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童谣的教育价值及其实践路径

2020-02-24 13:46杨继富黄小娜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水族童谣民族

杨继富, 黄小娜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一、引言

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是劳动人民根据儿童的心理、想象、趣味、理解力、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编唱的口头短句,其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浅显、顺口,节奏感强,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儿童的喜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在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社会、家长特别是儿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感觉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功能价值不可估量[1]。因此,儿童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儿童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儿童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我国教育课程改革与多元文化教育备受关注的双重背景下,民间童谣从隐匿状态走进研究视野[2]。

水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水语与具有2000年历史的古老文字水书。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测水族是从一个叫做“落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1949年后正式定名为水族,现在大多数的水族人都生活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据统计,目前为止,全国水族人口约40万,20万以上的水族人口聚集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以南的都柳江上游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水族歌谣作为水族文化的一种,形式多样,按内容可分为古歌、生产歌、风俗歌、礼仪歌、风物歌、酒歌、丧歌、苦歌、情歌、婚嫁歌等。按形式可分为双歌、单歌、蔸歌、调歌、诘歌等,而以双歌、单歌居多。有的习惯把酒席上唱的歌称为酒歌或大歌,而把在其它场合唱的歌称为小歌。水族歌谣的句式结构有七言、四言、五言、六言不等,而以七言句居多。七言句呈三、四字分节停顿,如汉歌的“朝思暮想盼情郎”,水歌往往唱为“盼情郎日夜都想”。歌谣十分注重押韵,有“无歌不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且押韵自由,头韵、腹韵、尾韵交织使用,且变韵快,没有一首歌是一韵到底,人们称为回环交织的流水押韵法。水歌多用比喻,尤其以隐喻最为普遍,其次是拟人、复沓、排比、反问、设问等手法。水族童谣是水族歌谣中较为特殊的类别[3]。在古籍《诗集传》与新版《辞源》中对歌和谣都有着严格的区分,但在水族民间歌谣中,并没有如此明显的区别,也没有“以曲合乐”的条件与基础,因此所流传下来的水族儿歌、童谣大都是吟咏的徒歌。水族童谣与水族儿歌同宗同源,是水族成人根据该族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帮助其族儿童智力的发展、对社会事物风俗的熟悉所编创出来的趣味性强的、朗朗上口的单歌和短诗,它强调格律和韵脚,内容朴素纯真,声调自然顺口,且形式并不固定,以便水族儿童可以随心所欲的念唱[4]。水族童谣是水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水族的民族语言作为载体,在水乡人的心里口间辈辈传唱,因而带有浓重的方言土语色彩,且夹杂着许多水族地区的语汇、语法以及民间传说、风俗的内容,能够显示其特有的民族特色。

水族童谣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以生活化的内容、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发展传承下来,包含着水族人民重要的思想文化与情感道德内容,保留了丰富而多元的人文与自然共生的文化因素。由于对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淡漠等原因,经过学者对水族童谣的搜集与整理,发现流传下来的水族童谣数量较少,目前还不到50首。但作为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水族童谣其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叠词叠韵、节奏感强、贴近生活实际、富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和生活气息,是民族地区儿童教育中极为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其在民族地区儿童语言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道德情感感悟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族地区儿童的精神品质。因此将水族童谣融入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不仅利于水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意义[5]。

