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质作品彰显新冠疫情下的韧性与活力:2020年上海电影创作现象分析

2020-02-24 03:44王艳云
电影新作 2020年6期
关键词:上海疫情

王艳云 王 晓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上海电影业注定会经历不平凡的一年。整个上半年,电影产业都被按下了暂停键。影片撤档,影院停业,片场停工,并且由于长时间的停摆,诸多影视企业、中小影院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链断裂,甚至濒临倒闭。面对疫情带来的重创,从中宣部、国家电影局,到上海市政府,各级相关部门都相继出台政策以助企业渡过难关。2020年2月7日,上海市政府下发《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月14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发布了《全力支持服务本市文化企业疫情防控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3月9日,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全国首支10亿元“影院抗疫纾困基金”。这些政策让困境中的企业看到了希望,为电影行业渡过难关提供了有力保障。下半年,上海电影业逐步迈上了正轨。

在所有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上海电影创作克服重重困难,呈现出稳步发展的状态。本年度上海地区出品或联合出品的影片数量达到96部,虽相较于2019年的116部略有下降,但相比于2017年的85部还略有上升(见图1)。电影类型多元杂糅,动作片和奇幻片在所有类型中呈领跑趋势(见图2)。今年主旋律电影特色突出,以历史战争题材、脱贫攻坚题材和抗疫斗争题材为主。同时,新冠疫情还加速了上海电影的转型升级,激发了电影人“互联网+”的创新思维,2020年上海出品的网络电影高达45部。本年度上海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美国等的合拍片持续深耕,深度黏合与创新突破共存,上海电影共同体不断扩大。此外,动画电影受到疫情影响,虽然一半以上作品尚未上映,但依旧保持精良的制作和新颖的创意,持续扩展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内涵。整体来看,即使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坚实的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上海地区出品的电影依旧呈现出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突破的状态,用优质的作品彰显出难得的韧性与活力,保持了“上海出品”应有的水准。

图1.2013—2019年上海地区出品电影数量一览,数据来源于猫眼专业版

一、主旋律影片高扬革命精神,打造“上海出品”新篇章

图2.2020年上海地区出品电影类型比例图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它既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接下来的2021年又是建党一百周年;它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持续五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将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同时,2020年也是全国人民同心守望、同病毒殊死搏斗、团结抗疫的一年,所有的这一切都让2020年异常沉重且意义非凡,值得电影人铭记在心。作为上海文化标签的“上海出品”,理应用优秀的电影作品回望历史、感悟当下,抒发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生命至上、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为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献上一份厚礼,开启继往开来的新篇章。

(一)回顾光辉历史,弘扬革命精神

由腾讯影业、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次元影业、阅文集团联合出品的《1921》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早在2016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就将该片列为献礼建党百年重点扶持项目。这部影片围绕“中共一大”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展开,聚焦于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他们满腔热血,为了同一个目标和理想相聚在上海,并在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后,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历史也由此掀开了新篇章。目前该片仍处于后期制作中,该影片无论是从体现“上海出品”的责任担当上,还是从其创作思路的别具特色上,都值得我们提前对之关注。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片,影片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高扬革命青年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及坚持信仰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于今天我们不忘初心,坚定革命信念有着深远的意义,显示出了“上海出品”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在创作思路上,该片努力对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城市面貌、风土人情及文化思想进行了全景还原。该片邀请党史专家、上海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人员多次聚集一起反复论证史实,这种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作风正是要突出该片鲜明的上海文化特色和厚重的历史内涵,强调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必然选择,深化上海作为“光荣之城”和“红色之城”的文化血脉。我们期待该片有着精彩的表现。

