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祝丽萍 史丽丽
【摘 要】 目的:分析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意义。方法: 选我院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则增加腰背及功能锻炼。2周后,比较两组的疼痛改善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65.38%(P=0.000)。结论: 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
【关键词】 腰背肌;功能锻炼;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171-01
腰椎间盘突出是以纤维环发生破裂、腰椎间盘发生变形等对腰骶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产生压迫后刺激所产生的综合征[1],常表现为腰腿疼等,一般接收康复治疗可缓解,但是常会复发,另外尚有约10-20%的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2]。因此,本研究将腰背肌功能锻炼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经CT或MRI检查后确诊。排除标准:妊娠期女性;马尾综合征;髓核脱垂等。依据随机数字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且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腰椎推拿、牵引、针灸等康复护理,试验组除进行上述常规康复护理外,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患者采取仰卧状态,进行五点支撑法锻炼,将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同时屈膝和屈髋,且将双下肢并拢,与此同时,挺髋以使身体如拱桥状,保持双膝并拢;患者采取俯卧状态,采取飞燕点水姿势,抬起四肢并后伸,挺胸抬头,使身体如弓形,全身仅有腹部着床支点;患者采取站立姿势,向后倒退走路。三种方式的锻炼程度均以患者不会有不适感能够耐受为宜。
1.3 观察指标
1.3.1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3]: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采用VAS评分对患者的腰腿疼程度进行评价。分值范围为0-10分,0为未感觉疼痛,10表示剧烈疼痛,随着分值的升高,疼痛程度加重。
1.3.2 效果评估 护理2周以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有效率=(显效+有效+治愈)/总例数*100%。
治愈:腰腿的疼痛、酸胀等不适表现均消失,同时患者腰部的活动自如,且椎旁亦无疼痛感,直腿抬高试验结果为阴性。
显效:腰腿部的疼痛或酸胀感觉为轻微、偶发,同时患者腰部的活动自如,且椎旁亦无疼痛感,直腿抬高试验结果不低于70°。
有效:腰腿部疼痛、腰部活动、椎旁疼痛均有所改善,直腿抬高试验结果为30°到60°之间。
无效—未达到上述改善程度甚至加重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VAS评分结果
两组的VAS评分护理后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护理效果情况
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人体脊柱的稳定性来源于脊柱的骨性结构、椎旁肌肉、韧带、胸廓等综合作用,而活动度、协同与稳定性、肌力则是维持腰椎功能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LDH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有必要采取锻炼腰背部肌肉的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康复护理2周后,试验组的VAS评分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的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通过腰背肌功能锻炼起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这可能是由于,试验组患者通过五点支撑法的锻炼,增强了腰部的肌肉力量,對于增强脊椎骶棘肌的肌力有着较强的促进效果,从而增加了协助韧带的力量,不因肌肉疲劳导致失衡。因此,通过增加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起到提高腰部的稳定性的效果,减轻腰椎因肌肉力量降低而导致发生侧弯或活脱。还有研究显示[5],通过腰背肌锻炼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稀释由于炎性刺激所产生的止痛物质,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同时良好的血液循环还可为局部提供更为丰富的营养,促进改善神经根和硬脊膜的黏连状态,也可减轻患者的症状。同时腹肌作为与背肌相对的拮抗肌,有可起到保持脊柱稳定,在本研究中,试验组采用飞燕点水姿势,锻炼腰部肌肉,起到防止腰椎前凸,维持腰椎稳定的效果。刁海静[6]等通过对腰背肌功能锻炼对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也发现,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明显缓解LDH患者的腰腿疼痛,与本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采用腰背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痛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谋望, 岳寿伟, 何成奇,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 32(2):129-135.
[2] 杨五洲,曹奇,杨铁军,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4):633-635.
[3] 黄保华, 陈远明, 周先明,等. 经椎间孔经皮内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 16(9):8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