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点滴做法

2020-02-24 19:48广州市黄埔区玉山学校王才源
师道(教研)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民主协商班集体师生

文/广州市黄埔区玉山学校 王才源

班级文化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如果把班级比作容器的话,那么学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样。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构建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是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全员参与,建设温馨的物质文化

营造班级文化,物质环境是基础。优美的班级环境具有“润物无声”的特点,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教室是学生固定的学习场所,对学生而言,更是成长的精神家园。其环境美化应体现家的“温馨”,让学生有归属感。

在班级的环境建设中,“美”应当成为永恒的主题。在布置教室时,我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将审美的韵味融于其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图书角”是主阵地,同学们把家中闲置的图书带到教室,班级安排小图书管理员对其归类摆放,做好借阅登记,并完好保护;“精品作业”是比武场,张贴学生的优秀作业或摘录誊写工整的美文;“知识树”张贴学生收集的各种小常识、小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宣传栏和过道是对外窗口,展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剪贴画、手抄报、书法美术等作品,陶冶学生的性情,宣传班级的美好形象……

二、民主协商,制定严格的制度文化

班级管理中,制度是支撑。制度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趋于成熟,对班级决策的参与意识增强,心理上处于叛逆期。如果班主任以冷冰冰的“硬制度”管理学生,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制度“失效”,给班主任的管理带来挑战。我认为,一定要师生共同参与、民主协商,这样制定的制度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我们班的《文明示范班级管理公约》就是在群策群力、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的。这样的制度消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让他们乐于接受、自觉遵守;即使有的同学忘了或做得不到位,也能在班干部的提醒、帮助下及时更正。

制度是无情的,但制定者可以加上温度,执行者可以加上情感,这既发挥了学生建设班级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在积极、开心、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师生同心,缔造“和谐”的精神文化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在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时,除了发挥班名、班徽、班歌、标语、宣传栏的积极引导作用外,我还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谈心”为桥梁。与家长、科任老师、学生会干部、学校领导谈心,尤其多跟学生谈心,缩小跟学生心灵间的距离,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症下药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动态生存”。实践证明,如果师生间息息相通,学生团结进取,那么这个班级就是锤炼并完善一个人性格的熔炉。

以“信心”为动力。搞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还要让学生对班集体充满“信心”。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是学习,要围绕这一主题确定班集体的努力方向;及时动员全班学生提出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让学生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向新的目标奋进;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大讨论,制定具体的班级制度,号召学生用制度约束自己。

以“活动”为途径。一个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并不是靠说教说出来的,而是要用各种活动带出来的。活动应成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作为班主任,我不失时机地组织班会活动,让全体学生畅所欲言,针对班集体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这对班级的每个成员都有熏陶、感染和约束作用,对集体也是一种“凝聚剂”。学生在各种德育活动中唤醒自己、反思自己,丰富、积累自己的实际行动。

真正的班级文化应着眼于学生的幸福成长,为学生创造源源不断的快乐感和满足感,让学生在群体交往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对集体生活的积极认同,从而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民主协商班集体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村民自治的协商民主路径研究
我爱我的班集体
断裂、联结与重构:群团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民主协商的治理空间与竞合嵌入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麻辣师生
基层民主协商不仅仅是“协商”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