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全力推动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

2020-02-24 07:08李名超孟托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牧民志愿素质

李名超 孟托

2018年初,兴安盟在全盟范围内启动新时代新型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推动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2019年,兴安盟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有机结合,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建设队伍、精准服务,推动了广大农牧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兴安盟着眼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群策群力实施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并将该工程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样板区、绿色发展引领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族团结模范区、从严治党阳光区的同步建设当中。盟、旗两级书记亲自抓方案制定落实、亲自抓部门统筹发力、亲自抓经费人员保障、亲自抓各项政策支持,苏木乡镇党委书记、嘎查村党组织书记靠前统筹谋划、靠前指挥调度、靠前了解情况、靠前协调沟通,盟旗乡三级领导班子带头传递声音、带头落实任务、带头关心群众、带头解决问题。盟委、行署统筹谋划,精准指导,抛砖引玉,启发思维,推动各地形成更多符合“老少边穷”地区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兴安经验”;针对各旗县市农村牧区复杂多变的情况,鼓励各地量体裁衣,制定专属方案。各旗县市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活动逐步丰富、阵地日益完善、载体渐趋成熟。

一、构建三大体系,强化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制度支撑

(一)建立“自上而下、权责明晰”的领导体系。一是端好“大盘子”。成立了以盟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将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作为脱贫攻坚18个专项组之一,委派盟委委员、宣传部长任专项组组长,与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推进各地各部门农牧民素质提升工作。盟委每月听取一次各专项组汇报,对存在的疑难杂症集中研究解决。二是拉紧“红绳子”。各旗县市委充分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将该工程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终考核内容,“一把手”负责牵头抓总,亲自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方案,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解决问题、推动落实。“四大班子”各尽其责,包乡包片做好协调沟通、督查督促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日常问题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及时反馈。三是钉牢“木桩子”。党委书记亲自上手,组织党员干部深耕基層,包联到嘎查村。嘎查村成立以苏木乡镇干部为主体的驻村工作队,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包片,全面融入到嘎查村的治理当中,全员参与、全程跟进,确保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的每项服务都能保质保量送到农牧民群众身边。

(二)建立“资源集聚、力量集中”的运行体系。一是在空间上精细“布点”。坚持协同发力,在 6个旗县市同步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行“5+5+X+N”模式,即搭建“中心、所、站、基地、点”五级载体;整合各类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组织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放大“X”这个最大变量,吸纳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扩大“N”这个最大增量,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在力量上精准“布局”。横向联合扶贫、农牧、金融、卫健、司法、妇联、民政、林草等20余个部门,纵向实行“三帮一”(盟、旗县市、苏木乡镇各部门帮助所辖嘎查村)模式,围绕宣传普及党的理论政策、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激发农牧民内生动力、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培育、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加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八个方面,制定具体工作任务,实行清单制管理,对“做没做”定期通报,对“好不好”正向激励。三是在渠道上精致“布线”。着力打通线上线下两个服务渠道,整合6个旗县市志愿服务资源,以盟本级为单位,建立覆盖各旗县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志愿服务资源的跨旗县调配和跨区域共享。各旗县均可通过平台的“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流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通过“双书记”周例会、主题党日、各文明实践中心等线下载体,采集群众需求,纳入平台数据库,提高制单精度和派单质量。

