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达,李仕波
(遵义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0)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催生了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红色文化游戏作为游戏领域的新生力量,逐渐拓展成为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青年群体作为红色文化游戏的消费者和使用者也推动着红色文化游戏的传播和风靡。但红色文化游戏在展现其相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越性的同时,也可能隐藏着一些负面作用,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提高警惕,激浊扬清,最大程度的发挥好红色文化游戏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电脑游戏,英文一般被称为computer games。在科学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日益发展,计算机逐渐普及的当下,电脑游戏已经涵盖了单机游戏、网络游戏(网游)、网页游戏(页游)等不同种类,根据游玩形式的不同可划分RPG(Role-Playing Game)、ACT(Action Game)、AVG(Adventure Game)等不同类型,其制作团队也可分为游戏公司、独立游戏制作人以及玩家本身创新等不同类目。
与国内不同的是,关于游戏文化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被称为“游戏学”的学科。格莱姆·柯克帕特里克提到,“电脑游戏是一种具有独特美学特质的文化客体”[1]在诸多国外学者的眼中,电脑游戏俨然已经变成一种正在发展形成的流行艺术,而这种艺术将给人们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不仅仅是学者对电脑游戏展开讨论、发起研究,在高校方面,美国的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犹他大学、迪吉彭理工学院等多所大学更是设立了与电脑游戏相关的专业与研究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脑游戏逐步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应的,相关电脑游戏及其衍生产业也随之不断创新进步。电脑游戏可以作为一个优质的、受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发挥其承载和输出积极向上的文化和价值观作用,加之红色历史由于其本身题材的故事性和层次性鲜明,较之其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游戏相对契合,所以红色文化游戏应运而生。但由于国内游戏公司成立时间尚短、资历尚浅不够成熟、创作相关的技术不够发达、国内游戏市场不够健全、商人重利不重质等诸多因素,导致国内有关红色文化的游戏呈现出一种低端的、粗制滥造的现状,虽有作品涌现,但鲜有人闻,长期以来门可罗雀。直到2019年春季,才有一款名叫《隐形守护者》的红色文化游戏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国乃至国际的游戏市场,该游戏豆瓣评分高达9.7,打五星好评的玩家占88.1%,在国际游戏平台Steam 上的好评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对一款蕴藏着红色文化的游戏来说,这样的盛况可以说是难得一见。这款红色文化游戏以中共情报史上绝无仅有的五重间谍袁殊为原型,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为广大玩家展现出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历经磨难与诱惑仍不改其志的英雄形象,诸多配角的参演、诸多支线的并列、诸多考验人性的选择也让这款红色文化游戏处处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游戏一上架,如同春雷炸响,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改变了红色文化游戏不被人看好的现状。在完整的体验游戏的剧情之后,玩家们凝结于胸中的爱国情怀有如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激发了他们对于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的探知热情,对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性和实效性,具有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就需要创新和发展适应当下格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当下,红色文化能够植根于青年喜爱的电脑游戏,以电脑游戏为载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电脑游戏成为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生根发芽的优渥土壤。
青年群体对红色历史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书本和老师的讲授,但停留书本上的教育在信息资源丰富的当今时代很难满足青年的需求,且过于理论严肃地讲授很难吸引青年群体主动投身到红色历史的学习中,还有可能出现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佶屈聱牙而排斥学习的反效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高校总课程中的课时占比也较低。因此,青年群体从书本和课堂之中获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面对这样的情况,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亟需一种新鲜血液的注入以焕发新的活力。红色文化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想教育载体,仿佛一针强心剂,它能够运用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辅之游戏本身特有的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机制和判定成功与否的奖惩机制,将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和风波诡谲的地下斗争再现出来,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传统平面的书本中解放出来,形象生动地呈现了红色历史的艰辛与曲折,借此吸引青年主动探索了解历史,增强了青年对于红色历史的兴趣,有效消除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排斥心理。
