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出血量的影响

2020-02-25 13:25傅廷友刘永华李正国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血常规置换术

傅廷友,刘 洋,刘永华,张 伟,李正国

人口老龄化加剧、运动不当等原因导致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剥脱性损伤、膝关节游离体滑膜软骨瘤病等老年人膝部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上述膝部疾患保守治疗无效后,最终可接受的治疗措施就是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但早期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出血较多,术中术后可见出血量高达 900~1800 ml[1,2]。 笔者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4月—2019年10月应用氨甲环酸和止血芳酸预防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出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均为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者,年龄55~80岁;(2)患者既往无贫血及血液病病史,男女患者Hb均在正常范围;(3)既往无长期应用抗凝药物、激素药物病史;(4)可以伴有可控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排除标准:(1)年龄在55~80岁之外;(2)有贫血及血液病病史,以及凝血机制异常者;(3)近1个月服用其他抗凝药物者;(4)术前对止血芳酸、氨甲环酸过敏或耐受者。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10月资料完整的64(64/167)例膝关节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男12例,女20例;左膝15例,右膝 17 例,年龄 56~80(71.21±4.31)岁;B 组:男13例,女19例;左膝18例,右膝14例,年龄55~80(72.45±4.12)岁。 AB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A组(氨甲环酸组):术前0.5 h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术中伤口喷洒氨甲环酸溶液或制成氨甲环酸湿纱布1 g/100 ml)、术后6~8 h再给予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如果体型过瘦或过胖,术前术后应按体重计算给药量;B组(止血芳酸组):术前0.5~1 h静脉滴注止血芳酸0.2 g、术中伤口中喷洒止血芳酸0.2 g、术后6~8 h再给予止血芳酸0.2 g静脉滴注,术后3 d每天再用止血芳酸0.3 g静脉滴注。术后抬高患肢,引流管于36~48 h内拔出,术后2~5 d下地活动并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1)术后可见失血量(ml)=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切口纱布敷料称重的增量(1 g=1 ml)。(2)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ml)=吸引器瓶中液体量-冲洗液量+术中纱布敷料称重的增量(1 g=1 ml)。手术总出血量(ml)=术中出血量(ml)+术后可见失血量(ml)。(3)观察术前术后血红蛋白丢失的数量(血常规、凝血功能手术前入院后和血常规术后第1天)。 (4)手术输血总量(ml)=术中输血量(ml)+术后输血量(ml)。 (5)术前、膝关节置换术后、出院前各行一次双侧下肢彩超检查,A组术后发现1例小腿腘静脉血栓形成,经过腔静脉放滤网后溶栓治愈;B组术后发现下肢大隐静脉、腘静脉等血栓病例3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两组患者平均获得28 d(11~45 d)的随访。

2.1 两组出血量指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A组(128.76±21.10) ml,B 组(387±21.46) ml]、术后可见失血量 [A 组 (285.77±19.22) ml,B 组 (589.66±19.94)ml],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见表 1。

2.2 两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的减少量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失血量指标比较±s,n=64)

表1 两组患者失血量指标比较±s,n=64)

组别 n氨甲环酸组 32止血芳酸组 32 P值 -失血量(ml)术中 术后24h 术后36h 术后48h 128.76±21.10 225.43±22.34 255.57±23.32 285.77±19.22 387.00±21.46 499.63±19.94 558.27±20.26 589.66±19.94 0.0042 0.0072 0.0053 0.0032

表2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指标比较±s,g/L)

表2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指标比较±s,g/L)

组别n 血红蛋白量 血红蛋白减少量术前 术后1 d氨甲环酸组止血芳酸组P值32 32-128.32±13.11 108.52±12.21 20±4.21 126.76±13.40 91.66±12.46 35±12.21 0.7 0.0042 0.0034

2.3 两组手术输血总量分析两组手术输血总量比较[A 组(108.21±20.12) ml,B 组(499.34±21.76)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32例中有13个膝关节手术总出血量在260 ml以下 (术中100 ml+术后160 ml),最多的1例总出血量在766ml(术后可见失血量约在600ml),术后第1天早晨7点查血常规,血色素偏低(90 g),输全血400 ml;B组32例中有15个膝关节手术总出血量在950 ml以上 (术中220 ml+术后730 ml),最多的1例总出血量在1220 ml(术后可见失血量约在 950 ml),术中输全血 600 ml,术后第 1天早晨7点查血常规,血色素仍偏低(83 g),再给输血400 ml。

AB两组手术输血总量比较,A组中有21例总出血量在400 ml以下,未予输血;只有12例输血在400~600 ml(123.21±21.43) ml,B 组中有 28 例总出血量在 450 ml以上,均予输血在 400~1000 ml(589.67±23.54) ml;4 例失血量少于 450 ml未输血。

术后随访,患者一般于术后2 W内血色素恢复正常。

3 讨论

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为抗纤维蛋白溶解性氨基酸,能竞争性对抗纤溶酶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并有抑制纤溶酶的蛋白溶解活性。其制剂有口服片剂和胶囊,也有氨甲环酸注射液,外科止血常用氨甲环酸注射液,其作用:(1)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2)适用于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脏器外伤或手术出血,如骨科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术、前列腺、子宫、肺脏、脑、甲状腺手术止血等;(3)用于人工流产、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4)用于眼前房出血及严重鼻出血;(5)中枢神经系统的轻症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出血;(6)用于血友病患者(缺乏凝血因子Ⅷ或Ⅸ)治疗;(7)用于尿激酶、链激酶和t-PA溶栓药物过量的出血。其用法为口服、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0.25~0.50 g/次,3~4次/d,总量在2 g/d;或 15 mg/次·kg。肾功能减退者根据血清药物浓度调整用量。止血芳酸主要用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可以口服或静脉滴注,口服0.25~0.5 g/次,3 次/d,最大剂量 2 g;静脉注射,0.1~0.3 g/次,每日最大剂量 0.6 g。

与止血芳酸比较,氨甲环酸具有以下优点[2-5]:(1)显著的止血效果;(2)口服或静脉均可应用,起效迅速,剂量固定,使用方便;(3)氨甲环酸的使用不增加下肢血栓发生的风险;(4)不良作用较小;(5)与多种药物之间几乎不发生相互作用。王开伟等[4],王振伟等[5]研究结果表明,氨甲环酸的使用不增加下肢血栓发生的风险,但会减低术后早期D-二聚体的含量。

氨甲环酸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止血药,具有剂量固定、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特别适合于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出血的预防。该组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后,显著降低了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可见失血量,明显减少了血红蛋白的损失量,使得大多数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避免了手术输血,减少了输血相关并发症,更重要的是,氨甲环酸的使用不增加下肢血栓发生的风险。该研究不足之处是随访病例数量有限,时间相对较短,指标偏少。若能进行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结论将更具科学性。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血常规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1632例老年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提高人工膝关节远期疗效/DRAIN N P, GOBAO V C, BERTOLINI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S):S201-S206. doi: 10.1016/j.arth.2020.02.047. Epub 2020 Mar 4.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