二、水族童谣的教育价值

(一)促使儿童语言发展的教育价值

儿童期是人类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语言发展与认知能力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6]。水族童谣的声韵自然活泼,语言生动,结构简单,句式简短,琅琅上口,十分符合民族地区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极适于儿童诵念传唱,是培养民族地区儿童口语能力的最佳教材[3]。因此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将水族童谣融入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有效纠正儿童的发音,培养儿童的语感,丰富儿童的词汇和语言知识,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如《端节喜气洋洋》:端节到、家家忙;舂糯米、开鱼塘;酿甜酒、缝衣裳;敲铜鼓、把歌唱。听到马铃叮当响,个个跑去端坡上。喊哑了嗓子,拍红了手掌。端节到、家家忙;端节到、喜洋洋。歌词内容不仅为幼儿介绍了水族“年节”的主要活动项目,而且句型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声韵自然活泼,语言生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语感体验。再如《最恨小耗子》:鸡啄簸箕响,小狗舔饭汤;猫儿翻油罐,鸭子吃鱼秧;最恨小耗子,钻进粮米仓。歌谣以五言句为主,韵律轻快,歌词诙谐有趣,自然而然的为孩子们介绍了几种动物的主要特性及吃食,且采取吟唱的方式来吸引儿童的兴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童谣的韵律美、语言美。通过长期、多形式、多途径的欣赏、视听、朗诵、游戏、表演水族童谣,民族地区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势必能得到激发,发音得到纠正,语感得到培养,词汇和语言知识、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丰富和提高。然而,水族童谣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多数是用本土方言演绎的,如果把其中富有特色的本土方言转化为普通话,童谣语言的精髓可能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教育价值也会降低。在水族童谣的学习中适当使用本土方言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其他活动中,我们要坚持使用普通话,以普通话交流为主,以便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最大力度的发挥水族童谣语言发展的教育功能。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价值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是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7]。儿童阶段,是孩子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通过对各种事物不断的进行质疑的过程来提高对事物不同侧面的了解与内在关系,进而开发大脑对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的链接,使之更有效的开发逻辑思维。水族童谣具有完整的逻辑思维结构,蕴含丰富的知识内涵,对开发民族地区儿童的智力很有帮助。如水族谜语歌《猜调》:你猜什么是尖头王?你猜什么是虾子房?你猜什么是水盖板?你猜什么能盖天?猜对了就来唱歌,不会猜就靠边站。我说笋子是尖头王,我说水藻就是虾子房,我说浮萍就是水盖板,我说白云能盖天。我说错了你管骂,我说对了你快来这边[8]。这首童谣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了解日常的事物的同时,促使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再如《为什么》:为什么混浊呀水井?是那块石头滚进来。为什么滚动呀石块?是斑鸠把我扒开。为什么扒开乱石呀斑鸠?是板栗落下在作怪。为什么掉呀板栗?秋风吹我摇摆。为什么吹动呀秋风?我天生脾气难改。“为什么”这首童谣歌词采用问答式,以一问一答的方式逐步为儿童解答其好奇的问题,对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教育价值

培养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不仅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要求。儿童时期正是道德行为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的发展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儿童实施良好的道德教育,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水族童谣将大事理浓缩在富有童趣的歌词里,使孩子们受到求善求真的陶冶并学到知识,这便是水族童谣的魅力[9]。如《柴刀砍水不见印》:柴刀砍水不见印,鸭子凫水爪不分。从早玩到太阳落,朋友相爱别离分。《喝甜酒》:收新稻,庆丰收,阿爸请来好朋友;我家竹楼飞笑声,水乡乐在九月九。喝甜酒,庆丰收,阿妈斟酒给朋友;我家竹楼飘酒香,水乡醉在九月九。再如《打猪菜》《磨豆腐》《好妈妈》《努低守家》等水族童谣,在幼儿的吟唱中不仅能感受到水族童谣的朗朗上口的语言魅力,更能体会到朋友之间的相亲相爱,感受到水族人民勤劳勇敢、注重孝道,培养儿童学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热爱生活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道德情感,吻合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四)促进肢体协调能力的教育价值

身体协调能力表现为大动作稳定、连贯、协调、敏捷,精细动作准确,是个体能够顺利完成运动、生产、生活的生理性基础。在儿童阶段通过合理的引导和训练其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不仅能促使儿童拥有健康身体和充沛体能,而且能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同样也能培养幼儿坚韧的意志和坚强的品格。游戏和动作是儿童日常生活的基本形式,是儿童获得认知和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将日常单一而又重复的基本动作训练融入游戏情境中,不仅能够发展儿童的走、跑、跳、攀、爬等基本动作技能,而且更富有童趣,将儿童的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他们从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克服困难,积累经脸,增进技能,慢慢地就会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培养起他们不畏困难、顽强坚毅的精神,为日后个人奋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0]。水族童谣用水语的方式吟唱出来,每一首的律动感都很强,至少可以边拍手边诵读,锻炼儿童手指的协调性。还有其他的一些童谣,可根据内容,边吟唱边做律动模仿,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同时进行。如玩“捡小子”游戏时,他们往往一边玩一边唱“捡子童谣”:三子亏,亏三子;三子落,捡二着;二着落,捡小子;小子落,一把抓。捡子游戏有多种玩法,游戏规则也各有不同。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一方面得到了娱乐,另一方面也得到了智力提升。该游戏需要集中注意力仔细思考该怎么捡,但同时又要注意抛与捡的结合,最大的健身价值是提高人体的灵敏性、手脑的协调性。再如《猫儿过江》《失落东西打伙找》《翻撬歌》《猜调》等,它们的内容中都含有丰富的游戏性,将其融入儿童的体育、音乐游戏活动中,不仅能锻炼儿童肢体的协调能力,而且对儿童参加活动的兴趣的提高,乐观、自信、团结协作、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的养成也有重大的教育价值。

