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

2020-02-25 02:13
惠州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赵 荣

(太原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山西 太原 03003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大数据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时代焦点。作为全新的社会要素,大数据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仅使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对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产生了可见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深入,致使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尝试用数据进行决策、管理和创新,“用数据来说话”成为人们的新选择。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于各项工作中,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大数据这一新资产,洞察、管控社会各个思潮的细微变化,谋略全局、着眼长远,更好地引导服务社会意识。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国家对思想意识的管理工作也提到了战略高度。渗透于社会各个角落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深刻影响着高校校园,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运用网络社交工具、平台、媒体等,将创新方法适应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以达到提高思想凝聚力的任务具有重要价值。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新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和信息化做了重要讲话和指示,这是新形势下做好网络建设管理及创新高校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南,详细阐述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战略性和重大举措。现如今,大学生的生活与网络生活几乎融为一体,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并且高校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的一些创新举措多数也依“网络”而为。为此,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三大战略意义。

(一)贯彻国家战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以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理论为基础,透析网络本质和网络环境影响,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对高校大学生有目的计划、有组织层次地进行思想意识形态、道德品质教育,进而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实践活动。青年大学生作为思想意识形态战斗的关键抢夺资源,在新时代抓紧青年学生就等同于掌握了将来的意识形态主动权。近些年来,少数青年大学生受敌对势力在网络平台上的言语行为影响,其思想意识形态、道德价值取向受到动摇。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平台散步一些政治错误言语,利用网络信息及网络舆论慢慢渗透大学生,使他们做出错误行为。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不惧艰险、攻坚克难的精神与态度,把建设符合网络时代潮流、迎合学生特点的具有教育性、安全性的网络阵地作为工作重心与目标。

(二)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以引导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键,是后续工作开展的基石。在大数据网络时代,只有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着力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中建立“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情境空间,顺应青年学生对网络的“热度”,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新颖的活动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底、渗透于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高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及大数据方法,团结班级团体、扩大优化学习生活资源、加强师生互动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渗透的形式落实在学生身上。

(三)服务学生成长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成长、成才、成人。基于学生成长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平台、利用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方法与工具,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的层次更深刻、影响更有力。网络思政教育主要是利用网络途径开展思政教育。相比于传统教育形式,网络教育具有明显优势,借助于信息平台支持,能够将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实现自由灵活的教育。为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从各个方面服务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利用网络平台整合优秀的教育教学等其它方面的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丰富学生精神需求、增加就创业渠道等。

二、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毫无疑问,“大数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大有作为,借用大数据的理念与方式方法,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链,不断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活动的本身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一种创新,大数据与“网络”密不可分,大数据技术使得人们在强大数据技术支撑大基础上做出更加理性科学的行为决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且必然的形式,两者的结合不仅是时代发展的不可逆转趋势潮流,也是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信息化。第四次产业革命、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大数据开辟了道路,给各领域无论是学术探索还是实践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工具支持,还进一步增强了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创新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受时代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内部自我革新的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呈现信息化特点。

第二,计算化。所谓计算化,即通过对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综合运用,将高校学生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量化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过图形、图像等可视化形式对结果进行呈现。大数据促进了社会网络化,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越来越依赖于虚拟网络。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人们必须适应新变化、新要求,为了更好地呈现个人或某个群体的行为活动,高校需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其它各种数据分析工具,收集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数据信息,由此可更加科学并具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策略。

第三,智慧化。有了大数据这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工具,“智慧教育”将更加智慧化。智慧化包含对人工智能的运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分析、研究、综合、预测等形式,制定最优、最科学的方案。“智慧教育”将计算资源和物理资源紧密结合,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在教学、管理及科研上形成智能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得到整体提升,实现“1+1>2”的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

第四,数据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紧密依托大数据,而大数据最显著特点是其庞大的内存。它主要是指大量数据存储容量数据库,这是一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达到PB 级别的数据存储,容量大是其重要特征[1]。同时,多源异质性带来了数据处理的新变化,即多渠道的不同数据来源,包含着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格式,它具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三种形式。此外,大数据的高效率和高真实性,可在海量数据存储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出现个人数据交易数据和个人使用数据等新数据源的情况下,可充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

第一,实现教学模式多样性。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教育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教学网络化变革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大数据时代,新技术更新了教育教学方法,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平台。因此,在大数据支撑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了更新和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整合学生行为数据和网络学习的基本路线,将现在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辅相成,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网络化教学手段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逐渐在教育领域发展开来。

第二,加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大数据的广泛使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提供了机遇和条件。高校通过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和行为表现,形成学生数据,进而研究和处理学生事务,便于教师及时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状况和行为变化模式,进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结合学生表现出的新特点和新气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大数据的强大功能应用到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一系列学生数据,可供线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比如,教师通过观看微视频的时间和重播次数,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进展。在数据分析结果基础上,教师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进度,为不同学生推荐适合其学习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同时还可通过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掌握学生的网络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第三,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趋势离不开互联网。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数据和内容,更加精细地掌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行为[2]。通过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道德素养、情感表达、活动参与等信息,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在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大数据时代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威胁与挑战,具体包括伦理性、技术性、复杂性三个方面。