(三)建立“党群同心、齐抓共管”的服务体系。一是普及创新理论抓“一学”。队伍上,整合新时代讲习团、草原学习轻骑兵、乌兰牧骑小分队等宣讲队伍,选取脱贫致富能手、身边好人等典型,组建“先进事迹宣讲团”。形式上,坚持“讲、唱、传、演”多措并举,引导广大农牧民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如乌兰浩特市“六小宣讲团”以小卡片、小信息、小段子、小道理、小板凳、小分队等形式,让理论宣传更有滋味、更接地气。渠道上,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兴安理论微学习、理论学习微矩阵等网上载体,与遍布各地的1000余所学习讲堂以及村村响、草原书屋、文化活动室等阵地载体协同发力,努力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强化村民自治抓“两建”。村规民约建设方面,注重“三点一线、精准发力”。在制定上,组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一对一”包村入户征集意见、摸排底数,形成符合民意的问题、对策、建议三张清单。在落实上,作为基层组织的常规性工作,纳入嘎查村“两委”班子考核内容。如科右中旗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作用,把执行村规民约情况与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培养相挂钩。通过设立红黑榜,评选“文明农牧民”“十星级文明家庭”等方式,奖惩并举,共促共守。在宣传上,将村规民约制作成快板书、三字经、短视频、H5等融媒体产品,组织村级志愿服务队伍上门入户宣传。“四会组织”建设方面,注重“统分结合、正向激励”。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提升决策质量和管理水平。选取部分嘎查村试行“四会合一、责任分解、统一决策”,通过“两委”班子成员带动,逐步提升自治组织领导力,解决“四会”组织力量薄弱、职能不强的问题。建立正向奖励机制,以嘎查村为单位制定积分制与争星活动并行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积分争星”活动,通过“按月评比、按户积分”在嘎查村文明团结超市换取实物,引导农户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三是盘活基层组织抓“三带”。坚持党建引领,党群携手,多点发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运用“党建直通车”等远程系统,在全盟推行科右中旗“双书记”周例会制度和“四定五步六抓实”的工作流程,由驻村第一书记和嘎查村党组织书记每周共同主持召开会议,组织党员干部、先进典型、村民大户共同研究解决群众问题。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由嘎查村“两委”将所有农牧民分成若干小组,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确保每组都有党员或村民代表作为带动人。带动人通过微信沟通、走街入户等方式,当好理论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生产生活指导员、大事小情办事员、环境卫生监督员和邻里纠纷调解员。发挥先进典型榜样引领作用。组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脱贫能手等先进典型,通过“一对一”结对的形式,在拓宽增收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对农牧民施以援手,带动农牧民掌握致富本领、奔向美好生活。

二、聚力相促相融,推动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提档升级

(一)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促相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对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各项活动的有效整合和高质量利用。阵地上,兴安盟将全盟1000余所学习讲堂和各类文化站、活动室统一整合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管理。载体上,将“三下乡”“十进村”等常态活动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并以农牧民素质提升各类活动为基础,持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库”。队伍上,以现有新时代讲习团、草原学习轻骑兵、乌兰牧骑综合服务队為基础,探索“乌兰牧骑+文明实践”。内容上,把“一学两建三带五改五提升”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各类惠民演出、技能培训等活动,实现“总有一款适合群众”的服务目标,有效点燃广大农牧民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二)与融媒体中心建设相促相融。融媒体中心是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各项服务到达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兴安盟通过融媒体中心“新闻+政务+服务”功能,建起志愿服务网络。如科右中旗整合公众号“科右中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客户端“魅力科右中旗”服务功能,通过公众号“点单”、客户端“接单”,实现跨平台的良性互动和效果叠加。通过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平台功能,利用主流媒体公众号、客户端打造网上讲堂。如农民夜校采取“菜单式选课+订单式备课+网络式送课”的网上授课方式,让农牧民拿起手机就能听讲,足不出户就能掌握所需技能。通过融媒体中心的实时连线功能,实现上级党组织与基层群众的“面对面”。如“党群心连心”服务平台,利用微信群建立矩阵,打通了政策第一时间发布到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驻村干部、乡镇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与群众的“天天见”。

(三)与基层治理工作相促相融。声音传递不及时是长期困扰基层综合治理工作的短板弱项。针对这一问题,兴安盟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户五级联动,意识形态网格化管理全域全覆盖的信息联络优势,将工作与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移风易俗、美丽庭院等专项工作紧密结合,织密织牢基层治理网络,实现了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困难第一时间解决。如扎赉特旗组织德行好、能力强、威望高的村民成立“屯不错”宣讲队,贴近群众生活讲故事,在矛盾排查化解上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再如科右中旗巴彦敖包嘎查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由嘎查党组织统一为农牧民办事宴提供免费便民食堂,通过网格化监督,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大操大办。

(四)与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相促相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展的质量高低,关乎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的成效。2018年,盟委宣传部制发了《关于加强苏木乡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案》,从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初期理论学习不深、新闻宣传不强、乡风文明提升不高、基层文化建设不够4个方面问题入手,打造规范化的讲堂建设和宣讲流程,形成制度化的新闻采集和刊发模式,构建科学化的基层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推动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为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持续提档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通过嘎查村“十个一”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十进村”,实现了嘎查村阵地载体和文明实践养成的“内外兼修”。通过搭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意识形态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了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志愿服务信息反馈能力和文明实践活动组织能力。

作为全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前置性、战略性工程,兴安盟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紧密结合,持续放大农牧民素质提升效果,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为乡风文明大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兴安盟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晶

猜你喜欢
农牧民志愿素质
The Price of Beauty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