如果说《1921》聚焦的是上海建党的历史节点,那么《八佰》则将目光对准了上海抗战的特殊时期。《八佰》由管虎导演,8月21日在院线上映,是疫情后期影院营业之后首批定档的影片,总票房高达31.1亿人民币,不仅是2020年中国票房冠军,也首次超过《信条》《绝地战警:疾速追击》等好莱坞大片,登顶全球票房冠军。《八佰》的成功不仅是因为满足了观众压抑已久的期待心理,也是出于影片精彩的内容。影片以1937年淞沪会战中“八佰壮士”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以团长谢晋元为首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第524团约400余人,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以四行仓库为据点,以寡敌众,誓死不退守、保家卫国的抗日事迹。影片根据上海1937年战时状态下复杂的历史面貌与文化经验,设置了多重景观机制,强化了当时阶级对立、文化冲突、种族差异、权力对抗、命运共同体等多元关系的存在,塑造出一个特定的上海抗战文化空间。但影片并没有囿于景观,而是通过边缘小人物的转变、英雄群像的塑造、紧张的叙事节奏等手段,以及充沛的情感表述、浓厚的爱国情怀等精神追求,不仅在银幕内部,也在银幕上下,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精神感召力,由此树立起同仇敌忾、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的民族革命精神,这对我们重建历史记忆、建构集体意识和塑造国族身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八佰》通过挖掘出上海那一段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打造出了四行仓库这一新的文化景观,进一步激活了上海城市文脉与革命血脉之间的关系,形成上海城市空间的新内涵和新视界。

图3.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剧照

管虎、郭帆、路阳联合导演的《金刚川》是作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任务片来拍摄的。《金刚川》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战役,即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也是重中之重的“终极战场”。影片讲述了前线战士拼死渡过金刚桥的一天一夜时间里,是如何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之下,将被炸毁的桥一次次重新建起,最终成功通过的故事。导演们独具匠心地使用多视点、多章节的复现性手法,通过“士兵”“对手”“高炮连”的视角,全面复现美军空军飞行员和中国军人的对决场景。每一个视角和章节都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强调了在美军强大的炮火袭击下,中国军人无畏艰难和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第四章节,“桥”是从全知视角展现军人们以身筑桥的高潮段落。“人桥”由此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了铭刻在观众心目中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的象征。《金刚川》通过一个“中国人不信神,但可以创造神迹”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充满热血的英雄赞歌,讴歌了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提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二)聚焦脱贫攻坚,书写时代风范

脱贫攻坚主题电影是展现贫困地区的人民如何在国家战略支持下脱贫进程的历史性记录影片,主要内容是对扶贫政策、扶贫对象、扶贫过程、扶贫成果进行展示和赞美,具有明显的国家政策宣传特征,完成了不同角度对国家扶贫政策的解读和传播。今年“上海出品”的脱贫攻坚主题电影在艺术和表达手法上试图贴近年轻观众的审美,引入商业元素,塑造多元人物形象,柔化政策宣传,与生活同频共振,充满了生活质感,对于该类电影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由许宏宇导演,陈可辛监制,刘昊然、彭昱畅、尹昉主演的《一点就到家》讲了三位青年从大城市回到云南千年古寨一起创业的经历。影片中电商元素、青年明星的加盟,是对乡村创业故事进行商业化的一种尝试,同时也避免了扶贫政策和口号的生硬植入,体现了脱贫方法的因地制宜和现代科技对脱贫工作的助推。主角三人的创业故事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面对困难和绝望时的锲而不舍和迎难而上的精神也鼓舞了社会上一批迷茫的年轻人。在充满当下感的故事和治愈性笑料的包装下,影片潜移默化使观众与自立自强、攻坚克难的脱贫攻坚精神产生共鸣,3.12亿元的票房也是观众对该非典型性扶贫致富喜剧的认可。《我和我的家乡》选择了祖国大地东西南北中五个不同的地理空间,通过与喜剧元素的结合,借助不同地区人们对于家乡的共鸣,将故事延伸至惠农利民和建设家乡的扶贫主题上,从农村医保、旅游致富、下乡支教、防沙治林、选派书记这五个角度来展现扶贫工作的新景观。影片着重描写了出租车司机、民间发明家、支教老师、治沙模范、第一书记等小人物,也展现了一个村、一个学校、一群治沙人等群体舍弃“小我”之后对家乡的影响,塑造了“小我”的牺牲和家乡的改变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引发笑料的同时,也引导了不同领域的观众对扶贫攻坚工作的认识。影片对现代化的乡村和新时代的脱贫政策作出了新角度多层次的阐释,是脱贫攻坚工作对症下药、就地取材,采取精准灵活手段的全面展示,更是谱写了全社会各个层面、多个工种积极携手帮扶、广泛参与互助的生动局面。

