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启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列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最新概括和提炼,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重要发展和深化,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上升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的实践和发展需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创新和发展。这三项内容相互支撑促进、耦合协同,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三角形架构。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新概括和重大决策部署,对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公有制为主體、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制度上确立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确立这样的所有制结构,旨在保证我国经济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同时最大程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合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良好局面。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积极探索包括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内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促进不同所有制资本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将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资本层面通过优化布局、结构调整、战略重组等手段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点在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包括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重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落实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同时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保障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分配制度上鲜明体现了促进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的原则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既有利于鼓励先进、提升经济效率,充分激发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全社会生产要素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又有利于防止出现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2018年,我国居民平均收入达28228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7%。在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当前我国生产力整体水平依然偏低且发展不平衡,不同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此外,在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着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劳动者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工资性收入占比下降,经营、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占比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6.1%、17.2%、8.4%和18.3%,要素分配收入稳步增加。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求我们既要不断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一是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初次分配主要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要更好地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多劳多得,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 “知识、技术、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并且首次将“数据”作为一类生产要素加以强调,这与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紧密相关,尤其是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生产率提升的乘数作用日益显现,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要素和重要战略资产。要强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确权、流通、交易、共享制度,更好推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实现。
二是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主要由政府调节机制对部分国民收入进行的重新分配。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特别是要强化税收调节作用,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同时重视发挥民间捐赠、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等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通过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同时要着力构建基于公平竞争和要素贡献的收入分配秩序并纳入法治化轨道,保护合法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伟大成就,破除了人们“计划”和“市场”截然对立的传统观念。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随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相互补充和协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有度的宏观调控更好结合起来,推动经济体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迈出新步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增强。目前,我国97%的商品实现市场调节价格,土地、资本、劳动力、科技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同时,我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目标是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一是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公平竞争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只有公平竞争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实时调整与定期调整相结合的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的同时能够规范、有序、高效、低成本地退出市场。要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在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的同时,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探索建立集体诉讼制度,避免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而形成新的市场不公。
二是完善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護严格、流转顺畅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要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切实落实中央发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依法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权行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三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当前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发育已较为充分,基本上实现了由市场机制决定价格。与之相比我国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存在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阻碍了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因此要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例如在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四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贯彻落实好《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加快构建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总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站在高质量发展新起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
责任编辑:高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