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婷婷
纵观女团成长类综艺节目,从《蜜蜂少女队》《国民美少女》到《青春有你》《创造营2020》,节目模式已经愈发成熟,但受节目内容同质化、粉丝经济发展失衡、受众范围较窄等问题的影响,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节目。2020年芒果TV推出《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从“30+女性成团”的新奇视角出发,将生活真人秀与明星赛事真人秀结合起来,试图突破大众对“30+女性”的固有认知,为适龄女性打造自信、魅力、有着无限可能的荧幕榜样。
《乘风破浪的姐姐》定位于“女性成长”,从日常训练场、宿舍到采访的呈现,通过采用真人秀与竞技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姐姐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故事情节的反转来呈现她们不断挑战自我、找寻自信的过程,从而达到女性意识的传播。“在养成类综艺节目中的‘女性成长’,是指大众媒介‘拟态环境’下的‘女性成长’,与真实生活情境相异。”①《乘风破浪的姐姐》遵循女团养成模式,创造“拟态环境”,将三十位成员聚集起来,在节目组打造的特定环境中进行集体生活,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大化凸显出来。
《乘风破浪的姐姐》依托固有的女团成长类节目模式,通过流程化的过程展现“女性成长”,从一次次的选曲—成团—排练—公演,展现“姐姐们”舞台技艺上从不熟练到全能化的成长。在节目呈现上,采用真人秀+舞台竞技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受众“使用与满足”的“偷窥心理”②,节目通过剪辑将问题放大至看似无法解决,而后通过舞台效果的完美呈现,达到“媒介满足”③的效果。在环节设置上遵循竞技性与戏剧性的冲突原则,将30名各具特点、在各自工作领域小有成就的女性聚集在一起,达到“三十个女人一台戏”的效果,用可能擦出的火花引发观众兴趣。在舞台设置上,为切合“乘风破浪”的主题,打造了船型舞台,配合灯光、音响等,为观众营造出大型演唱会的视听效果,强调观众的沉浸式体验,将观众从竞技中暂时抽离出来,享受欣赏节目的过程。在人物关系设置上,节目采用“成团见证人+制作人”的模式,邀请黄晓明主持,并配有专业的制作人团队,主要负责前期的个人、团体测评,并在音乐、舞台秀、成团等方面给予建议,在总决赛邀请到曾捧红谢霆锋、容祖儿等一众明星的香港经纪人霍汶希作为女团总顾问,这样的阵容也足够为节目引来热度和话题度。
《乘风破浪的姐姐》延续了芒果台固有的“百万文案”姿态,煽情中带着励志,在诠释节目主题定位、表达女性心声的同时,引发对“30+女性”的社会文化价值思考,也吸引了感同身受的女性群体观看节目。节目将观众喜爱度作为评判标准,采用末尾淘汰制,设立500名“浪花”进行投票,一定程度上遵从了娱乐市场上人气至上的主流标准,符合独立女性形象的建立和社会主体的共同利益。但节目制作的模式化,以及过度追求关注度、制造话题,也造成了部分观众的不满,导致收视率下滑。
2020年爱奇艺、腾讯、芒果TV三大主流平台,在同时期相继推出了女团成长类综艺节目,其中《青春有你2》和《创造营2020》已有一至两季的制作经验,加上邀请了流量较高的导师阵容,收视率相对稳定。但由于两档节目在类型、收视群体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又加上撞档,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粉丝分流等现象。《乘风破浪的姐姐》与两档节目的播出时间相近,凭借“姐系偶像”加入到了女团混战中。在传播策略上,节目采用“媒体聚焦、名人化、表征权力冲突、跨领域的影响力”的方式,引发了一场“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媒体奇观”④。
《乘风破浪的姐姐》直戳痛点,从现代女性的现状和困境出发,唤醒女性对“鄙视链”的自我抗争,“鄙视,不仅像是一条食物链,更是当下社会宿命的怪圈”⑤。节目递进式地定调于“三十而骊、三十而励、三十而立”,定位于“30+女性”的蜕变与成长,展现三十位“30+女性”逆龄奋斗的同时,打破了以往女团成长类节目中普通人通过竞技而达到职业转型的常规路线,也颠覆了女团原有的青春稚嫩、不谈恋爱等刻板印象,发现属于现代女性特有的独立价值,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同频共振,对于正在追逐梦想的“30+女性”的自我投射感很强。
《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未播先火,5月1日微博大众评审团招募就达到1.4万评论量,6月1日“姐姐团”官宣当天,更是全面霸占微博热搜,成为高关注度、高期待值的综艺节目。节目的火爆离不开赞助的优势,节目仅品牌赞助商就高达17个,无论在宣发还是制作方面处处透露着“大手笔”。在传播方面,节目抓住重点,发挥自身优势,以强大的阵容宣传为主,借助演员名气和演员的性格反差制造看点,拉动关注度和话题度,通过各平台对“姐姐们”的路透,以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透出的消息,不断引发新的话题发酵,充分点燃观众期待,引导大众改变单一审美,挖掘成熟的实力派女性价值。
女团成长类综艺节目中选手大多为年轻女性,年龄在20岁左右,且大多没什么名气,一定程度上造成受众群体的局限性,《乘风破浪的姐姐》反其道而行,将原有的受众局限解构,重新定义女团,邀请三十位“30+、40+甚至50+的有一定观众识别度的女性”,扩大辐射群体,并试图打破年龄鄙视链和观众原有的认知局限,将女团与大龄女性联系起来,给予“姐姐们”唱跳舞台和女团选秀赛道,展现现代成熟女性自信的魅力和挑战不可能的拼搏精神,让适龄女性在观赏中建立自己心目中的荧幕标榜。
《乘风破浪的姐姐》虽然无法摆脱原有的女团成长类节目的模式,存在一味迎合观众、细节处理不到位等问题,但整体来说节目是成功的,它能够在同质化泛滥的女团成长类节目中大胆创新,探索新时代女性价值,无论是节目的制作形式还是传播策略,都是值得其他综艺节目学习和借鉴的,表明国内综艺节目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注释:
①郑坚,陈俊朋.现象级综艺节目中的“女性成长”叙事研究[J].传媒观察,2019(06):38-45.
②③使用与满足理论:“始于20世纪40年代,是对受众心理和行为进行微观研究的成果。该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集中关注个人如何使用大众传播媒介、人们使用媒介的方式与他们从中寻求到的满足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大众的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④何志武,张洁.碎片化时代的媒体奇观——电视综艺节目热潮的归因与批判[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5):66-71.
⑤互联网鄙视食物链大全[J].电脑爱好者,201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