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启文 宋正奎 普玲玉
【摘 要】 目的:在小体积肾肿瘤中应用超声造影进行诊断价值评估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40例小体积肾肿瘤患者(2017年3月~2018年3月),均予以超声造影诊断检查,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造影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小体积肾肿瘤患者的符合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其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诊断小体积肾肿瘤患者有38例,符合率为95.00%(38/40),其中,良性有34例、恶性有4例,因此,良性诊断符合率为97.14%(34/35),恶性诊断符合率为80.00%(4/5)。结论:在小体积肾肿瘤中应用超声造影进行诊断,能够有效鉴别疾病类型。
【关键词】 小体积;肾肿瘤 ;超声;静脉造影术
【中图分类号】R1181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248-02
肾脏肿瘤属于十分常见的泌尿外科肿瘤,小体积肾肿瘤是指直径在3cm之下的肾肿瘤;在影像学诊断中,要鉴别其良恶性之分是难点;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其超声造影术可以帮助患者准确诊断术前疾病类型、性质,有利于临床治疗方向确定,超声造影术有着独特的应用机制与原理,可以获得更为清晰化的超声图像。本文在小体积肾肿瘤中应用超声造影进行诊断价值评估及效果评价。
1.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择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40例小体积肾肿瘤患者(2017年3月~2018年3月)。
40例小体积肾肿瘤患者分为男性与女性分别:21例、19例;年龄46~66岁,平均:56.66±5.67 岁;直径大小15~30mm,发生在右侧和发生在左侧分别:22例、18例;良性与恶性分别35例、5例。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进行。
1.2 方法
40例小體积肾肿瘤患者均予以超声造影诊断检查。
设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探讨频率在3.5MHz,机械指数设定在0.05~0.08之间,患者术后禁食6h,采用合适体位予以超声检查,对病灶的大小等一般情况进行扫描检查,对病灶血流情况进行观察,选择最佳的肿块切面并切换造影模式,抽取浓度0.9%氯化钠注射液(5ml)注入到造影剂之中,将其震荡混匀,并经肘正中静脉注入1.5 m L,之后冲管;叮嘱患者进行浅慢呼吸,对病灶动态进行全过程记录,时间维持2~6min,将其存储到存盘之中以作分析。
1.3 观察项目
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造影诊断结果的符合率。
1.4 数据处理
SPSS21.0系统处理此次研究数据结果,主要涉及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指标,P<0.05则有差异性。
2 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小体积肾肿瘤患者的符合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其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超声诊断小体积肾肿瘤患者有38例,符合率为95.00%(38/40),其中,良性有34例、恶性有4例,因此,良性诊断符合率为97.14%(34/35),恶性诊断符合率为80.00%(4/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B超诊断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和改进,目前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频率极高,因此,近年来发现肾脏肿瘤的几率也不断提高;鉴别小肾脏肿瘤性质是目前临床诊断工作的难点之一;外科切除肾脏肿瘤中发现,大多数肿瘤为良性,给予保守治疗和临床观察即可,因此,手术前明确患者的肿瘤性质确定对应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其可以有效保留患者的肾脏单位[1]。
超声造影应用于超声造影检查中具有特度的使用理论基础,其病理解剖基础在于肿瘤的病理性微血管,通过造影可以进行二次谐波信号,动脉监测肿瘤内部微血管情况,并且,造影剂迅速到达所监测部位,能够长时间的在毛细血管中进行停留,能够动态、连续监测肾脏及其肿瘤内部微血管循环灌注情况,以此对肾脏肿瘤的定性能力大大提高;恶性肾脏肿瘤具有丰富的血管畸形和大量动静脉瘘,并且其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极低,通常情况下,在造影剂灌注上会有快速增强、消退的形式[2-3];良性肾脏肿瘤分化良好,血管大部分正常,造影剂灌注上表现为延时强化等;恶性肾脏肿瘤的图像呈现快速增强、消退图像;得出临床诊断体会:肿瘤不断增大,其造影剂随之增强,所表现出的消退形式多种多样;小体积肾脏肿瘤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这可能是与血管畸形程度、血管生长数量有密切的相关性;肿瘤小、血管数量少且畸形程度低则会表现为肾皮质同时强化、消退的等进等出超声图像。除此之外,超声诊断具有极高的检查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动脉观察肿瘤内部情况,且诊断方式不具有辐射性和毒性,不会给患者带来十分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4-5]。
结合数据:超声造影诊断小体积肾肿瘤患者的符合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其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诊断小体积肾肿瘤患者有38例,符合率为95.00%(38/40),其中,良性有34例、恶性有4例,因此,良性诊断符合率为97.14%(34/35),恶性诊断符合率为80.00%(4/5);此次研究数据结果与《超声造影在小体积肾肿瘤中的诊断价值》[6]一文中的研究结论相似,具有理论指导价值;由此可见,在小体积肾肿瘤中应用超声造影进行诊断,能够有效鉴别疾病类型。
参考文献
[1] 汪鑫,张明,苗晓星,田晖,乔娜,王东彬.超声造影联合强化CT在肾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5):538-542.
[2] 王江玥.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超声造影对小于3cm的肾肿瘤的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4):675-678.
[3] 孙逸凡,汪维,张青,赵晓智,李笑弓,甘卫东,张古田,徐林锋,郭宏骞.术中超声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完全内生性肾肿瘤剜除术中的作用及技术分享[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8,33(3):193-197.
[4] 邢元秀.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肿瘤鉴别诊断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