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汪阳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这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新闻摄影记者在这次挑战中也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审时度势,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准确找到自身定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转型,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对新闻信息的整合与传播,同时也要发挥出新闻的最大社会价值,促进新闻媒体更好地向前发展。
随着移动设备摄像功能的进一步普及,影像的生成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现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全面代替了胶片相机,越来越多的非专业摄影人士也可以拍摄出高质量的摄影图像并且被媒体所采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摄影记者的职业身份。与此同时,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人们往往更加关注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报道,这时身处第一现场的围观群众往往具有第一手的图像资源,这些资料也通常会被新闻媒体所采用,这也对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性提出了挑战。
在这种大环境下,新闻摄影记者纷纷考虑转型,甚至曾经有业内人士消极地认为新闻摄影记者将会逐渐被时代所抛弃,先进的设备和自由摄影师将会全面取代传统的新闻摄影记者,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更加快速地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超于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若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转型,利用自身专业性与先进技术相融合,更好地适应媒体的发展。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呈现出愈加良好的发展态势,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移动设备APP极大地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在传播质量与速度上都对传统媒体提出了巨大挑战。现如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与融合已经成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主要研究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新闻摄影记者要正确认识到自身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的角色差异。
在传统媒体中,新闻摄影记者会全程参与到新闻信息的采集与制作中,用他们敏锐的职业眼光挖掘出社会中的新闻点并对此作出报道。而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完成新闻的采编与制作,更需要结合时下热点,将新闻转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并具有极为专业的图片处理能力,为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新闻热点。
在传统媒体中,新闻摄影记者掌握着新闻信息的话语权,在新闻报道中具有一定权威性。但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普通的社会公众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将生活中的各种新闻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出去,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并且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随意性。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每个个体都可以根据自身意愿成为社会新闻的报道者,所以传统的新闻媒体摄影记者一定要正确认识到这种身份的转换。
与此同时,新闻摄影记者在融媒体背景下的工作性质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在传统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对新闻信息的采集与制作都要亲力亲为,事必躬亲,但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需要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进行甄别并对资源进行整合,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社会公众接收到最具实效性的新闻。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一定要将工作理念由为版面服务积极转向建立图片库。在传统媒体中,新闻摄影记者的主要工作是为报纸、电视等媒介提供图片,但是在融媒体拥有越来越多受众群体的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不应该仅仅是影像、图片的生产者,更应该成为新闻的经营者。虽然在移动设备的支持下图片与影像的制作更加简单,只需动动手指就可完成,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新闻影像资源质量的良莠不齐。高质量的新闻图片一定要具有更加专业的角度并与新闻内容紧密贴合,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关注。所以这也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在海量的新闻图片中积极建立图片库,收集和整理那些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图片与影像,协助媒体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公众。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拍摄影像已经成为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人们利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地拍摄。但是相较于普通的公众而言,新闻摄影记者一定要有敏锐的职业眼光,最大程度地保证摄影图片的新闻性,新闻摄影记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仅要具备摄影技能,更应该逐渐向全能型的新闻人才过渡。
例如,当摄影记者收集一场新闻事件的资料时,虽然在场的群众都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对新闻现场进行拍摄,然后根据个人意愿决定是否将拍摄的资源传播到网络上。但专业的新闻摄影记者则不同,他们会对新闻现场进行深度挖掘,采访新闻中的相关人员进而完成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对新闻进行持续跟踪,这是社会公众与新闻摄影记者最大的区别。
在这一过程中,新闻摄影记者肩负着众多职能,对他们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拍出更加符合新闻内容的专业图片,同时也要保证新闻更加符合人们的关注角度,力争将图片与文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也就是说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不再仅仅是单一的配图角色,更应该具备采集、整理、拍摄、录像等信息采集技能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而成为可以制作出完整的音频、视频等新闻手稿的综合型人才。
新闻摄影记者所拍摄的图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面临着来自社会公众的更多挑战,这就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强化个人素质,用更加敏锐的眼光以及专业的素质拍摄出更具时代意义的作品,发挥出摄影作品的最大社会价值。
例如,《我要上学》是解海龙先生《希望工程》纪实摄影作品中的一张,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在眼神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与生活的无奈,感动了无数人,同时也因为这张照片改变了无数人,无数贫困学生因为这张照片得以完成学业。这张经典的摄影作品在发表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希望工程的进一步开展。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富有感情的真实的作品才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得到公众的认可。经典的作品需要摄影师具备一定的高尚人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将自身情感投入到摄影中,只有这样才会达到更为理想的新闻效果。
相较于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存在一定劣势。针对这种情况,新闻摄影记者就一定要在新闻上做足功夫,抓住公众的眼球。传统媒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完善的发展规律,媒体从业人员大都拥有着相对丰富的经验,新闻的敏锐度也较高,所以新闻摄影记者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进行新闻采编时,要以独特的视角深度挖掘出新闻背后的价值,找到新闻的切入点,引起公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与思考,从而进一步加深新闻的社会反响。
例如,“天价海鲜”“雪乡”等事件的报道,充分反映出了我国旅游行业存在的弊端,乱收费、宰客等现象严重,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度报道,相关部门已经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强有力的整治,为推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因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摄影记者一定要有别于社会公众记者,应该以独特的视角、站在全面角度深入挖掘出新闻背后的价值,达到社会群众对社会现象深入思考的目的,进一步发挥新闻摄影记者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最大价值。
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虽然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虚假新闻的传播。这也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需要坚定自身立场,强化自身职业操守,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并且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将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反映出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媒体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将新媒体的优势作用于传统媒体,使得传统媒体的新闻播报方式更加灵活,更能吸引群众的目光。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竞争态势也愈加明显。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海量的新闻信息冲击着人们的大脑,信息的传播愈加快速,新闻摄影记者若想在这种高速发展的媒体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就一定要正确认识自身在媒体时代中的定位,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不断向全能型人才过渡、不断强化自身的人格品质并以专业的角度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潜在价值,积极实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