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宏,索继明
(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
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在色彩与装饰等方面富有民族特色。在现代服装服饰品牌设计中引入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可传承民族服饰文化,增加服装的美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文化价值与美好体验。拥有少数民族服饰元素的品牌服装,凭借自然风与民族风等特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值得深入研究。
各民族的生活环境与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促使服饰文化更具有特色性与代表性。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元素构成,主要包括传统色彩、服饰图案、组成材料、民族传统工艺等。文化元素在少数民族服饰中必不可少,是凸显服饰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可体现在南方与北方的民族服饰差异上。从北方民族服饰入手分析,由于北方的气候寒冷,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服饰以长衣盛饰、大厚长袍、皮毛与锦缎及毡材料、贵重金银珠宝装饰物等整体特色为主。南方气温较高,少数民族服饰以上衣下裳的特征为主,样式多样且色彩绚丽,材质轻薄,服饰材料以麻与棉为主。造成南北方服饰特色差异的原因除了地域与气候等因素外,还受生产力水平与历史等因素影响。
随着20世纪80年代复古风的兴起,服装设计从以往追赶潮流的设计理念,逐步向坚持本国民族服饰精髓的态势转变。设计师们致力于发掘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精粹,主要从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服饰入手分析,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国服饰的面料多样化,包括绢、纱、罗、段等,色彩绚丽且发展前景广阔,在民族传统服饰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如东北鄂温克民族的服饰,鄂温克民族长期以游牧方式生活,获取服饰原材料的来源相对狭窄,主要以野兽的皮革材料为主,颜色相对单调,包括麻灰色与黑色等,给人强烈的原生态服饰感受。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当下,利用皮革原材料设计自然风与生态风的品牌服饰,会与其他趋同性服饰产生极大差异,符合当下消费者求异的心理。皮革材料服饰是鄂尔多斯服装集团常采用的设计,服饰整体感觉亲切且时尚。随着提拉普斯绸的制作工艺水平的提升,成品技术随之加强,尤其是原生态作坊式手艺生产出的服饰,更具有民族特色,与大众的真实需求相迎合。
民族传统工艺是呈现民族服饰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采取民间工艺的制作工序与面料加工,使得服饰更富有民族特色性与手工感。民族传统手工工艺多样,造就了民族服饰的艺术美与独特性。传统服饰制作的技艺多元化,包括抽纱与雕花及扎染等,在服饰设计与装饰品制作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花帽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头饰,头饰也是维吾尔族装饰外表的重要形式之一。花帽是维吾尔族人民出席盛大节日与婚丧嫁娶等重大场合必不可少的头饰。随着花帽种类的增多,在哪种场合与时间佩戴哪类花帽逐渐有了明确的规定。花帽更是成为民族妇女赠送礼物和祝福的重要选择,只有宾客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维吾尔族花帽的种类有2 000多种,制作方法包括丝线平绣、丝线结绣、串珠片绣、格子架绣、盘金银绣、十字花绣、钩花刺绣等。大部分花帽分别以手工纳绣好的四瓣一顶为中心,拼连缝合,套模成型,最后在边沿镶黑绒,一顶立体花帽就完成了,且花帽可折叠,便于携带。花帽的款式新颖且构图多变,纹样注重一组四面的对称性。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吉祥纹样与盘扣装饰等民族服装传统工艺,可赋予现代服装服饰独特的韵味,审美价值与文化品位随之提升。
服饰图案不仅是少数民族服饰的重要元素,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传递了质朴与简约及坚贞的情感追求。在服装设计中引入民族服装图案元素,能够丰富设计手段,赋予服饰独特魅力,让服饰在众多服饰商品中脱颖而出。图案种类多变,包括粗糙、华丽及抽象等几何形式,包括人物、动物及植物等图案,图案样式不同,具有的特色不同。在服装服饰品牌设计中引用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在呈现民族审美观的同时,能够彰显地域特色,拓展服饰设计与发展空间。藏族服饰的图案特点,首先讲究对称性,除服饰结构的轴对称外,对图形的对称设计更加严格,要求整个图形的走向对仗。但在现代服装服饰的品牌设计中运用对称性设计原则,会显得过于呆板与苛刻,因此在品牌设计中进行了完整性与灵动性及均衡性的变换,但仍保留了传统服饰图案的元素特色。其次,藏族服饰的图案讲究渐变性原则,渐变是指图案从浅到深、从大到小、从明到暗、从细到宽,以削弱服饰的层次感,放大其流畅感,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每个服装服饰元素和图案的细节特征,都是民族思想特征的具体反映和人物情感的寄托,将藏族服饰的图案元素融入到现代服饰设计中,能够进一步突显服饰品牌文化的内涵。如提米普斯是中国历史上特别喜爱使用扎染工艺的民族,在轻纱上进行轻微染色,使轻纱由多种颜色组成不规则图案与不同线条的波浪纹理。这些图案纹理代表各种神灵所使用的纹面,如维族的男裤,在裤脚边继饰花卉纹样,多以植物的茎与蔓或枝藤组成连续性纹饰,尽显美观雅致。服装纹理的要素,在创新中贯彻了简约主义的设计理念。与以往眼花缭乱的效果不同,情感色彩的创新才是目的。如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多选用彩条与祥云等富有祥兆寓意的纹理,蕴含了浓厚的民族风情与美好寄托,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夙愿从未发生改变。在服装设计中对民族服装图案的应用,不能一味地复制与借鉴,还需充分了解图案文化背景与审美特质及文化内涵,以凸显服饰品牌的东方韵味。同时,围绕现代审美特性抽象应用图案,使传统纹样焕然一新[1]。