当然并非所有的脱贫攻坚题材电影都制作精良,如网络电影《石头村变形记》就因叙事不足和演技生硬而稍显制作粗糙。影片虽然加入了爱情、喜剧、青春等商业元素,但大量出现的爱情故事导致主角扶贫行为的动机较为单薄,反而成了展现脱贫攻坚主题的绊脚石。影片在网络平台上映37天依旧只有59万观众观看,就此可见其创作上的不足。

(三)回眸抗疫斗争,致敬平凡英雄

2020年是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一年。在疫情爆发初期,病毒大面积传播、医疗超负荷运转、社会舆论失序,制造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灾难,同时也诞生了许多与病毒作斗争的平凡英雄的感人事迹。很快,网络上出现了一大批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个人记录短片、网剧、纪录片的创作。这种与重大事件积极融合的创作方式,已成为现代影视创作的一种趋势,此后将会预见一波与此相关的影视作品的上映热潮。一般说来,疫情电影可以视作灾难类型电影的亚类型。但与国外灾难电影重点放在“末日描述”的宏大场景不同,我国的疫情影片更多聚焦小人物在疫情中的努力和奉献,着重描述“责任与救赎”,致敬每一位不平凡的中国人。从疫情大面积爆发到抗疫取得巨大成效,正因为每一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抗疫奋斗的普通人,疫情才得以控制。2020年上海出品了《战疫2020之我是医生》和《守望黎明的曙光》两部抗疫主题网络电影,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灾难美学,构建出“治愈系”的新型叙事,完成了对“人民至上”的诠释,高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上海高梓淇影视文化工作室联合出品的《战疫2020之我是医生》,由严屹宽、李晟、高梓淇等一众人气明星主演,观影人次超过200万,平台分账收益高达514.4万元,数次进入爱奇艺网络平台热度周榜。影片以疫情爆发作为背景,以武汉重症学科主任为原型,讲述了医生郑直临危受命,与普通市民一起抗击疫情的故事。故事中有双双感染决定一起面对艰难的夫妻,有看淡生死的年迈母子,也有不愿住走廊最后听劝入院治疗并捐款的土豪老板。整部影片没有灾难片惯有的沉重绝望的“末日”景象,而是以正能量为基调,记录了医护和病患积极向上的抗疫故事,人性的温暖与对生命的豁达完美相融,给予了民众抗疫的信心和希望,共筑了举国同心、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抚慰了因疫情而伤痕累累的人心。

玺瀚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与熊孩子影业联合出品的《守望黎明的曙光》,叙事的重点不是医护工作者,而是医护工作者的孩子牛牛,他的父母在疫情来临的时候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抗疫一线工作。牛牛在父母离开的期间听话懂事,学会独立自主地做饭和生活,成了父母身后的小小依靠。该类主题影片更着重再现“平凡英雄”在面对疫情时的选择和行动,讴歌了医护工作者们生命至上的奉献精神,也赞美了齐心协力抗疫的民众,绘制出全国人民共克艰难的百态图,书写了人间大爱。