第一,伦理性。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包含人的思想和行为。运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和科学规律,进而更好地指导未来思政教育发展,而不是为了窥探人的属性和人性。在基于大数据基础上实践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不了对人的带有隐私特征的情感、心态、思想等方面的分析与猜想,教育对象的一些权利在现实操作过程中难免不了会得到侵犯。

第二,技术性。虽然大数据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对高校学生的成长及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对专业人员本身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存在学习不精、学习不当的情况。例如,专业人员不明白数据背后的意义,学习表现出盲目、机械化特点;大数据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快,数据时效性短,对专业人员关于数据的处理、分析、综合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对大数据的盲目崇拜也会造成人们对数据的过度依赖,重视理性分析而忽略了非理性,导致最终结果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尺度。

第三,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社会活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具有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本身就复杂,所要解决的问题矛盾也复杂,这就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数据运用带来了新挑战[3]。如何将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结合成为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信息资源、推进线上线下教育与服务的关键。

三、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教育方法创新

大数据时代促进互联网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与更新,同时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要把这些人中的代表性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视野,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本部分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进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讨论,以实践探索中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

(一)理论研究

冯刚与郑永廷认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一项关键内容,有内涵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主要包括时空境遇创新、时代化创新、交叉学科创新和本体创新,其中还指出本体创新主要包含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4]”。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关于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趋势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源成为焦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进一步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邹绍清以遵守“什么样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去发展”逻辑顺序,解答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其运用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逻辑起点,深化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实践动力、历史轨迹、主要原则、基本要素、发展形态等问题[4]。王凤俭等提出,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并提出了关于具体可操作性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微观建构,作者认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观念、日常空间、日常规范和日常馆交往中,使人们懂于认知、内化于情、强化与标准、外化于行[5]。田冰提出,大数据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以数据事实为基础,以针对性和可预测性为目标、以目标群体或个体为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6]”。崔健西、邹绍清认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将大数据的思维体系和技术方法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机融合到一起,由此使得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融合成熟[7]。赵浚表示,正确有效地运用大数据,“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定性转变为定量、从线性转变为非线性、从局部转变为整体、从模式化转变为多样化[8]”。在进行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过程中,高校既要深刻挖掘大数据带来的巨大价值,也要重视其所带来的破坏与挑战。

(二)实践探索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正是因为实践需要,才促进变革创新。在大数据环境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动力,既包含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数据化等外部因素,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辩证否定——自我革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中,方法创新既是主要任务,也是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运用于网络虚拟空间和日常生活领域所形成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态,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创新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大数据时代”刚被提出不久,因此在具体实践方面的相关系统论述偏少,学者们积极响应,做出了许多讨论并提出了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的许多建议。关于具体实践方面虽没有具体文章阐述,但理论来源于实践,通过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人们早已对新时代发展要求做出了实践回应。例如,高校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增加传统课堂趣味性;开展微课堂、智慧课堂等加强学生参与度;开展幕课等网课形式,适应新时代网络环境,便利学生上课、提高课堂效率等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运用最终应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堂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板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运用,学者、教师都做出了积极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教育部等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文件,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理念、方法体系、方法创新提供指导。郭凤志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应具有新时代视野,以“以生为本”为立足点,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论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应“基于学”而设计“教”,旨在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兴趣,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9]。

(三)实施路径

所谓新形势、新时代视野,如今都不可避免地指向本文的时代背景——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工作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板块。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实施路径多种多样,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数据思维、提升数据素养。大数据开启了全新的信息时代,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在这种新环境中得到顺利开展,效果是否能够达到最佳,则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是否得到改变有着密切关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牢牢把握大数据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转变思维意识,提升数据素养,不断创新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依托网络等多种途径,对与大学生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大学生思维意识及其行为特征的生存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同时根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找到大学生当前存在的不足。虽然大数据不断变化,但通过过去存储的数据,依然能够为大学生未来行为的分析与预测提供相应参考。在提高大数据意识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提高自身整体素养,加强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除了学习基础的数据知识之外,学生还要加强对于数据分析模型的学习,并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对变化的数据进行准确观察与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使数据得到有效利用,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科学分析数据、注重个性化教学。在对教育对象产生的复杂数据进行分析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着重分析数据间的关键性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变化,不能单纯对其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因此,针对海量信息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文本数字化,即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文本信息数据;第二,方位角的数据化,即通过定向分析数据,对学生的行动路径进行全面了解,并对其未来行为做出合理预测;第三,通信信息数据化,即量化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所有信息数据化,即全面分析与大学生相关的所有数据信息。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并对教育对象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及合理分析,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

三是优化数据技术、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大数据拥有丰富的来源渠道及海量的信息资源。通过大数据,不仅使大学的数据库得到了丰富,而且使其存储实现了科学化。但与此同时,由于大数据较为复杂,在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分析材料的同时极大地增加了数据处理难度。所以,高校需加快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数据技术,确保数够得到科学存储及准确汇总,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对数据进行及时合理的分析,并做出准确判断。在当前大学校园环境下,为了将大数据技术充分运用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高效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技术标准及完善的规章制度,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收集、存储、分析、反馈并改进相应系统的运行方向。

当前及将来各领域发展大力运用大数据发展学科已成为必然且主流的选择,高校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才能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及其属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得到提升,进而加快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主动占领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其中,严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规律,并对其现有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为新时代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