(五)形成民族文化认同的教育价值

水族童谣是水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水族的民族语言作为载体,在水乡人之间辈辈传唱,因而带有浓重的方言土语色彩,且夹杂着许多水族地区的语汇、语法以及民间传说、风俗内容,能够显示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儿童在水族童谣的自觉熏陶下,能够加深儿童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风物育一地歌。留住了歌谣就留住了水族语言,留住水族语言就留住了水族文化的根。水族童谣作为以水族语言为载体的一种口头文学,记住水族童谣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记住了水族语言,也就守住了自己民族文化的家园。因此,进行水族童谣的教学,崇本溯源,有利于培养儿童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水族儿女不断将新的元素融入进水族童谣,如幼儿园早操律动、手指谣,这些新的改变,使得水族童谣的生命力得以维持。

(六)丰富校本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

民族地区由于地域条件限制,教育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教育设备短缺,儿童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随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发展以及新《纲要》与《指南》的引导,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有了政策与理论支持,课程校本化已成为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水族童谣作为水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饱含了千年来水族先民的生存智慧以及他们对后辈的期盼,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挖掘水族童谣的内在价值并经过再加工融入儿童教育教学课程,有利于地区学校形成自己独有的、适合水族儿童学习的特色校本课程,并提高其自身价值。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不论是手工艺、民风民俗,还是口头文学,经过再创造后,都可以赋予校本课程不同的色彩,使其变得更有生命力。水族童谣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贴近水族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将水族童谣进行筛选与创编后再融入校本课程,所带来的必然是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课程,使课程资源与内容变得更加饱满。

三、水族童谣教育价值实践路径探析

童谣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它有着清新的内容、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活泼的形式、鲜明的节奏、诙谐的风格,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童谣的趣味性使儿童乐于吟诵,童谣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使儿童在传唱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11]。可见,水族童谣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途径融入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使长久以来沉积的优秀水族童谣文化获得重新发展的机会和权利,使民族地区儿童了解水族童谣的趣味性与价值性,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诚然,水族童谣是水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水族童谣教育价值实践中我们应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基础上,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家园合作为基础,以政府提供多元支持为保障,以社会支持为平台,从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的角度潜移默化地影响民族地区儿童的身心发展,发挥水族童谣多元的教育价值。

(一)以学校为主阵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挖掘与创编含有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已是民族地区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特性之后,认同本土民族文化的优势,深度挖掘开发出有教育价值的水族文化和水族童谣,将其与校本课程融合起来,设计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提高学校的自身价值已是当务之急。

第一,将水族童谣融入民族地区儿童日常教学活动中。水族童谣以水族语言为载体,教师可以将水族童谣融入民族地区儿童语言活动中,通过双语教学进行合唱、独唱活动,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纠正儿童的发音,培养儿童的语感,丰富儿童的词汇和语言知识,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水族童谣本身就是徒歌,韵律感比较简单明快,如配上当地的特色乐器芦笙、铜鼓,邀请儿童进行节奏型的模仿或表演,更能激发儿童学习的热情。或教师根据童谣内容与节奏鼓励儿童以自己的身体为乐器,通过拍手、拍腿、跺脚等简单动作进行肢体动作的训练,使儿童在教学中快乐的成长,并培养其乐观、自信、团结协作、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

第二,将水族童谣渗透到民族地区儿童一日活动中。童谣朗朗上口,简单易学,将水族童谣渗透到儿童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理解水族童谣,喜欢水族童谣,朗诵水族童谣,创编水族童谣,培养儿童的多元智能。儿童入校、课间休息时,活动时间短,人数不稳定,教师可以带领儿童玩一些短小的、相对安静、动作不大的水族手指谣,这种手指谣游戏不受人数限制,语言精炼,动作简单,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手部肌肉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将水族童谣融入儿童游戏活动中。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伴侣,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美德,开发儿童的智力,激发儿童的求知欲,锻炼儿童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不论是将民间游戏融入水族童谣中,或将水族童谣与民间游戏相结合,都可以将游戏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如比较典型的水族童谣《猜调》就是一首游戏歌,数名儿童分组对阵猜谜,谁方赢谁方的队伍就壮大,儿童在游戏中了解生活常识和游戏规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以家校合作为基础