随着网络科技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游戏的制作水准和传播速率也水涨船高。红色文化游戏如《隐形守护者》已经登录国内最大的线上游戏市场Wegame 和国际知名线上游戏市场Steam,在微博相关话题和Bilibili 弹幕视频网中,人气居高不下的讨论和实况解说使得《隐形守护者》一时洛阳纸贵,吸引了很多热爱游戏的年轻人纷纷“投身军旅”。他们只需要登录平台付费下载游戏,须臾之间即可足不出户的化身历史的主角,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去把握红色历史深厚的脉络,抚摸红色历史曲折的掌纹,探求历史迷雾之中令人动容的真相。红色文化游戏作为一种新锐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超时空性打破了固有的“信息壁垒”,为青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载体用以感受红色文化,相比传统的报刊、书籍等纸质媒介更为高效便捷。
红色文化游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意义上大量史料和文字的堆砌的方法进行了扬弃,也改变了传统教育方法中自上而下的理论灌输方式,而是把红色历史用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感官手段表现出来,同时留给玩家思索和选择的权利。在互动式类型的红色文化游戏中,玩家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人生选择”,选择正确即可进入下一个章节或者好结局,选择错误则进入坏结局,需要重新来过;在即时战略类型的红色文化游戏中,玩家需要达到某项战略目标或某次战役的胜利才能通关游戏,对青年了解红色历史有不小的帮助;在战棋类型的红色文化游戏中,玩家需要充分了解和发挥历史人物的特点才可以获取游戏的胜利,让玩家能够直面历史人物,跨越时空间地与历史人物对话。各个类型的红色文化游戏用更加直观的、沉浸式的体验,充分调动了玩家触觉、视觉、听觉和思想的活跃性,使玩家能在游戏世界里感受到有“温度”、有深度的红色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豆瓣网友“onlytest”对于游戏《隐形守护者》的一句话短评获得了最多的赞数,他这样说道:“这个电影游戏让大家接受的爱国主义比横店打一年鬼子都多!”朴实又中肯的评价充分反映出红色文化游戏既合理利用了红色资源、积极发扬了红色传统、坚持传承了红色基因,又在文化层面上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青年乃至全国人民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和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了纽带,搭建了桥梁。红色文化游戏在表现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的光辉形象的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广大青年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3]虽然红色文化游戏给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但随着游戏产业的不断成熟发展,加上青年本身世界观尚未成型,在青年之中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也开始显现,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面对。
红色文化游戏究其根本仍旧是游戏,而游戏本身之所以能够吸引青年,在于其满足了当代青年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渴望得到消遣放松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青年们通过玩游戏来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体验各种各样的世界;达成各种各样的成就,在某种程度上也消解了他们郁结在心中的无法得到宣泄的情感。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游戏充分发挥其娱乐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青年沉迷游戏而忘记时间,造成“游戏一日,现实一年”的状况,一些没有足够的自制力的青年难免会陷入游戏成瘾的泥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普及,国外复杂多样的思潮汹涌而来,冲击着当代青年的世界观,诸多意识形态领域的错乱现象屡见不鲜,导致青年群体对红色文化关注度不高。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青年误以为红色文化仅限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所传承下来的蕴含红色基因的历史事件和精神,对历史丝毫不关注的他们显得兴味索然,但真正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分子以及所有的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一脉相承的人物、事件、物品和精神,它有着鲜明的底色——红色,它与时俱进永不褪色。此外,由于当代青年长期接受陈旧的理论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主动吸收红色文化的精髓,部分青年反而对蕴含红色文化的事物抱持一种桀骜的抵触、排斥情绪,对红色文化不为所动,这给红色文化游戏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在玩家的世界里,有一句箴言叫做:“氪金,才能变强。”此处的“氪金”指的是游戏内充值现实货币,通过充值使游戏人物获得强化,达到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的目的。这项氪金业务在诸多游戏页面中往往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比如“首冲就送XXX”,现代便捷的支付方式加上渲染力十足的宣发方式,让青年很难拒绝这种“变强”的诱惑,甚至“一掷千金”。我们不难看到有新闻报道有的青年为了玩游戏去偷家里的钱,更有甚者用敲诈勒索的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的较差的影响。另一方面,宣扬武力至上的游戏题材长期以来是游戏业内的大热门,战争题材的游戏是永恒的命题,血腥暴力格斗场面层出不穷,纵观各大游戏平台的游戏分类,动作格斗类游戏永远是走在前列的弄潮儿。这对游戏厂商是一大卖点,但对青年来说,则是一大痛点。青年长期接触血腥暴力的格斗游戏,难免会波及自身,可能诱发青年的暴力思想和行为。红色文化游戏如何规避扭曲的价值观,如何弱化暴力血腥成分,是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困境。
