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信息技术、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我国基础教育也迈入了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新时代。伴随着教育形态的改变,当下的中小学生,进入了在线学习状态,但在线就一定会学习吗?作为一线教师,应如何设计促进学习真实发生的在线课堂呢?
树立和贯彻“站在学生的立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线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海量的知识,这一学情,要求线上学习变“课堂”为“学堂”,教师的讲解要精练,通过预习能够掌握的内容不讲;网络和书本上有明确答案的不讲;通过讨论、交流可以解决的内容不讲。
需要精讲的内容,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兴趣、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储备,精心设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资源,辅助线上学习。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的全程参与,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思维活动进阶的搭桥者[1]。教师要注重创设真实的、复杂的情境,将学生思考的问题阶梯化、综合化,为学生学习设计思维活动单,设计问题链,推进学生思维的可视化,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学科思维进阶。例如:数学课上,教师提出阶梯化、综合化的问题链,学生思考讨论,然后通过连麦或者钉钉电话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表达的思路来设计追问,通过不断的追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
讲练穿插,边讲边练,减少“讲”的比重,把时间留给学生。“教过,不等于学会”,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主动学习活动,学习吸收率高、理解深刻。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探讨、互讲思路、展示交流等活动穿插在课堂中,让学生在互动中内化学科知识,重构学科体系,呈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做学习资源的整合者和开发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紧扣教材内容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第一类:单元教学顺序的整合,例如,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全是说明文,说明文语言严谨,结构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但缺乏情节性和语言感染力,这类文体不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先跳过说明文单元,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第二类:不同课型的整合,例如,将古诗阅读课和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进行整合,在学习《〈诗经〉二首》时,和《古诗苑漫步》进行整合,用吟唱、绘画来品味、表现《诗经》,打破了一首诗歌过度解析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类:拓展、开发学习内容。生活即教材,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开学延迟,居家线上学习,我们的课堂就要抓住教育契机。如语文学科开展了“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疫情下一节特殊的语文课”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怀。
教师线上教授,不能和学生当面互动;学生线上学习,没有了同学同伴,没有了“正式”的学习空间。但线上学习却有着多维的空间、丰富的资源,教师线上课堂教学要扬长避短,重视交流互动环节的设计,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提前设计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
充分利用互动面板,让互动面板成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思维与情感的“交互板”。教师要引导学生提炼自己的语言,在互动面板上通过发表“关键词”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转换“学习空间”,让班级微信群、QQ群成为学生人人发言的信息“交互群”。例如:在语文课上,请同学们谈谈“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对父爱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解,都想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移步”到班级微信讨论群,每个同学都可以通过发微信语音来快速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快速倾听同伴们的看法,教师也可快速了解班级同学的思考,及时在微信群中给予指导、评价。
及时提交听课笔记,让课堂笔记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深入思考的驱动任务。例如下课后,让学生立刻拍照提交本节课的思维导图笔记,促使学生在听课时,集中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整体框架和重难点的思考和理解。
线上教学更加需要小组的合作互助、交流研讨、竞争与激励。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屏幕端“动起来”,实现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呈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过程,从而展示出学习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学习活动需求,建立人数不同的小组。例如:需要学生及时反馈时,可以采用2人小组的方式,即同桌或前后座组成学习小组。2人小组成员可以快速互背课文、互查作业,对改和对讲习题,效率很高。
需要学生进行多人讨论,汲取集体智慧的时候,可以采用4人学习小组。例如:学习古文《核舟记》,进行课文翻译时,教师提前发布详细的“《核舟记》小组学习任务单”,里面有小组学习详细的步骤、时间、评价标准等。小组成员在课堂上进行钉钉视频会议学习,教师可随机进入一小组参与、指导学习活动。小组学习活动结束后,各组要把小组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和组员评价上传到互动面板进行反馈。
同时,各小组的活动进程和评价反馈呈现在同一个“讨论区”,学生出于竞争的心理,会去关注其他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而促进自己的学习、督促组员的学习,无形中会促进学习的发生。
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要实行积分评价制度,让学生参与制定评分细则,通过每周组内、班级小结,及时反馈学生本周学习情况,激励和督促学生积极、高质量地参与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
课上教学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因为线上学习不同于在校上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和唤醒功能,组织和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进行思维对话,高效互动;但学生的无深度、无意义的讨论,过于频繁的交流,会导致课堂低效。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交流时,也要抓住教育契机,增强师生交流。师生互动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1.课上师生交流互动
课上师生交流互动,主要有三种方式:(1)直播课连麦交流模式。学生主动申请连麦回答问题或者老师提问某个同学,这种模式适合答案灵活或是需要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看法的问题。(2)直播课互动面板交流模式。这种模式适合大部分学生经过听讲与思考就能解答的问题,学生能快速打出关键词进行文字互动。(3)“视频会议+共享窗口”交流模式。这一模式既能实现教学课件的共享,也能即时提问学生,或者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真实的课堂比较接近,师生互动很便捷。
2.课下师生交流互动
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课下学生可以通过钉钉、QQ、微信等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让老师帮助答疑解惑。
教师还可以通过钉钉家校本对学生作业做出具体评价,对优秀作业及时进行肯定、表扬;对不合格作业,可以通过文字或语音指出学生需要改进之处,并将不合格作业打回,要求学生订正。利用课下多渠道的交流方式,教师能够及时进行个性化的反馈、指导。
作业设计与反馈是线上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要贯穿线上课堂学习和线下复习、预习的整个过程。设计作业必须要遵守系统性原则,根据一节课和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当堂检测作业、课后整合实践作业。[3]
1.课前预习作业
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单:观看教师推送的微课,完成问卷星中的预习检测卷,查找、阅读相关资料等,以任务驱动助力学生预习。例如:学习语文诗歌《回延安》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是:通过观看老师发送的视频资料包,了解诗人贺敬之的生平、诗歌写作背景和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特点,并做好相应的笔记摘要。
