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0-02-24 07:14赵海波
健康大视野 2020年3期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血液透析

赵海波

【摘 要】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实验组(行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26例)、对照组(行腹膜透析,2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指标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低,血红蛋白比治疗前高;且实验组肌酐、尿素氮比对照组低,血红蛋白、白蛋白比对照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对照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腹膜透析,采取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效果更佳,且足够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222-01

临床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时多以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疗法为主要方法。基于此,本文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例,深入探究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现将结果做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26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已确诊为慢性肾衰竭,且所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已排除生存时间在3个月以下患者;伴发严重腹膜缺损情况患者;伴发严重出血症状患者;精神异常患者;伴发脑出血患者;资料不全者;意识不清患者。其中,实验组有14例男,12例女,年龄45-75(61.2±6.8)岁;病程1-6(3.7±1.3)年。对照组有15例男,10例女,年龄45-75(61.5±7.0)岁;病程1-6(3.9±1.4)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腹膜透析,即:做切口于患者腹部正中线脐部下方3cm处,将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期间应确保导管走向正确,并应防止导管出现挤压或折叠情况,3d后沿导管于腹腔内输入透析液,4h后排透析液于体外,2次/d,两次间隔5h。实验组实行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即:腹膜透析同对照组,血液透析操作为:行静脉内瘘于患者前臂,对血液净化血管通路进行监理,行碳酸氢盐透析,至内瘘成熟,行静脉穿刺,置管,需要注意的是应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设置参数,1次/周,5h/次。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指标(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钾、血糖等)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指标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肌酐(umol/L)、尿素氮(mmol/L)、血红蛋白(g/L)、白蛋白(g/L)、血钾(mmol/L)、血糖(mmol/L)水平分别为(810.45±192.61)、(16.84±7.71)、(74.59±14.67)、(35.71±3.90)、(4.32±0.18)、(5.91±2.61);对照组对应指标分别为(805.34±197.23)、(16.88±7.70)、(74.51±14.75)、(35.69±3.84)、(4.30±0.11)、(5.90±2.62)。治疗后,实验组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钾、血糖水平分别为(582.30±164.11)、(12.87±4.80)、(92.47±18.23)、(33.25±3.72)、(4.31±0.10)、(5.89±2.58);对照组对应指标分别为(683.45±174.34)、(14.65±4.34)、(83.46±14.79)、(28.50±3.25)、(4.32±0.15)、(5.90±2.56)。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低,血红蛋白比治疗前高;且实验组肌酐、尿素氮比对照组低,血红蛋白、白蛋白比对照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2例腹膜感染,2例低蛋白血症,1例心绞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对比组1例腹膜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85%。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慢性肾脏病进展到一定阶段即可引发慢性肾衰竭,临床多通过透析来净化患者血液,进而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1]。腹膜透析无需建立体外血液循环,所以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不会快速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脑卒中、心律失常等情况;而在采取血液透析治疗时须于患者体外建立循环系统,因此较易使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出现波动,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2]。但腹膜透析虽操作便捷,但单独使用效果较差,无法有效改善肾功能,因此应予以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经血液透析,可使患者经腹膜透析产生的腹膜炎得以改善,并可使血清蛋白水平升高,进而促进血流动力学[13-5]。简而言之,二者取长补短,可有效稳定患者内在环境,并使透析效果得以提升,进而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相比腹膜透析,采取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效果更佳,且足够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骥.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23(30):81-82.

[2] 杨凌云,杨雪,王伟,等.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5):74-75.

[3] 李海涛,危志强,张锁建.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9):5-7,88.

[4] 王庆芳.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8):16-18.

[5] 夏庆华.血液透析组合腹膜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疗效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7,5(29):67-67.

猜你喜欢
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血液透析
微型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诊治策略研究
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腹膜透析导管破裂3例保守处理过程及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现状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腹膜透析在尿毒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