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高校负面新闻舆论特征与引导路径研究

2020-02-24 07:31晏红缘
视听 2020年4期
关键词:负面新闻网民舆论

□ 晏红缘

一、全媒体时代下高校负面新闻的舆论特征分析

第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全媒体时代,网民的数量与积极性达到空前的高度,对于高校的负面新闻,网民们也持有高度的关注。因此,把握网上舆情是高校治理的重中之重。高校负面新闻包括学术不端、校园欺凌、教师品德败坏、滥用职权等方面引起的新闻事件。由于全媒体时代带来的便捷性和开放性,这类事件容易引发网友们的强烈关注,并且通过互联网进行二次传播与评论,制造了各种话题,加大了舆论的影响与力量,有可能会干扰教学秩序和带来不良社会风气。

(一)突发性和爆炸性

2019年10月9日北大女生自杀事件成为舆论的焦点,《南方周末》发布该事件的新闻后,各个网络平台纷纷转载。其中,微博名为“楼几抗要米袋一”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关于该事件的文章,三天后达到了近30 万的阅读量。《中国经营报》在微博发表的文章阅读量达到21 万。除此之外,成千上万的网民都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引起了轩然大波。

高校负面新闻总是毫无征兆地出现,并且多是由于师生的品德败坏引发的新闻事件,不符合大众心目中高校育德育人的印象,因而备受关注;加上受众的猎奇心理,导致该类新闻的舆论也具有突发性。全媒体环境使得网民之间互相交流的渠道增加,且渠道更加畅通和便捷,一旦出现引人关注的新闻事件,就会成为舆论的焦点。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为网民们的情感宣泄提供了场所,并且得到了快速与广泛的传播。因此,近年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将应对网络舆情“黄金24 小时”调整为“黄金4 小时”,正是基于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升级这一现实①。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舆论包括高校负面新闻舆论具有爆炸性。

(二)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

高校负面新闻的特殊性导致新闻发布后,网民们对新闻当事人的其他相关问题备感兴趣。全媒体条件下,舆论的演变获得了一个广泛的空间,且舆论场的开放程度高,使得高校负面新闻引发的舆论又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话题。如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发生后,又衍生出网民对其他明星学历的关注,以及对翟天临的私生活、翟天临在综艺上的各类表现等问题的关注,使得“翟天临”这三个字每天充斥在受众的眼前。

(三)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风气

由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模式,每个网络用户都能成为传播主体,加之网络的“泛娱乐化”带来的过分自由随意,低级趣味的信息暴增并充斥网络②。大多数情况下,网民看不清事实的真相,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并就此做出判断。这样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带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微博短小精悍的信息文本使得新闻消息总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这样一来,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只是全部事实的某个部分,因此人们容易被眼球效应下的某个具体细节遮蔽双眼,在未了解事件全貌的情况下发表言论③。受众在不了解事实情况的基础上在网上肆意传播信息,会激化社会矛盾并引发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加强高校负面新闻的舆论引导迫在眉睫。

二、全媒体时代下高校负面新闻的舆论引导

(一)舆论引导应注重先入为主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主流媒体应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及时且真实地发布事实真相,避免别有用心的“大V”通过散布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蒙蔽群众的双眼。目前来看,虽然自媒体发展迅速,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在群众的心目一向较高,群众在纷繁的社会舆论面前渴求通过主流媒体寻求事实的真相。主流媒体切记不可“不发声”,应尽量满足群众的诉求,他们渴望知道事实的真相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若主流媒体不进行相应的回应,任凭自媒体发布不良言论,那么主流媒体将会降低公信力,且必定带来极大的社会问题。

主流媒体必须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声。这也是由高校负面新闻舆论的突发性和爆炸性决定的。及时报道高校负面新闻不仅有利于正确的舆论引导,还带来了正面的社会效应。这个正面效应指的是给各个高校和其他受众带来了警示作用。高校负面新闻突发时,受众的情绪受到波动,很容易被自媒体发出的不实信息所影响。这些自媒体发出的信息往往会夸大其词,混淆视听,从而更加吸引受众注意。全媒体时代,自媒体给主流媒体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当这类新闻出现时,新闻工作者就必须立即走入校园调查事实真相,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如实报道,谨防一些自媒体发布的信息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二)做“有始有终”的新闻报道

随着网络的发展,相较于纸媒,受众更倾向于依赖新媒体。新媒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碎片化,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碎片化的信息。但是碎片化的阅读也有很多负面影响,受众往往只了解新闻事件中的一部分,没有看清事实真相,很多自媒体甚至会利用“蒙太奇”(原指剪接组合镜头以形成完整的影片)的手法拼凑出一个不符合事实的新闻事件。

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加剧了后真相时代获得真实信息的难度④。因此,主流媒体应针对高校负面新闻发布有始有终的新闻报道,报道应结合实际情况向受众公开事件的全过程、事件发生背景、高校对此事的态度与解决方案,以及一系列与事件相关的问题。报道要做到面面俱到,以免给一些受利益驱使的非主流媒体留下“发挥空间”。

(三)打造高质量新闻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是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高校负面新闻突发时,受众的情绪受到波动,很容易被自媒体发出的不实信息所影响。这些自媒体发出的信息往往会夸大其词,混淆视听,从而更加吸引受众注意。全媒体时代,自媒体给主流媒体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新闻素养。

增强脚力在高校负面新闻中的体现主要是要“进高校”,调查与采访事件中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时要做到细致严谨,对高校中的不良风气要调查其根源,迈开自己的双脚进行调研,展开采访;增强眼力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敏锐的辨别能力,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从细节入手探寻事实真相并进行分析;增强脑力要求新闻工作者时刻保持清醒,学会思考和学会分析;增强笔力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深厚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自己的表达能力传播正能量。

注释:

①佘颖玲.手机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负面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14):35+37.

②于慧敏,耿步健.从“娱乐至死”到理性回归:网络舆论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9(06):37-41.

③史楠.微博舆论的现状分析与引导[J].视听,2019(11):140-141.

④张国庆.全媒体时代新闻的“后真相”困境与破局[J].视听,2020(01):189-190.

猜你喜欢
负面新闻网民舆论
负面新闻对债券利差的影响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负面新闻”导写及例文
互联网负面新闻偏好对患方信任的影响——基于网络新闻大数据与CSS2013的实证研究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网络负面新闻及其传播特点分析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