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研究──以河源市源城区图书馆为例

2020-02-25 02:13苏露芳
惠州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河源市服务体系总分

苏露芳

(河源市源城区图书馆,广东 河源 517000)

在我国的乡村振兴进程当中,必须以文化振兴作为基础与前提,协调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关系,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乡村振兴必须以公共图书馆作为主要阵地,体现图书馆在文化传播、教育宣传等工作中的价值,增强乡村文化的多元化与先进化。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传统发展模式较为落后,未能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以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作为重点,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缩小并逐渐消除城乡差距,促进我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河源市源城区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此文从分析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并结合河源市源城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对策。

一、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的知识信息传播、科学普及、脱贫致富、提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河源市的县级公共图书馆,随着《源城区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源委办〔2017〕5号)的颁布及《源城区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18 年)》(源委办〔2017〕11 号)的通知,对其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以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为基础,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应该加快总分馆制的有效落实,增强其文化辐射作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范围的扩展与延伸。

此外,县级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应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相关规定为基础,为广大乡村地区提供针对性文化服务[1]。通过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满足文化传播与弘扬的要求,促进其发展空间的逐步拓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乡村文化振兴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多元文化对其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县级公共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二、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源城区公共图书馆状况

河源市源城现有辖区2 个镇5 个街道,28 个行政村,40 个社区,常住人口约48 万。图书馆新馆于2015年7月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为3558平方米,有各种功能库室15个,现有图书16.2万多册,2018年5月被评为国家县级图书馆一级馆。

在读者服务方面,截至2019年底办证读者总数为0.53万人,借阅册次为87.1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5.8万册,电子图书51.3万册)。

源城区委区政府重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2017年以来,以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共投入资金约1047 万元(含上级资金,其中2017年210万元;2018年719万元;2019年117万元)。

(二)存在问题分析

1.资金、人员不足。乡村图书馆是一种基层公益性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点,属于社会事业的一部分,应把它当作一种社会事业来办,各乡镇政府,从出钱、出物、出人到筹划整个创建过程,主要靠乡镇政府来办。但是有些乡镇政府领导,把万册图书馆马马虎虎地张罗起来了,就撒手不管、不再补新增图书经费,包括管理员的报酬[2]。在人员管理过程中,由于乡村条件的限制,乡村公共图书馆无法招聘图书馆管理专业人员,导致图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对工作不认真或者是管理能力低下的问题。

2.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不够完善。政府部门虽然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由于支持力度不足,导致其建设中的多个目标难以有效实现,这也是限制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因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缺乏大量资金支持,难以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建设是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方向,但是由于先进技术手段的缺失,导致资源共享受到限制。虽然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乡村图书室和农家书屋,但是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利用率低,基础设施存在闲置、浪费的情况。当前,不少基层领导、管理机构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和监督不力,出现了基础设施老化、荒废、闲置,公共文化空间被挤占,管理人员被抽调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3]。

3.教化功能缺位。公共图书馆具有自身的职责与利益诉求,由于在经费和人员投入力度上不足,限制了教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县级公共图书馆与乡村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文化活动与帮扶活动的实施遇到较大的阻力。未能对各乡村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不了解当前乡村文化振兴中遇到的瓶颈,导致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缺乏针对性、缺乏新意,不符合大部分农民的实际文化需求。因而,既不能获得农民广泛关注,也无法和农民产生思想共鸣。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力度不足,提供的文化服务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导致我国部分农村文化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农民参与度较低。

三、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

(一)加大政府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制度与政策保障,增强乡村文化振兴推进的规范性,明确《公共图书馆法》的详细内容,并在服务体系建设中严格监督其落实情况,防止在工作中出现混乱局面。如河源市源城区政府出台了《河源市源城区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源城区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源城区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相关的文件,积极推动了该区建立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完善基础设施

