 在维尔纳的成长历程中,身边不仅有“善”,也存在着“恶”。 未进入舒尔普福塔学习之前,维尔纳身边有着埃莱娜夫人的鼓励之“光”,妹妹尤塔的勇敢之“光”,无线电广播里法国老爷爷播放的让维尔纳痴迷的知识之“光”。 但在进入舒尔普福塔学习之后以及被派往战场之时,黑暗也随之而来。 校长巴斯蒂安残暴所带来的邪恶之“光”,学员被洗脑之后的狂热之“光”,福尔克海默在杀人时的冷酷无情, 战友们在枪杀无辜小女孩时的冷血之“光”。 在面对“恶”时,维尔纳虽未同流合污,却屡次选择袖手旁观。 进入舒尔普福塔后,维尔纳的人性与人格在艰难中不断地发展。 即使维尔纳知道有些事是错的,但在这里,错误的即正确的。 巴斯蒂安校长的残暴与殴打是对的,福尔克海默的冷酷无情是对的。 维尔纳一度逃避现实,告诉自己只是为了学习,为了梦想。 此时的维尔纳没有意识到,在这里,道德与绝对服从并不相容。 弗雷德里克的痴呆虽让维尔纳的道德、人性与正义感得以发展,却没有完全让维尔纳真正清醒。 直至一次在他们搜索无线电设备时, 荡秋千的女孩在维尔纳面前被枪杀时,他才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助纣为虐,自己所学的知识正在被用来伤害别人, 而他一直以来都在逃避。 此时,维尔纳的自我人格与人性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成熟。 维尔纳身边那些看不见的正面之“光”终究战胜了黑暗, 使得他没有像福尔克海默一样,变成对帝国命令绝对服从的杀人机器。 道德与人性之“光”最终战胜了维尔纳周围的黑暗。
战争使得身处不同国家的两位主人公相遇,也成为了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挫折,这与众不同的成长“绊脚石”使得他们迅速成长。 但不可否认的是,主人公们身边不同的引路人都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有的是爱与希望之“光”,指引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 有的是邪恶与冷酷之“光”,给他们的成长设置障碍。 无论如何,主人公们身边的引路人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战争给人带来伤痛,也让人迅速成长。 但战争所带来的黑暗不会永久笼罩大地,正义、道德与人性之“光”终将破开黑暗,战胜邪恶,迎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