家庭不仅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组织,也是儿童教育的起点,同学校一样是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应以家校合作为基础,将水族童谣作为一种新的教育途径融入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

第一,家长配合学校挖掘极具价值的水族童谣,丰富教育教学课程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族优秀传统文化由于传承思想认识不到位,保护措施缺乏,社会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代际衰退严重等原因,水族优秀传统文化生存和发展陷入危机,濒临失传,而水族童谣作为水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随着现代生活进步逐步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流传下来的水族童谣也少之甚少。因此,家长应配合学校,深入挖掘极具教育价值的水族童谣并将其融入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教学中,丰富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内容,传承优秀水族传统文化。

第二,亲子活动中加大对水族童谣教育价值的利用。在日常亲子活动中,家长可以将极具教育价值的水族童谣融入其中,与儿童共同唱童谣、诵童谣、玩童谣游戏等,加大对水族童谣教育价值的利用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与教师共同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更有利于儿童活泼性格的培养,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的提高。

第三,将童谣与故事相结合,感悟水族童谣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可以将水族童谣中所蕴含的故事讲之于孩子,让其在故事中领略水族先民勇敢无畏和勤劳智慧;以口语交流的形式将水族童谣中所蕴含的勤俭、忠厚、尊老爱幼等精神潜移默化于儿童的生活实践等,感受其所散发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民族自尊、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德育之香,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其道德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以政府提供多元支持为保障

第一,政府部门加大水族童谣教育价值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已有的文化单位如青少年宫、博物馆等的作用,主动开展有利于水族童谣传承的各种活动,如开展民间童谣征集活动,采取走访民间艺人、现场录音、照相录像等方法,收藏整理水族童谣;挑选优秀的水族童谣,请音乐工作者谱曲,做成受孩子们欢迎的童谣歌曲,并组织孩子们创作各种形式的表演;加大对水族童谣的宣传力度,在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增设水族童谣板块,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水族童谣文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水族童谣网站,为儿童学习水族童谣创设有利条件[12]。

第二,政府部门加大对水族童谣教育价值的开发资金投入。政府作为社会资源的主要掌控者,应在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3],对水族童谣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对有利于水族童谣传承和创新的事和人要给予物质上的扶持和精神上的奖励;加大对水族童谣研究项目基金支持力度,鼓励学者开发出极具教育价值的童谣并融入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

第三,政府部门要积极引进人才,加强校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邀请熟知本土民族文化的专家或民间艺术家为学校开展相关的学习讲座或文艺表演,将水族童谣的内涵与教育价值意义通过讲座交流的形式与教师产生共鸣,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将水族童谣的教育价值潜移默化于儿童的思想意识中。

(四)以社会支持为平台

社会支持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因此,水族童谣的传承,应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平台作用,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加强对水族童谣的开发利用,使之与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融为一体。

第一,鼓励全社会成员深入了解水族童谣,认识水族童谣的重要教育价值,养成善于运用水族童谣的行为。明确弘扬水族童谣文化不是复古,也不是排外,而是系统科学的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对水族童谣的爱与自身的行动统一起来。

第二,加强水族童谣的编译。加强水族童谣教育价值思想宣传,充分将水族童谣进行整理融入学校、家庭、社会文化教育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从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切实增强德育实效。

第三,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传播水族童谣作品,为水族童谣教育价值思想的宣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新闻媒介也应担负起传播水族童谣教育价值的重任,向公众输送水族童谣的优秀成果,借助媒体让水族童谣走出水族大山,走进远离家乡人的心里,让更多的人听见水族的声音。社会各界组织应积极支持水族童谣教育价值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水族童谣的教育价值。

四、结语

水族童谣作为水族文化的一种样式,千百年来以其俏皮生动的乡音,琅琅上口的乡韵,耐人寻味的乡情,给予一代又一代水族儿童独特而又有效的教育。它真实地记录了水族人的语言、生活习俗、特有事物,融合了水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水族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水族童谣作为民族地区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蕴含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途径融入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使长久以来沉积的优秀水族童谣文化获得重新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对儿童语言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道德情感感悟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应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家校合作为基础,以政府提供多元支持为保障,以社会支持为平台,从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的角度潜移默化地影响民族地区儿童的身心发展,充分发挥水族童谣多元的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水族童谣民族
我们的民族
水族敬酒歌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上帝的水族馆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
水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