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优秀驻外记者如何“炼成”

2020-02-24 19:48张海琳
视听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记者站驻外广播

□ 张海琳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主流媒体所肩负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责任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如何在国际事件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减少世界对中国的误读,考验着驻外记者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尤其是今天,媒体成为各国话语博弈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媒体驻外记者或多或少地超越了新闻报道的主题,变身为各国外交以及包括国际冲突在内的全球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甚至是干预者,亦即世界舆论场的至为关键的行动者。“外交媒介化”“媒体外交”及“和平新闻学”等理念与实践日益增多,便是这种趋势的最佳例证①。但是受制于我国新闻人才培养机制的滞后,兼具较强的新闻专业能力、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的驻外记者人才缺乏,使得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受到制约。

记者驻外要承担什么样的任务,会碰到什么突发报道情况,要具备哪些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笔者将结合云南广播电视台十余年开立驻外记者站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回顾,分析一个合格、优秀的驻外记者是如何“炼成”的。

一、云南广播电视台驻外记者站开立的背景和报道成果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毗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使得云南广播电视台成为全国省级媒体中在国外开立记者站的先行者。

2009年,云南广播电视台设立泰国曼谷记者站;2015年,又成功设立缅甸仰光记者站。仰光记者站是继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之后,中国媒体正式在缅甸设立的第三个记者站,更是省级媒体在缅甸设立的首个记者站。截止到2020年,云南广播电视台泰国记者站已经持续运转11年,缅甸记者站也已成功设立6年。两个驻外记者站的设立,实现记者了“第一时间抵达第一现场”,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度得到极大增强。

(一)主要辐射东南亚、南亚地区

十余年来,驻外记者的报道足迹遍及这些区域内的重要国际会议,比如每一届东盟峰会、香格里拉峰会(亚洲防务峰会)、东盟外长会议、澜湄合作会议等。驻外记者在重要国际舆论场上发回权威报道,发出中国声音。

(二)突发事件不缺位,不做重大事件“二传手”

对于马航飞机失联事件、印尼火山喷发、菲律宾风灾、老挝“中老铁路”开工等区域内重大突发事件,驻外记者均赴现场发回报道。重大事件最能体现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大事件的话语权都掌握在西方媒体手中。有了中国驻外记者的报道和观察,国内的观众就有了更加客观了解外部世界的途径。

(三)全方位关注驻在国各领域,并重点关注与中国的重大合作项目和工程

例如,驻外记者成功跟踪报道了泰国红衫军示威活动、泰国地铁爆炸事件、缅甸若开问题、缅甸大选、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是我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区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舞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媒体的报道活动能推动民众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了解。而多年实践也表明,云南广播电视台与设有驻外记者站的国家在文化交流方面更为广泛和深入。

二、传播全球化语境中优秀驻外记者应具备的能力

云南广播电视台设立记者站至今,向外派出了近20位驻站记者。每个驻外记者站的建制为2至3人,包括文字记者和摄像记者;平均驻站时长为2年,可视驻在国情况和记者本人意愿延长外驻时间。

西方主流媒体选派驻外记者非常注重其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因此能作为驻外记者派出的人员大多是业界的精英。就美国媒体而言,“驻外记者向来被看成是美国记者圈子里的精英,他们一般比国内记者要更年长和有经验,受教育程度也更高”。美国驻外记者的平均年龄是43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是44岁,女性平均年龄是38岁②。BBC驻外记者一般要有七八年的国内采访经验,绝大多数是30岁以上的人③。

中国媒体的驻外记者素质与美英主流媒体仍然差距较大。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中国媒体的驻外记者整体年龄偏低。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新闻机构常常选派语言专业(英语、小语种)毕业生承担记者的工作。然而,驻外记者单打独斗在国外开展工作,除了语言能力,新闻专业素养和复合知识结构也都是非常必要的素质。

(一)优秀驻外记者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守职业底线

“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驻外记者身在海外,不仅要具备国际视野,还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④。传播全球化语境中,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如果没坚定的政治意识,就容易迷失方向。驻外记者必须熟悉和掌握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口径,政治素质过硬,只有这样才能明辨是非,在驻外工作中坚定中国立场,维护中国利益。与其他行业一样,驻外记者同样会在日常工作中遭遇各种各样的非正向挑战或物质诱惑,记者的职业伦理不断遭遇新的、不同形式的触碰。国外各种价值观混杂,驻外记者在这方面面临的考验更大。所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坚守住职业底线,是驻外记者最基本的素养。