中国服饰色彩来源于五色,各民族间的服饰色彩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富有浓厚的民族寓意,反映了各民族人民对生命的理解,服饰色彩也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不同民族对色彩的崇拜不同,色彩的视觉感受更加强烈,直接影响服装设计的整体效果。如红色寓意吉祥如意,蓝色象征坚贞与永恒,白色象征幸福吉祥。由于各个民族或地区的生活习俗、文化信仰不同,服饰配色规律也存在差异。服装颜色的选择,还需考虑到辨识度与耐脏耐旧等使用要求。如藏族服饰的配色大胆精巧,服饰色彩依次递增。牧区皮袍的花边以蓝、绿、紫、青、黄、米等颜色的竖立色块为主,依次组成五彩色带。女皮袍的肩部与下摆及袖口,多用近10 cm宽的黑、红、绿、紫等颜色的条纹依次排列。十字纹样的花领袍,给人一种与人为善、热情大方的联想,大胆运用黄与紫、白与黑、赤与黄等对比色,并巧妙地运用复色与金银线等元素,营造和谐与明亮的艺术效果。藏族服饰对对比色的应用颇为完美,尤其是“帮典”中服饰颜色的大胆运用,使服饰有强烈的厚重感。但在面料选择上要更加慎重,避免因面料选择失误而使得服饰整体变得低俗。如维族女性喜爱亮红与翠绿的对比色彩;男性讲究黑白效果,显得粗犷奔放。尤其是假日或喜庆佳节期间,随处都可见身穿艾得来丝绸缝制的不同花色与各式纹样花裙的人。丝绸的花纹如彩云飘飞,色泽明丽且浓郁华丽,维吾尔人誉称其“玉波甫能卡那提古丽”,即给人们带来春天气息之意与美好的祝福。了解各个民族服饰色彩元素的属性与审美价值后,将其融入到现代服装服饰品牌设计中,与流行色搭配,能够赋予服饰强烈的时尚感与民族特性[2]。
鄂温克民族受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在服装上更注重实用性,尤其是在过去的狩猎生活中,会优先选择体型宽大的服装,因此对服装的包裹感并不讲究,反而与当前流行的冲锋服相似。宽大领子与过膝长袍是鄂温克民族常用的一种服饰。藏族服饰最基本的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长裙、长靴等。由于生存空间过于封闭,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明显,基调变化幅度不大。这种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的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等。从男士藏袍入手分析,多为黑白两色,领围与袖口、衣襟、底边等部位镶上色布,古朴淳厚。在劳动时一般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胸前搭在左肩上;或是两袖都不穿,两袖束在腰间,给人威风凛凛与彪悍刚健的感觉。如女士藏袍分为无袖与有袖两种,无袖为夏秋两季的藏袍,里面多衬有红绿等颜色的衬衣,衬衣翻领在外,衣袖长于胳膊1~2倍,平时可卷起,在舞蹈时放下,舒展飘逸且潇洒自如。如维族服饰款式多样,包括短衫与长裙及坎肩、长裤等,尤其是维吾尔族服饰的长裙,优雅美丽且独具特色。男装以袷袢款式为主,与古代形式近似,但现代民族服饰更加讲究面料质地与纹样。少数民族的服饰结构类型多样且独特,给现在服装服饰的品牌设计,带来了更多创作灵感,同时避免了趋同性问题,更能凸显个人性格特征。针对民族服装结构类型的应用,应本着功能需求第一的原则进行设计,不断拓展服饰设计造型的优势,充分展示服装服饰的民族特色[3]。
东北少数民族居住地的气候相对寒冷,因此,服装配饰除美观外,还具备保暖性特征。如鄂温克族人民所佩戴的尖顶帽子,一方面是强风不会将帽子刮走,另一方面是在风雪天确保帽子顶部不会积雪花,达到保暖的目的。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设计师保留了翻毛帽子的样式,省略了以往的尖顶结构,使帽子的线条更加流畅。饰物更受藏族男女的喜爱,饰品的质地多样,包括金、银、珍珠、玛瑙、玉、翡翠、珊瑚、琥珀等,运用相对广泛,包括头饰、腰饰、戒指等,造型美观且形状自然。女性更喜爱佩戴珊瑚、玛瑙、项链、银质佛盒等;男性喜爱佩戴腰刀与火镰等饰物。如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穿绣花衣、绣花鞋,喜爱扎绣花巾与背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可见维族是爱花的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的服装文化,经过历史的洗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与东方韵味。将少数民族审美元素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能够拓展服装设计思路与丰富创造素材。但民族元素的应用不能生搬硬套,应当从了解其民族文化与艺术内涵等方面入手,寻找适合现代服装服饰品牌设计应用的民族审美元素,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不断放大现代服饰的独特魅力与艺术效果及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