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朗读者》看董卿主持特点的整体性

2020-02-24 07:31伍志芳
视听 2020年4期
关键词:朗读者董卿主持人

□ 伍志芳

2015年,电视读书节目《朗读者》异军突起,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5,斩获了星光奖电视文艺栏目大奖等一系列奖项,收视口碑同时高企,成为新生代电视读书节目“现象级”代表。

该节目的主持人董卿是央视十佳主持人之一。多年的主持经历,锻造了她稳健大气的台风,形成其知性优雅的个人品牌。用董卿自己的话说:“《朗读者》是让现代的人来还经典的魂。”这档回归经典的精心之作,将董卿“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标签顺势突出,与节目基调完美融合、互为烘托,既强化了节目效果,也巩固了个人品牌和栏目口碑。

董卿在《朗读者》中成功展现了其主持特点具有极强的整体性。

主持特点的整体性一般表现为主持人既能很好地展现节目风格,又能在主持过程中很好地贯彻自己的意图、观点,标签感、驾驭感都极强。节目与主持人无法割裂,在节目形态和主持状态上各自达到最优匹配,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施朱则赤,著粉则白。

《朗读者》在结构上打破了传统读书节目的线性安排,选用片段化横向排列,围绕一个主题,选取不同著作的经典片段,邀请不同社会身份的嘉宾朗读,形散神不散。场景选择了“大+小”的模式,即“大舞台+小客厅”。“大舞台”上有按剧场置景的大演播室,上下两层楼为现场观众,嘉宾登台为观众朗读。在与主舞台相连的“小客厅”中,主持人与嘉宾近距离聊人生感悟、独特经历。“大”突出综艺感,增加可视度;“小”放大情感线,强化感染力。逻辑和空间的多元设置,对主持人针对不同情境运用不同主持方式提出了更细致更苛刻的要求。下面分析董卿如何通过细节的打磨呈现主持特点的整体性。

一、有声语言彰显功力

绝大部分知名主持人都有播音主持专业学习的背景。有声语言的运用技巧可以帮助主持人在不同场景贴切地将节目效果呈现到最佳。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的开场词有别于综艺节目热烈活泼、华美繁盛的基调,读书节目浸润文化气息,适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所以董卿选择了平和亲切的中声区。现场是剧场化的大型演播室,在中声区,董卿选择语势高起,气息饱满,以调动全场氛围,瞬间引领观众情绪。问好之后,语言节奏明快,保持语势,情感充沛且有控制,不继续强化情绪渲染,含蓄有力,贴合读书节目的度:“今天,是《朗读者》节目第一次和观众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也特意选择了——遇见。”通过气息起伏、停连对比,突出主题“遇见”。此处短暂停顿,而后气息逐渐放松,声音高度逐渐下降,从之前“引领”观众注意力转变为“陪伴”观众进入意境,不着痕迹地实现了主持人的现场角色转换,紧扣主题展开铺陈:“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么’,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到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锺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这一段话语借鉴了画外音的有声语言技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浑然天成,抑扬顿挫,娓娓道来,用美妙文字唤起观众脑海中的画面感,产生情感共鸣。简短的开场,有声语言的变化处理游刃有余,可看出董卿对节目定位把控的恰当,对语言感知的敏锐,以及对播音技巧掌握的娴熟。

二、副语言精雕细刻

开场灯光一亮,会客厅大门开启,董卿从门中走出,步伐轻盈,短暂停驻亮相致意,再轻快步入舞台中央。感谢并示意观众请坐时,双臂展开,动作柔和不疲沓,手掌顺着双臂趋势自然延展,在与胸口齐平处停顿,比在生活中同样手势落点要高,收回时动作利落,不拖泥带水,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一气呵成的肢体语言传达出诚挚、积极、尊重的潜台词。介绍演奏嘉宾李云迪时,手势高过肩,手臂曲线尽量伸展,有礼有节,不失优雅。介绍每一位朗读者之后,话音一落,果断转身,节奏衔接干净利落,合理弱化主持人的存在,突出嘉宾光芒。回“小客厅”时,脚步稍快,向等待在此的嘉宾问好,提前三步伸手握手,温暖周到。诸多细节,均展示了董卿深厚的舞台经验、优秀的心理节奏把控力和肢体展现力。

