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玲
习近平同志1999年在福建永定调研时说:“永定是红旗不倒之乡,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在永定战斗和工作过,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永定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的保护好、利用好本土的红色资源,挖掘其中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发挥其在党员干部培训中的育人价值。
红色资源包括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还有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珍贵资源,具有物质、信息和精神等表现形式。通过走访调研,永定区的红色资源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第一类是1929年至1930年红四军三次入闽期间在永定活动时留下的革命遗址、宣传标语等;第二类是毛泽东1929年5月、8月先后两次在永定指导革命实践活动过程中留下的活动遗迹;第三类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南方线在永定境内的交通站遗址、发生的红色故事、中央领导同志活动遗迹等;第四类是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流传于永定百姓中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故事与革命精神。这些红色资源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结合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永定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之一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留存的革命遗址遗迹有130多处、革命旧址45处,分布在15个乡镇、28个行政村。
1.红色资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升级
近年来,永定区深入开展辖区内红色遗址和文物调查摸底及保护工作,分门别类拟定保护和修复方案,并以区政府的名义进行标识保护:对保存较好的旧址实行挂牌保护,列为各级文保单位;已无实物留存或遗址破坏严重的进行立碑保护。现已有43处红色革命旧址列入《龙岩市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规划》。新公布27处红色革命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向省政府申报6处红色革命旧址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金砂的金谷寺正申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中央红色交通线也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永定区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投入5000万元,完成了对一批红色资源旧址群的改造升级。如:虎岗苏维埃政府旧址群完成闽西苏维埃政府旧址、闽粤赣边特委旧址、闽西工农银行旧址等旧址修缮工程,以及周边服务接待中心、素质拓展基地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完成了合溪交通站、牛牯扑、泽东楼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等革命旧址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还完成了高陂、金砂等红色小镇前期建设规划。同时,为了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加快全区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永定区还出台《龙岩市永定区加快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产业发展八条政策措施(试行)》,统筹各方资源,发挥部门协作,以有效地保证红色教育培训能够做大做强。
2.红色资源展现形式不断丰富
近年来,永定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永定红色资源的优势,紧紧围绕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创造性开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红色资源的利用形式。在发挥红色资源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作用方面,区委、区政府把中央红色交通线列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内容,打造了着一次红军装、瞻仰一段残墙、听一段交通线上的感人故事、体验一回当交通员、看一场信仰话剧的系列教育活动以及“土楼清风”“土楼讲坛”等党性教育载体。近期还相继策划组织《苏维埃血脉——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专题展、排演大型红色题材话剧《信仰》、筹备拍摄大型电视连续剧《绝密使命》、组织全国著名作家文学采风活动、举办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理论研讨会、建设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纪念馆等“六个一”工程,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现已逐步走进当地干部群众视野,影响力日益提升。永定区委党校还将红色精神的学习和传承加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中,各级部门纷纷将红色资源的参观教学融入党员教育活动中,有助于深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文化,坚定党员信仰,锤炼党员品质。
1.红色资源挖掘保护整合相对滞后
永定革命遗址点多面广,大部分分散在地理位置偏远且少人居住的地方,交通不便,缺乏基础设施,影响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当地一些群众对红色历史不了解,对红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够,整体保护意识差,一些具有重大革命历史价值的遗址正濒临消亡的危险,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抢救性保护。如:交通大站永昌楼原址已经倒塌,只能在原址上按原貌重建。而红色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它本身特有的年代价值就体现在其资源本身上,进行原貌重建或原址重建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红色资源本身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永定区内的部分红色资源点因出现隶属不同部门的现象,使得部分红色点由于涉及众多管理部门,而破坏了其资源的完整性。
2.红色资源精神内涵挖掘不深
永定现有的多数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橱窗展示和图文介绍的初级呈现,缺乏形象生动性和互动交流性。这样静态式的布展不能有效地吸引参观者,造成参观者的参与性和体验感不强。同时,有些红色点的讲解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对实物、图片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没有把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和育人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由于前期缺乏了解,参观时间又有限,导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触不深,不能产生共鸣,在参观学习上过于“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个别的教学点虽在区委党校教师的参与打造下,现场教学质量有显著提升,但就整个永定区而言整体提升挖掘还不够,各个红色点的育人功能有待提高。
3.红色资源产品影响持续时间不长
全国有很多大型实景演出,如《丽江印象》《井冈山》等,给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永定区近年来也在积极打造文艺精品,制作了微电影《血脉》,创作了闽西汉剧现代戏《伯公灯》和大型红色题材话剧《信仰》,邀请中央电视台制作了《永恒的血脉》专题片,编辑出版了相关书籍《中央红色交通线图志——苏维埃血脉》。这些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多活动构思巧妙、制作精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一些红色资源产品打造成本高,影响持续却不长,一些活动在短时间热闹之后很快就冷了下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产品影响持续时间有待加强,如:以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为主题的大型话剧《信仰》于2019年7月1日成功首演,并在永定客家民俗演艺中心常态化演出,但是由于票价高,且前期没有形成定期演出的展演机制,造成前期排演资源的浪费。如能将这些剧目在当地定期展演或者作为各类团体学习培训的备选或必选课程固定下来,推出相应价格的团体团购低价票,则既能让排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能形成自己的红色文化资源品牌,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够突显