为了能够使乡村获得充足的文化资源,应该加大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扶植力度,通过建设农家书屋等形式,增加其馆藏数量,满足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发展要求。在大数据时代,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涉及的内容更加繁杂,应该加强对海量数据信息的分析,加大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的应用力度,明确当前市场发展状况及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推送服务。传统传播方式也呈现出一定的弊端性,在文化传播中也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与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快速融合,加强对文化下基层活动的宣传,在全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新建、整合资源改造提升、合作共建等方式,在市城区的企业、景区、茶馆、村居、居民小区等公众场所选址建设不同形式书吧,并对每个书吧配置各类图书、电子借阅机、书柜、报纸杂志、阅览座椅等设备,免费向市民开放阅读,同时依托书吧为平台开展好书大家谈、经典阅读、举办市民读书会、居民读书节等阅读活动。

(三)建设示范项目

河源市源城区以2017-2018年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图书馆也以此为契机,以示范项目的建设作为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公共图书馆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源城区图书馆总分馆试点建设在源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严格按照总分馆制建设“三个统筹”和“五个统一”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总分馆制试点建设,并通过省文化厅的验收,形成了以源城区图书馆为总馆,全区7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1所学校为分馆,21 个村(社区)文化室为服务点的“三级联动、一体运行”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四)创新服务模式

1.总分馆模式。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文化因素和地域因素也会对公共图书馆建设造成影响,只有加快服务模式的创新,使其保持多元化特色,才能为服务体系的持续推进提供动力。在总分馆模式的构建当中,应该对河源市源城区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和服务条件进行深入分析,以保障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基层政府为分馆提供经费支持,逐步推进其数字化建设进程,加大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投入力度。总馆应该凸显自身的核心作用,实现服务、资源和管理的统一化,增强对分馆的辐射[4]。源城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有两个特点,一是组织架构方面,构建起以区馆馆长任总馆馆长,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任镇(街道)分馆馆长,总馆副馆长下派到镇(街道)分馆任副馆长,各镇(街道)分馆馆长上挂到总馆任副馆长,各村(社区)文体协管员任村级服务点干事,形成了总馆馆长→分馆馆长→服务点管理员三级架构体系。二是制度保障方面,按照总分馆制建设要求,制订完善了总分馆例会、资金管理、队伍建设、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等制度。

2.优化服务网络。县级公共图书馆以多种先进技术为依托,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呈现出繁荣态势,应该加强数字化技术、移动阅读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联合应用,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构建与优化。建设类型丰富的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图书馆联盟等,促进服务模式的逐步创新。河源市源城区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建设,需要以基层民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基本的阅读与查阅服务,同时促进人民群众整体素养的提升[5]。因此,在工作实施中应保障图书管理软件和服务规范的统一性,以“一卡通”服务模式为重点,实现对多个分馆的联网,消除读者在借阅时的地域限制,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五)挖掘特色文化

对于乡村特色文化的深入挖掘,是促进县级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经之路。工作人员应该对当地的文化传承、风俗习惯等进行实地调研,实现对优秀特色文化的筛选,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精髓。对于乡村的传统文化与价值理念也应该以新时代的眼光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图书馆展览乡村独具特色的家训、技艺和曲目等等。河源市源城区图书馆应该借助于槎城文化艺术节、民俗节、童谣节、关爱槎城“十个一”工程、业余文艺团队活动周、非遗墟市、文化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文艺轻骑兵系列活动等,实现乡村特色文化的快速传播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形成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真正发挥乡村文化振兴的教化作用。公共图书馆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对家训族规、民间谚语、民俗艺韵、文化遗产等地方特色文化深入挖掘,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六)深化供给侧改革

以当地乡村经济与文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促进县级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规划的构建与完善,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引导作用,确保图书采购的类型、数量等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促进乡土文化图书比例的提升。应该以农村为主体,通过技术与服务的改进,为全民阅读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促进农民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乡村文化振兴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该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宣传。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制定具体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充分发挥文化站、室(含农家书屋)阵地作用,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完成。图书馆依托基层文化站、室,开展图书馆下基层服务活动。乡村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应该符合农民的认知需求,使乡村形成淳朴的民风,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教化作用。

猜你喜欢
河源市服务体系总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