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可提前设计预习清单,以问卷星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发布,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并对预习清单作答。教师在后台可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做题情况,了解学生预习状况和学生知识、思维的盲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线上教学。学生通过问卷星的及时反馈可以知道自己哪些题做错了,就会想知道自己为何会做错,那么在第二天课堂学习中会更有兴趣、更专注。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正是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2.当堂检测作业
当堂练习可以评价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也是学生内化、运用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发布问卷星当堂练习,需要纸笔演算的习题可以让学生写在书本上,上传到互动面板进行交流反馈,教师可及时与全班同学共同来点评部分学生的完成情况,找出高频错题,全班学生可进行及时订正。
3.课后整合实践作业
课后作业是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巩固、整合与提升。例如:地理和历史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思维导图;生物课后,学生尝试创作了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手抄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语文在学习了诗歌《回延安》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回母校》,从而提升学生对信天游这种民歌艺术魅力的深层次的感受。课后作业一定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素养的综合考察,课后作业不能只布置简单的试题,这样形式单一的作业,不能考查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且不受学生喜爱。
作业内容的设计,要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性学习,要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性。线上教学的作业设置,要从学科结构的角度设计相关的专题研究类作业,要让写作业的过程,成为一种深层次的思考过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整合碎片知识点,综合运用知识,从而构建整体的学科知识体系。
例如:语文课在学习了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后,给学生拓展了多种类型干谒诗,最后的作业设计是给自己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写一首表达自己志向的干谒诗,这样的作业既紧贴课本,又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创作出了许多佳作。
英语学科针对部分学生成为“网络学困生”这一现象,指导学生写作文来表达自己的看法。道德与法治课结合疫情期间社会热点时事,指导学生写时政小评,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法制意识。
设计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提炼加工,学以致用,进而使学习的知识内化于心。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布置听、说、读、写、演、做类型多样的作业,吸引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以达到作业设计的目的。如听微信读书《于丹:重温最美诗词》并写听书笔记、配乐朗读诗文、给英文电影配音、漫画创作秀生活、编辑班级作业电子书、课本剧表演、做有趣的实验等。
例如:道德与法治学科创办“青芽论坛”,吸引学生纷纷投稿,发表自己对热点时事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数学学科布置“听我讲解难题”微课录制作业,并进行“最具实力微课”评选,激发了学生钻研数学题的兴趣和热情。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激发学生的内动力。评价要充分发挥激励赏识作用,唤醒、引领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4]传统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分依赖纸笔测验形式,侧重定量评价。网络授课,教师可以利用便捷的多媒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例如:语文学科将学生的作文和仿写片段,利用软件制作成一本本精美的电子书,分享到班级微信群和更多的社交平台上,当学生的练笔成为了“作品”,学生会产生极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展示”代替了单一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
学生可建立自己的微信号,发布自己的日记、诗文朗诵、英文配音、实验操作小视频、阅读进度和感悟等作品,同学、老师、家长都可以关注评价,被关注、认可的感觉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
网络教学下评价的主体可以由教师拓展到学生、家长、社会。线上教学要充分利用生生交互的学习模式,将学生分组管理,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优势,让小组成员互改数学题,互评作文。小组成员互相评价、互提建议,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用同伴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还可以在钉钉平台上设置“课代表”角色,课代表辅助教师进行本学科作业完成情况的统计,及时把作业完成情况汇总在班级群中,一方面可以培养课代表的责任感,另一方面,用课代表的评价和要求,来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
网络授课还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学生的评价、学习和成长中来。可以邀请家长辅助学生拍摄讲题小视频、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评改试卷等。例如语文进行周测,备课组提前拟定好详细的评分标准,邀请家长和学生对照评分标准评改试卷,这一过程,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分析学生的作答情况,由此反思、改进学生网络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还能促进亲子间的了解和交流。
线上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状态等学习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努力和毅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多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
教师要充分利用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的优势,做出客观及时的评价。利用钉钉教学平台,可以查看每节课学生听课时长和本节课学生在互动面板交流情况,这些直观的数据可以作为评价学生是否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参考。
利用问卷星,教师既可以迅速掌握全班同学提交情况、了解班级本节课整体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还可以查阅每个学生的答题卷,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通过查看问卷星答题解析,也能够及时、直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对了,学生会感到学习的快乐,有收获感;做错了,学生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
教师在钉钉教学平台发布作业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会以统计表格的形式呈现,可以达到日日清,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统计作业,另一方面也可以快速直观地反馈给家长,可以让家长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学习。
总之,用综合评价方法和现代化的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反思学习、帮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持续助力学生坚持不懈地探索真知,让线上教学更有趣,更有效,更能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5]。
线上的教学是一段奇妙的旅程,虽然老师不能和学生近距离交流,但是一定能感受到屏幕的背后学生凝神沉思的模样,奋笔疾书的声音。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一定会是未来教育的方向,因为混合学习可以整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不同优势,能充分利用智能设备,增强学习的交互性、合作性与探究性,能最大化地满足个性化学习,直面班级教学中因材施教之难题。做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来拥抱在线教学,为未来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