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主题作文中习作训练点的择取
——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为例

2020-02-25 02:10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师道(教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图画小女孩要素

文/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连环画主题作文这一独特的习作形式,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单个图画内容,准确捕捉图画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可能隐含的时间、地点的交代,而且还要关注到多幅图画之间的关联,理清其间的因果关系,人物之间的活动,以及多幅图画组合所彰显的作者的志趣与意图,并通过推理想象完善多幅图画间省略而未表达的内容,把多幅静止的单个图画串联起来进行还原,形成连贯的动态化组图,并用文字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需要认真观察、检索信息、推理判断、兼顾整体,还要体会把握作者在图片中寄寓的个人志趣和情感态度,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极高,多数学生遇到此类作文常处于无处下手的困境。下面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习作,试分析如何利用组图的连环画作文,择取必要的习作训练点。

训练点一:按照顺序,筛选要素

看图作文,重点在看。这里的“看”,不仅仅指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去看。看图作文大多是故事类的,故事就涉及四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在看图作文训练中,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图片,筛选构成事件的各要素,以便迅速理解图画内容。在观察图画过程中,要做到按照顺序,不留遗漏。根据图画布局的位置看,该组连环画作文的构图分上下、左右、远近和聚焦。观察时要先理清两幅图的观察顺序,两幅图上下排列,反映了时间发生的先后,因此要先观察图一,再看图二。

训练点二:分析要素、明确作用

各要素梳理完毕后还要确定各要素的作用。图画中的各要素是存在关联的,是可以相互印证的,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要训练学生发现各要素间的关联,确定各要素的作用。

如图一中“柳树”颜色是浅绿的,枝条招展,像是刚抽芽,并不是特别茂盛,这一要素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在春天。这一推断准确吗?我们再看图中的其他要素是否能够印证。从女孩的衣着上看,上穿红色轻薄长袖,下着蓝裙,可以佐证天气转暖,但并非炎热,足见季节是春天。此外,还应继续训练学生分析时间要素“春天”:图一近处屋前树上开满红花,长着绿叶,结合我们乡下屋前栽树的习惯,以及附近柳树的映衬,女孩衣着等这些要素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都一致指向季节是春天。结合桃花一般在春天开放的特点,以及中国特有的“桃柳争春”的文化特色,可以推测这些红花应该是桃花。在图一中,女孩的设定不仅是事件中的人物,还标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房前也不仅仅是事件发生的地点,联系中国文化内涵,与柳树相互映衬,还暗含屋前所植开红花之树为桃树。由此,柳树、桃花、女孩、屋前这几个要素存在内部关联,相互印证,聚合在一起点明事件发生的精确时间、地点、人物。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训练学生细心观察,练就明辨要素之间关联的慧眼,建立要素之间的联系,发现其间的奥秘。

训练点三:巧设因果、情节波折

光有事件还不行,把事件串联起来才能成为故事,故事最重要的就是情节。“情节是序列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情节是小说的逻辑面,与故事(按照时间顺序)不同,情节也要叙述事件,但它更强调因果关系。”情节的好坏取决于如何设置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情节的好坏决定故事的成败。因此,要训练学生为事件安排合理而精妙的因果联系。

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出两幅图片之间地点的变化,可以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再找出人物的变化,并借助图片中的信息,去推导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精彩地演绎事件的变化。两幅图片呈现的是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镜头和场景,是静态的,非连续的。因而我们需要借助这两个镜头,用想象、推理去还原事件发生的过程,让切断了的情节连起来,用补白的形式把两个场景之间及场景前、后的内容补充完整,并捕捉还原事件中的细节,让故事发展真实合理。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地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感受,揣摩图画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个人情感倾向、人生观念、审美志趣等,最终完成这篇看图作文。

结合两幅图片,我们能理出三个事件:第一,小燕子从窝里掉下来;第二,小女孩看见这一幕,非常吃惊;第三,燕子掉在地上,与猫相遇。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推理想象这三个事件之前、之后发生的事,重点应落在猫与燕子相遇后发生的事件。虽然第二幅图里并没有出现小女孩,但小女孩仍然是故事发展的关键,处理好小女孩与燕子、猫三者之间的关系,决定这故事结局的最终走向。因此,要引导学生合理推想补续“猫与燕子相遇后小女孩的行为”这一情节。

理清事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事件之间添加合理精妙的因果关系,构成故事发展的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好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情节)能让故事跌宕起伏、充满波折,吊足读者口味,激发阅读兴趣。比如,首先要给“小燕子从窝里掉下来”这一事件补充一个诱因。“被风吹下来”“被同伴挤下来”“贪玩想看外面世界”“学习飞行”等都是合理的诱因,要引导学生分析何种诱因最精妙,并说明理由。除此之外,“小女孩看见这一幕,非常吃惊”“燕子掉在地上,与猫相遇”等序列事件,也应依照此方法补上合理的原因。

训练点四:选择角度、确定视角

接下来就是谁来讲述这个故事的问题。作者要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出来,就要选取一个观察角度,用言语表述出来。当作者展示自己觉知的世界的时候,不可能把场景感受完全照搬下来,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在纸上复现,只能从一个视角写起,以点带面。视角也就是谁在看的问题,从一个事物中看出什么,而又规避了什么,体现了主体的志趣和审美情志,因而有高低之分。这个故事的叙述视角有以下四个:花猫、小燕子、小女孩、习作的作者(学生自己)。

在习作训练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描写观察所得。比如以小女孩的视角可以尝试这样的开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家的屋檐下的燕窝里又增添了几只可爱的燕宝宝……

不同视角的选择,可以提供完全不同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呈现世界的不同侧面,也可以改变行文的色彩和趣味。图画中的各个主角,他们也只是画在图片中的人物,本身就是虚构出来的,必须浸润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赋予意义才能丰满起来、真实起来。

猜你喜欢
图画小女孩要素
爱掐人的小女孩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