二、“互联网+”开拓电影生长新空间,助力电影产业多样态

在疫情之前,不少网络平台利用大量电影资源,积极培养用户通过网络查找和观看电影的习惯,但电影院凭借其社交属性、现场沉浸感和优质播放设备,始终成为人们观影的主要场所。然而,疫情的到来改变了这种状态。2020年春节档影片全部撤档,影院也随之关闭。无奈之下,观众只得将娱乐需求集中于线上。与此同时,电影出品方也在寻求新的创造收益的途径。于是,在多方利益需求下,互联网开始成为影片发行、放映的主要渠道。可以说,疫情使观众、出品方和互联网之间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加速了电影向“互联网+”的转型,扩大了电影的生长空间,电影的产业形态越来越多样化。

截至2020年11月,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平台上线新片600余部,其中上海公司出品或联合出品的至少有50部。这些影片分为两类:一种是投资体量较大,本打算在院线上映,最终因为疫情错失时机转为网络放映的影片;另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网络电影,这一类影片放映目标平台本就是互联网,主要依靠网络小说IP进行改编,投资体量普遍较小。

(一)网络上映打破窗口期,开拓放映新渠道

网络上映的第一轮冲击波来自于影片《囧妈》。影院停业前夕,《囧妈》预售只有2043万元,显然不容易达到与横店影业签订的25亿元保底协议。1月24号,该片导演徐峥宣称终止保底协议,并在大年初一请大家免费看电影。1月25日,《囧妈》打破院线电影长期以来控制的窗口期,上线头条系视频平台。这一行为打破了电影行业的一贯规则,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甚至引起了不少影院的联合抵制。但由于“囧”系列电影的良好口碑以及其前期的大量宣传,截至11月,《囧妈》线上点击量超过3亿人次。字节跳动旗下的多个视频软件下载量排行前列。字节系视频平台也由此跃入长视频竞争行列;欢喜传媒股价一路飙升,涨幅超过43%,挽救了影片的收益,达成了双赢的局面。《囧妈》成功削弱了院线的话语权,为出品方提供了新的宣发思路,拓展了电影更加多元化的上映渠道,互联网成为电影观众观影的有力补充。

《囧妈》的成功让更多电影创作者看到了疫情下的另一种选择,《蕃薯浇米》作为第三届平遥电国际影展“臧龙单元最受欢迎影片”,原本计划在1月10日上院线,但受疫情冲击,仅上映不到十天,只收获22.5万元票房。于是在3月6日,这部影片悄然在爱奇艺平台上线,让在影院错失《蕃薯浇米》的观众重新有了欣赏的机会。同时,爱奇艺VIP影库也由于增加了这样一部新的影片,提升了其文艺片片库的丰富度。5月17日,获得过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评委会特别奖”、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提名”、第三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的《春潮》在爱奇艺平台上线。《春潮》由于聚焦了姥姥、女儿、孙女三代女性的日常生活,深入探讨了女性价值及其生存困境等问题,而获得一定的关注。作为影片第一出品方的上海爱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选择通过爱奇艺分账,来获取《春潮》应有的经济价值,打造影片的长尾效应。同样爱奇艺也依托《春潮》的影响力巩固了现有的VIP用户,培养了文艺片爱好者在爱奇艺平台的观影习惯,增强了其用户黏性。

疫情期间,网络巨头们将其投资影片进行“院转网”放映也值得我们关注。如李霄峰导演的《灰烬重生》的主要出品方为上海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该影片最终放弃了院线放映,被投放于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优酷影视平台上。这部影片由罗晋、聂远、黄觉等实力派演员参演,讲述了两位陌生人因一本《复活》联手为对方犯下罪行,十年后两人再度重逢的故事。导演对于光影的把控带有个人独特的风格,故事剪辑和转场也不难看出导演的用心和制作的精良,人物形象上也圆润饱满,演技可圈可点。该影片在2017年第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提名了“臧龙单元”,也提名了第二十三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之窗评委会奖”,曾获得不少的关注。网络放映无疑为如此优秀的影片提供了更多的观影渠道,而且《灰烬重生》的“院转网”放映,可以看到网络巨头们适应疫情带来的影响,在网络放映加速发展的状态下,对其影视产业链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以优化他们对影视产业蓝图的建构。