第一期节目中,董卿身着柔和的粉色西服,第二期则以素白衬衣搭配素色长裙。纵观她在节目中的服装搭配,多选用统一色块、柔和色调、简洁设计,凸显知性、优雅。发型弃繁择简,突出空气感,直发为基础,饰以简单线条,力近自然。甚至细微到唇彩,当服装有色彩时,基本不选用饱和度过高的唇彩颜色,即使在近景中,协调的妆面也带来舒适的视觉感受,不因某一处五官的色彩或动程突兀而让面对面的嘉宾和屏幕前的观众分心,影响内容的传递。

三、访谈技巧体现素养

在节目中董卿问嘉宾柳传志:“我们这一期的主题是‘遇见’,像您这么成功的人,您还记不记得您第一次遇见失败是什么时候?”说“成功”问的却是“失败”,反转手法迅速引起受访者和观众的兴趣。肢体表现上,董卿没有正襟危坐于沙发的三分之一,而用相对舒适的状态满坐于沙发,上身向前微倾。这种极易被忽略的细微的坐姿,会让身处同一环境的受访者感到放松和亲切。发问时语调平稳松弛,态度落落大方,不像采访,更像朋友间交谈,语言简洁有力,紧扣主题。这种外松内紧、一张一弛的细节把握,对语态敏锐精准的拿捏,离不开主持人日积月累的节目锤炼和舞台经验,展现了主持人良好的心理节奏和自信自如的职业状态。

看到嘉宾张梓琳带来的照片时,董卿说:“美丽的妈妈,健康的孩子,可爱的狗狗,很好。其实我觉得,如果美丽只是简单地用来做展示,也许它的意义不是那么大。如果美丽能够转化成一种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甚至去让自己变得更好,那它就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情了。”即兴评价,对嘉宾既有肯定又有升华,非常见文化底蕴和语言功力。紧接着董卿马上回到主题:“那你今天要读什么呢?”思路清晰,节奏不拖沓,因为嘉宾要朗读的就是送给照片上的孩子的内容。

徐静蕾做嘉宾的这一期主题是“选择”。徐静蕾聊到不再拍文艺片、爱情片,是因为不痛苦不纠结,然后聊到爱情的美满,董卿顺势问:“所以,爱情很美满,但是只恋爱不结婚也是你自己的一种选择么?”看似敏感的话题,紧扣主题“选择”,没有追问的咄咄逼人,也没有令人不悦的窥探欲,完全顺着聊天的自然脉络,水到渠成。因为交流的分寸感恰到好处,徐静蕾并不抵触和反感,落落大方很自然地把话聊开了。

《朗读者》是电视读书节目,不是人物专访,访谈环节是为了让嘉宾结合自身经历来阐述所选择的朗读片段,丰富节目层次感,满足观众们的好奇心,加深观众对文字的理解,引起共情。所以董卿在《朗读者》中与嘉宾的交流更多时候不像采访,而似交谈,或是介于两者之间。话题进行中不轻易打断,找准契口巧妙接话,进行引导,转入逻辑线,不深究,适可而止,润物无声服务节目主旨。现场情况千变万化,每处细节都非常考验主持人的技艺。

四、结语

有声语言、副语言和访谈技巧的运用,在董卿主持《朗读者》的过程中不是割裂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交织着,结成一张无形的网,兜住节目主旨的底。董卿自身形象与节目品牌相得益彰,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她也是《朗读者》的策划人、制片人这一身份。

任何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其主持特点都应具有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要求主持人在业务能力上出类拔萃,在技能掌握上具有多样性,知识储备具有全面性,对节目全局具有掌控力。

猜你喜欢
朗读者董卿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与中国诗词有不解之缘的董卿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董卿的宝贝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