永定区充分利用区内特色红色资源,积极促成省、市、区党校、古田干部学院等在永定设立现场教学基地,开设《热血浇灌的红色血脉》(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金谷寺》(永定暴动遗址金谷寺)、《人民永远的勤务员》(张鼎丞纪念馆)、《一段残墙、一座丰碑》(张鼎丞故居)等现场教学课程及教学点。从去年至今,永定迎来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深圳、黑龙江等十多个省市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150期9000多人次,其中高端班次21期(厅级班4期、处级班19期)。但是就教学形式而言相对单一,没有极具影响力的红色资源精品课程,教学形式也仅限于现场的参观、讲解等基本形式,没有开发出更具感染力、更具体验感、更具参与性的教学形式,如场景再现、角色扮演、隔空互动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在干部培训中充分发挥作用。
1.提高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意识,打造红色资源的硬环境
历史传承下来的红色资源,对发展当地的红色旅游、红色培训事业和产业具有重要的革命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要重视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加大红色资源整合力度,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如建立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红色文化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咨询、论证和专业指导。通过理清权属问题,理顺管理机制等手段,明确红色资源保护管理的责任主体,积极做到保护在先开发在后,强化管理手段,保障管理资金,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全力提升现有展馆的布展格局,让学员在实景体验中、角色参与中融入到红色资源载体中,并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与时俱进地打造红色资源的硬环境。
2.梳理红色资源历史脉络,打造极具本土特色的红色品牌
根据永定现有的红色资源种类,可围绕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毛泽东在永定、溪南土地革命三大红色品牌进行打造,通过以点带面、以线带面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在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中的主导作用,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对永定区内的红色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凸显红色元素,以规划生成项目,创新投入模式,丰富培训教育业态,实现区内红色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乡镇间红色资源产品的连续性。如:整合打造中央苏区毛泽东调查研究之路品牌,可将牛牯扑(包括雨顶坪)、泽东楼、万源楼(包括沿线的开国将军旧址)、竹林馆、居易楼、师俭楼这条线路上的主要革命旧址串联起来,通过强强联合,增强群众融入红色培训发展的主体意识,形成集群效应,打造“红色教育,绿色休闲”的独具永定特色的红色品牌。
3.挖掘红色资源精神内涵,传承永定的红色基因
红色资源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其政治性,准确挖掘其精神内涵有助于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如:“一门七忠烈血洒交通站”的感人故事,本身就有很大教育意义,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交通员对党忠诚、不怕牺牲、责任担当的革命精神。通过交通员后代在现场的深情介绍,以对伯公凹的守护及其精神传承、传播,形成社会正能量,影响着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目前永定的红色教学点集中在金砂西田村和城郊桃杭村伯公凹,只能解决两天的现场教学,其他如金砂古木督永昌楼、西溪赤寨、合溪师俭楼、孟良公祠,岐岭牛牯扑、义门客家文博馆、陈康容故居,高坡、虎岗等红色景点都可进行拓展开发。充分挖掘这些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如:通过“寻伟人足迹、听伟人故事、感伟人之伟”的教育培训项目服务党的建设事业,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为党员干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神聚力。同时,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参与干部培训的工作者要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牢固树立“科研无禁区,宣讲有纪律”的观念,坚持不媚俗、不歪曲、不猎奇、不偏激的“四不”原则,始终把红色资源的发掘紧扣理想信念、道德品行、作风纪律、理论创造等主题,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主线进行规划设计。
1.加强理论研究,为红色资源进干部培训课堂提供理论基础
红色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是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革命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要发挥运用好这一载体,首先就要加强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可通过理论研讨会、科研课题等形式号召理论宣传部门、党校系统、高校系统的相关专业人员对永定红色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深入挖掘域内红色资源的教育内涵及教育价值功能,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教学方法,制定详细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案,推动红色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红色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过程中还要注意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目标,通过对教育资源、教学方式、教育内容的优化组合、综合运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如在张鼎丞故居的现场教学中可以侧重对人物故事的讲述、英雄主义情结的渲染,激发党员干部对先辈的崇敬之情;在伯公凹“一盏灯”的教学中应侧重对共产主义信仰、信念的教育,教育党员干部不要因时间、身份的改变而放弃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在永定暴动纪念馆则可通过回顾历史,让党员干部看到革命成功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树立宗旨意识,树立责任感,树立群众思维。
2.拓宽转化渠道,为红色资源成干部培训体系提供教学资源
通过挖掘永定红色文化与家训文化的经典故事、编印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和中小学教育读本、对全区红色培训景点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编写规范点评词(讲解词)等方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运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不断推送永定红色文化故事、宣传短片,争取腾讯、今日头条等新媒介的支持,多上反映永定红色文化正能量的新闻,迅速扩大永定红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同时也可营造开放包容氛围,积极发挥民间力量,大胆鼓励热心人士参与红色景点开发利用,大胆鼓励民间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形成“政府倾力扶持、部门放权服务、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举全社会之力做大做强永定培训产业。
3.打造多元教学方法,为红色资源促干部培训模式提供新生命
形式是内容实现的逻辑前提,只有通过适当的形式,红色资源的价值内涵才能显现,适当的形式是通往红色历史的桥梁。可以学习借鉴井冈山等地的先进做法,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红色资源进课堂,增强红色资源的教育性。采取红色课堂讲授和情景教学、体验教学、拓展教学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党员身着红军服,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设置“运送物资”、“护送领导人”等相关的情景任务,将红色文化熏陶与党性教育有机融合。同时应根据红色资源的不同特性,开发出不同宣讲方式:对于文献资料,开发专题研究、主题讲授;对于红歌红剧,开发激情教学或舞蹈史诗教学表演;对于口述史料,开发访谈教学;对于旧址遗迹,开发体验教学、模拟实践教学。此外,还应利用网络媒体和移动通信工具,建设并开放网络宣讲平台,开发“网络课堂”“掌上课堂”等,多渠道地激活红色资源的历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