(二)优秀驻外记者要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能力

1.全面良好的新闻素养。驻外记者首先要有扎实的新闻基本功,包括较强新闻敏感、新闻线索的追踪和深度报道能力和写作能力;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平衡性和客观性。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重大深度选题的时候,记者的基本功是决定这个报道的关键。在震惊中外的“10·5湄公河案件”报道中,云南广播电视台驻泰国记者凭借良好的新闻素养,全面深入追踪报道该事件,在第一时间采访到了时任泰国副总理和军方发言人、事件目击者等关键人物,使得这组报道成为“湄公河事件”中国内媒体最完整的系列报道之一。

2.国际关系背景和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架构。驻外记者要全面深入地了解驻在国的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要像一名国际关系专家一样熟悉驻在国的方方面面。这样的专业背景还要拓展到驻在国所属的区域和组织。例如,云南广播电视台驻泰国和缅甸记者除了要全方位熟悉所驻国家和周边国家,还要对“东盟组织”“澜湄合作”等地区合作机制十分了解,并熟知该区域与世界各个大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早在2011年,南海局势就不断升级,但是“南海话题”依然是国内主流媒体的一个敏感区,见诸媒体端的报道和评论鲜少。正是得益于对南海局势的准确把握,2011年6月6日,云南广播电视台驻外记者在新加坡召开的香格里拉峰会现场,对越南主动在会上挑起中越南海争议进行了报道。昆明演播室同时连通国际问题专家对该事实进行了深度解读和评论。这期节目播出后获得了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的称赞,他说:“没想到一个地方电视台能够在重大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做出有深度、有水平的高质量节目。”

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逻辑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学科也都是驻外记者需要涉猎的。

(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在小语种国家,使用英语的场合并不是很多,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当地语言对于记者开展工作非常重要。在这些国家的驻外记者中,许多人的学科背景是语言学,而并非新闻传播学,这是国内媒体驻外记者的现实状况。云南广播电视台的具体实践是选拔具有英语沟通能力的资深记者赴海外驻站,再从本地聘请小语种翻译协助其工作。

记者驻外时要时刻与中国的驻外使领馆、中资企业,驻在国的政府和媒体、民间机构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沟通渠道,是记者获取新闻线索、开展新闻报道的重要保障。驻外记者的对外协调和沟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单打独斗的全媒体报道能力

全息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渠道、平台、载体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多模态的新特点。在国际新闻舆论场上,图文、视频、VR、AR、5G技术织密了媒体平台,也催生着国际新闻行业新的社会分工。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享有话语权⑤。

在融媒体充分发展的今天,随着技术的革新,传播方式的变化带给媒体记者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驻外记者要熟悉新闻采编的全流程:收集新闻线索、实地采访拍摄、翻译成稿传输成片……覆盖文字、摄影、编辑、技术各个领域。除此之外,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比如海事卫星、直播平台、各类视频编辑软件等也是摆在驻外记者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由于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加上传统媒体经营环境的改变,驻外人员的“缩减”也许会是许多媒体的选择。“一人单挑多个角色”将成为驻外记者未来工作的常态,这也决定了驻外记者需要具备更全方位的素质和更优秀的专业能力。

三、结语

驻外记者身处异国他乡,政治文化生态与国内迥异,单打独斗地肩负起挑战西方话语垄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⑥。无论是高校的新闻专业,抑或是新闻机构内部,亟需形成对驻外记者培养的可持续性机制,使驻外记者队伍不断发展成熟,最终达到对外传播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国际舆论场上掌握“话语权”,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注释:

①刘昶,孟伟.中国驻外记者的现状、问题与培养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08):39-48.

②陈红梅.美国媒体是怎样报道国际新闻的?——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J].新闻记者,2011(12):20-24.

③李宇.增强国际传播力背景下驻外记者的素养与选拔[J].中国记者,2011(11):88-89.

④孙伶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外记者事业发展与思考[J].青年记者,2015(13):52-54.

⑤吴敏苏,王鹏宇.跨越课堂边界塑造全媒人才——课堂连线驻外记者之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9(09):51-55.

⑥陆晔,杨春.电视驻外记者探访性报道探析[J].青年记者,2018(04):40-42.

猜你喜欢
记者站驻外广播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浅析高校驻外研究院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困境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爸爸也爱听广播
辨析驻外办
中国学生变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