有一些红色文化影视剧本改编的游戏已经在各大游戏市场上线,他们为了追求流量而非质量,将各个活跃在影视或者历史中的人物的价值分为了D、C、B、A、S 若干个等级。诚然,游戏的设定是整个游戏的核心所在,用数据体现价值也是游戏设计的基本构成,但红色文化历史中的人物不应该仅仅用等级来划分,这是一种扭曲和夸大,是一种不负责,更是一种亵渎。因为他们并不是小说虚构的有着设定翔实的能力值的人物,他们是活生生存在过的人,有血有肉有挚爱有亲朋。他们一样是为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他们铸就的红色旗帜仍然还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飘扬。如果采用了数据设定,那么红色文化游戏会陷入死板的“数据至上”桎梏,会让玩家只去追求数据高的人物,忽视其他人物,甚至忽视红色历史本身,使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收效甚微,还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
红色文化游戏在游戏存在的基础上生根发芽,不仅仅是游戏制作技术的展开,同时也承载着红色文化观念和意识的展开。要使红色文化游戏能够真正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中来,需要把握四个维度。
虽然游戏本身是一种消遣方式,是中立的,但其社会影响力与社会责任应相匹配,应合乎道德要求,不应只追求利益而忽略社会价值标准。早在2005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已然推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次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但上述标准与方案针对的只是未成年人,没有把青年群体涵盖进去。诚然,青年群体相较未成年人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和相对成熟的世界观,但尚有部分青年仍旧缺乏自制力,有关监管部门需要在游戏之中予以警告,设置时间提醒、休息提示等多种防沉迷功能。只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游戏才可能成为传播红色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新载体、新阵地,更好的帮助青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正在被全球化和认同的对立趋势所塑造……它们的表达是多元的、高度分化的,因每一种文化的轮廓和每一种认同形成的历史根源不同而不同。”[4]认同的产生来自于现实社会的需求,来自当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前端。针对红色文化被青年误读和曲解的现状,必须强化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传统载体和新媒体载体需要融合发展,发挥传统载体引导作用打下对于红色文化了解的基础的同时,避免传统载体可能会引发青年逆反心理的冗余说教,换之以新媒体载体作为上层建筑,用其新颖性、便捷性、辐射面广的特点来激发青年自身的学习热情和探知精神,增加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接触频率,达到接受红色文化、认同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红色文化游戏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诚然要注重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必须在其商业性的基础之上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以正其身。一方面,充值作为游戏盈利的重要手段不可或缺,但应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和画面来诱导玩家进行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在充值额度方面也应有所限制,避免过度冲击青年尚未成型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游戏设定和画面等内容上也应减少或者弱化血腥暴力成分的出现,转而弘扬社会主旋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容的输出者,是著作等身的作家,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是业界权威的学者,所以其内容质量无疑是可以得到充分保证的。但是对于红色文化游戏来说,游戏内容质量却是需要精准把控的难关。游戏策划需要充分了解红色历史人物和背景,在创新的方面也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史料史实,挑选蕴藏红色文化教育意义和精神内涵的历史进行再创作,不能靠自己的主观臆想凭空捏造,不歪曲红色历史,不丑化历史人物,也不能对红色文化表达模糊,要以真实再现红色精神和文化为宗旨,杜绝内容粗制滥造;开发设计要足够虔诚,努力还原红色历史的真实场景和事件,要让玩家能够在游戏中直观地触摸历史感受历史;运营商、通路商、渠道销售商也要严格按照史料史实进行宣传推广和发行,须牢记红色文化游戏的使命是进行红色历史地宣扬,红色文化地保护,红色基因地传承,而非因过度商业化娱乐化而舍本逐末。因此,对于将要发行的红色文化游戏的内容审查必须要做到保质保量;必须充分展示红色文化游戏的优越性与生命力,运用游戏化的方法让红色文化更具亲和力、变化性和时代性,使其成为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红色文化游戏对青年的吸引力,用青年乐于接受的、精心打磨的游戏类型和游戏画面进行红色文化的呈现和输出;必须强调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将尘封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使红色文化游戏既能让青年真切地感受革命先烈们的勃勃志气,又能激发青年把这种情怀内化为积极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