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究

2020-02-24 02:38:51蔡达红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笔者学科核心

蔡达红

(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226000)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每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在寻找通往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作为初中化学教师,笔者思考的两个基本问题,一个问题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追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能否发挥作用?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能够服务于核心素养的培育,那么这一理论如何与核心素养衔接起来?这两个问题相当于硬币的两面,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当中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深刻领悟陶行知教育思想,那在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时候,就可以获得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

下面以沪教版初中化学“酸和碱的反应”的教学为例来说明笔者的相关观点.

一、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理论理解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做了一个前置性的工作,那就是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首先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理解”进行了探究.

关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尚未正式发布,但如课程专家余文森所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在出发点和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不可能抛开高中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另起炉灶”,因此参考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必然选择.由此,研究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也就成为初中化学教师理论理解的前提.

笔者注意到,核心素养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虽然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研究,但是我国正式提出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却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核心素养可以说是当下教育的一个新概念.研究新概念不能脱离理论传统,作为本土教育的重要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能否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有一定的启发呢?众所周知,该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如果再研究的细致一点,则可以认为其中的“以教人者教己”“教学做合一”主张,具有极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将这些认识概括起来看,可以发现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强调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强调学生的学习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并承认社会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教育作用.同时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对“做”的推崇也值得继承,“做”就是实践,其强调通过实践来促进学生获得发展.

将这些认识与核心素养对照起来,可以发现其中多个要素与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相适应的.因此可以认为,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与核心素养是密切相关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用这些传统教育理论来引导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让教师的实践更有梯度,可以让具体的教学实践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之上,笔者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进行了相关的探究.考虑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要素在内涵上相互关联、盘互交错,可以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因此笔者在实践中更多的从这五要素及其关联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沪教版初中化学“酸和碱的反应”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到该内容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中和反应”.这是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类型,知识点的重要往往意味着该知识的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培养元素.笔者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了这样几个实验设计:

第一个实验设计: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并在其中插入一根温度计.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烧杯当中.一边滴一边搅拌,当烧杯中的溶液刚好变成无色的时候,停止滴加.判断这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碱性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同时观察溶液的温度发生什么变化.

第二个实验设计:在上述实验当中取少量的溶液加入一支试管当中,任取一根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发生的变化,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第三个实验设计:将第一个实验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蒸发皿,然后加热直到蒸干,观察蒸发皿中剩下来的物质,并思考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样的三步实验设计,要特别注意一点,那就是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或者任务去驱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思考实验应当如何进行?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自己可以参与哪些操作?每一步的操作要注意什么?

同时笔者预设的学生反应包括: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判断出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盐酸反应,而且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学生要能够判断出实验当中,哪些操作是可以独立完成的?哪些操作需要合作完成?哪些操作需要教师的帮助?这几个问题实际上也是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意识,只有学生有了明确的实验操作意识之后,他们才能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可操作的部分,这要比教师强制性的让学生完成整个实验效果要好.而一旦学生有了选择,他们就会有一个极强的驱动力,以让自己完成这些选择——也就是动手做,动脑思考.

事实表明,上述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学生通过思考几乎包揽了所有的操作过程,而且在操作之前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每一步操作当中应当注意的一些细节,这是传统的实验教学当中没有遇到过的.因此可以认为,在化学实验当中,当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时,其实就是一个“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要观察实验现象,要思考实验原理,这就对应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而化学实验必然伴随着化学变化,其中又有着质量守恒等等基本原理,因此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生从实验现象得到相应的认识,进而对包括“中和反应”在内的反应类型形成认识,这就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因此可以认为,当学生体验这样的学习过程的时候,就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培养的时候.

三、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育小结

在上述实验当中,笔者注意到,从氢氧化钠溶液的添加,到胶头滴管的使用,到温度计的插入,很多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生活中生成的.这种生活中形成的能力迁移到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既成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同时又使得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能够与“生活力”思想融为一体.其实在上面的例子当中,有一些细节颇有研究价值,比如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酸和碱发生反应,都生成盐和水?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教师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讲授,二是让学生探究.两种方法各有好处,前者省时,后者可以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后者,原因还是看中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生成关键能力,而关键能力正是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这个时候回过头来看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生活里理解,就可以更好的认识到“生活力”的价值,而从化学学习演绎开去,也可以认识到指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能力等的价值,这对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笔者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