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效果

2020-02-24 04:53谷云青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源性尿量膀胱

谷云青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由于神经系统发生损伤病变,导致控制膀胱排尿及储备尿液的功能障碍[1],增加膀胱内压,引起尿路严重感染、结石及肾积水,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甚至死亡[2]。神经源性膀胱是进展性疾病,临床包括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神经调节治疗和神经点刺激治疗等,间歇性导尿排空膀胱残余尿量是目前常用治疗方法[3]。单纯药物治疗、膀胱训练疗法功能恢复缓慢,药物存在副作用等问题,疗效并不理想[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功能评分及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符合《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中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并确诊;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可以进行正常沟通与交流;无其他严重疾病或并发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由非神经系统引发的下尿路功能障碍;患有精神疾病,无法进行交流;合并有前列腺炎、膀胱颈纤维化、尿道狭窄等疾病;不配合治疗护理,依从性差,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0~50岁,平均(37.86±0.72)岁;体质量45~76 kg,平均(50.75±0.57)kg;致病原因:颈部损伤12例,胸部损伤8例,腰部损伤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4例;年龄22~55岁,平均(34.17±0.57)岁;体质量48~80 kg,平均(58.13±0.24)kg;致病原因:颈部损伤10例,胸部损伤6例,腰部损伤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1)发放疾病认知小手册。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疾病的病因症状及危害、治疗后可能的并发症以及怎样预防和护理,使其对疾病及护理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有正确的认知。(2)关注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时对消极负性情绪进行疏导。采用诱导、劝说、安慰、鼓励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树立康复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3)膀胱功能康复护理。第1周导尿管开放引流;第2周导尿管定时夹闭,从日常饮水、输液等情况着手,进行1次导尿处理,开放维持2~4 h。第3周,将导尿管拔除,进行自主排尿训练。如果恢复效果不理想还不能自主排尿,再进行间歇式导尿。(4)康复训练。根据治疗阶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神经源性康复训练主要有行为训练、盆底电刺激、盆底肌功能训练等,增强盆底与括约肌力量,从而改善尿失禁等症状。康复训练前期每周3次,每次1 h进行训练。后期身体各机能逐渐恢复后增加到每天训练1次,每次1 h进行。综合性膀胱训练可有效恢复部分排尿及储尿功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护理。

1.2.2.1 成立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小组 由资历深、经验丰富的科室护士长为小组长,8名责任护士为小组成员成立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小组。统一进行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相关技能培训,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技巧并进行考核。制定康复计划书,并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护理内容。

1.2.2.2 建立疾病档案 整理归纳每一位疾病档案资料,建立病理管理档案。根据现阶段身体状况及治疗阶段情况,制订符合以中医为主的可行性护理方案。

1.2.2.3 中医护理方法 (1)刺激排尿护理。刺激腰骶骨皮肤神经节,采用温水泡浴或是热毛巾热敷下腹部,听流水声等辅助手段来进行刺激,进而引导排尿。(2)艾灸护理。采用艾叶、茯苓、干姜、白芍等中药制成的艾灸柱对关元、命门、百会、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灸至皮肤湿红,每柱燃烧20 min,2~3 d进行1次。(3)针灸与电针法护理。在小便后或是导尿后,进行针灸护理,穴位周围皮肤使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使用规格为0.45 mm×125 mm芒针对中髎、次髎施针。从进针点向内下方斜刺45°,针尖突破感停止,以局部酸胀为准。对中髎穴、次髎穴、会阳穴分别与对侧同穴位连接电极,电流强度从零开始逐渐加大,以可以忍受范围为限,观察两侧大腿稍微向外旋转,以及足部跖曲为宜。(4)推拿护理。仰卧位,以掌摩法、拿揉法对关元、曲骨、三阴交、水道、肾俞等穴位进行适当的推拿按摩,顺时针掌摩小腹5~8 min,点按中极、气海、足五里,每个穴位1 min,用轻柔有力的手法,拿揉缓和双侧大腿内侧肌肉5 min,疏通经络,行气活血。(5)Crede按压手法护理。在肚脐下3 cm处,用拳头进行按压,并向耻骨方向膀胱底部滚动按压,动作缓和有力,待排尿后,左手叠于右手背部,进行加压排尿,尿液外流时松手加压,使尿液排空。

1.3 观察指标 (1)采用RubyDC-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膀胱容量及膀胱残余尿量,前后测量各3次,取平均值。膀胱容量增加,膀胱残余尿量降低表明膀胱功能恢复较好,膀胱趋于平衡状态。(2)自行制定膀胱功能评分表,采用4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膀胱功能恢复越好。具体评分见表1。(3)采用Nidoc970A尿动力监测仪测定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包括最大排尿量、最大尿流量、最大逼尿肌压。数值越大,表明各项指标都有明显优化和提升。

表1 膀胱功能评分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恢复评分比较 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评分比较

2.2 两组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最大排尿量、最大尿流量、最大逼尿肌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变化比较

3 讨 论

神经源性膀胱其发病原因多与神经系统损伤有关,表现为控制排尿功能受损,储尿、排尿功能障碍[5]。膀胱功能失去神经中枢的调节处于舒张状态,残留尿液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如果不进行有效地治疗护理,容易导致肾功能不全,严重者会肾衰竭,甚至死亡[6]。目前,对于神经源性膀胱障碍常规性护理方式为间歇性导尿,该方法具有周期性,促使膀胱充盈、排空更具有规律性[7]。但有关研究显示[8],导尿管长期留置容易形成慢性膀胱挛缩、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等,难以维持膀胱平衡,间歇性导尿护理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中医学研究认为,神经源性膀胱属中医学“癃闭”“遗溺”范畴[9],统称为小便不利。膀胱是六腑之一,六腑病的治疗要坚持“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综合运用中医的针刺、推拿等康复护理,能够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振奋阳气,祛除内瘀,调理膀胱气机,以达到清利下焦,通利小便的治疗目的[10]。针刺护理能够疏通经气阻滞,激发经气循行,促进气血通畅,改善局部压迫[11]。推拿护理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可明显加快神经源性膀胱达到平衡进程[12]。

本研究将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障碍临床护理中,通过成立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小组,建立档案,并实施中医护理手段,刺激排尿护理、艾灸护理、针灸与电针法护理、推拿护理、Crede按压手法护理,有效促使膀胱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有效激发膀胱壁排尿反射,有助于膀胱逼尿肌收缩和尿道外括约肌松弛,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13]。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膀胱功能,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有效提升膀胱的顺应性,对膀胱平衡状态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源性尿量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腹部定时定向多频振动按摩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膀胱镜的功与过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