(二)网络电影集束爆发,IP改编作品依旧为营收主力

2020年,上海出品的原本就以网络为放映目标平台的网络电影有45部,其中平台分账超过1000万元的有7部(见表1),其中《武动乾坤:涅槃神石》票房高达2233万元(详情见表1)。

在这45部由上海出品的网络电影中,其中由腾讯公司子公司上海腾讯企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网络电影就有10部,而这些作品都是依据腾讯集团子公司“阅文集团”旗下的红袖添香和潇湘书院等网络小说创作和阅读平台进行的改编,如《武动乾坤:涅槃神石》《迷毒之天命圈》《别叫我酒神》等作品。其他网络电影出品公司虽然没有如同腾讯集团这样强大的平台支撑,但也大多选择网络小说IP进行开发。网络小说本就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其强大的粉丝基础给予了影视出品公司一定的收益保障,也给予了青年导演们相应的创作空间。

表1.票房超过1000万的上海出品网络电影,数据来源于网娱观察

在题材方面,奇幻、古装类型的IP改编作品仍旧是网络电影的主流。45部网络电影中至少有24部带有奇幻色彩和古装元素。《武动乾坤:涅槃神石》是由天蚕土豆经典小说《武动乾坤》改编,讲述的是少年林动机缘巧合之下获得神秘祖符,成为武林高手之后与邪恶势力进行决斗并且寻找真相的武侠故事。《武动乾坤》作为一部极受欢迎的男频玄幻武侠小说,本就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编剧和导演更是从情节、特效、视觉等尽量去贴近主流观众品味,争取覆盖最多受众群体,因此在上映近一周的时间里热度占据网络电影榜单第一位,最终获得2233万元的分账票房。此外,《包青天之诡墓空棺》《大章鱼》《征途》等作品也都有奇幻元素。为了填补网络观影时所缺少的影院式的沉浸感和仪式感,网络电影就更加需要充满想象力的背景设定和具有猛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因此,玄幻、武侠、古装类的网络小说最受导演和编剧们的青睐,具象化的奇观、宏大的特效场面、离奇的剧情吸引了众多网络视听用户,满足了他们的观影需求。可以说,网络IP的改编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电影在特效上的升级,加速提高了网络电影的质量。

网络电影在玄幻、古装类型之外,还有主旋律影片和喜剧类型影片。《捍战2》《见习排爆手》《雪豹之虎啸军魂》《特别有种:致命行动》等是今年网络电影新出现的主旋律影片。这些影片大多为动作类型片,打斗场面激烈且热血,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因素。同时他们也高扬了中国军队在不同时代,面对危难保家卫国、守护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出更强的民族自信、强军自信和文化自信。喜剧片如《石头村变形》《亿万懦夫》《斗战胜佛之大圣眼泪》等,凭借轻松搞笑的情节也获得了网络观众的喜爱。

相较往年,2020年网络电影已经进入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的发展期,正在逐步迈上“精品化”道路,而且产业多样化形态也越来越突出,网络平台向优秀电影开放,“互联网+”的多元化放映链逐渐被出品方重视;“窗口期”缩短,甚至是完全消失已成为当下电影业界的常态;视频平台调整分账模式,IP网络电影改编热情高涨;网络电影类型更加多元化,逐渐打破网络观众圈层,获得了受众的更大公约数等,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对其进行密切关注。

三、合拍影片持续深耕,港沪合作独占鳌头

在今年上海出品的96部影片中,有20部是合拍片,其中沪港合拍片数量突出,有14部之多,成为上海地区合拍片的中坚力量。上海与台湾地区合拍影片有4部,和其他国家合拍有3部(详情见表2)。这些合拍片为上海电影注入更为充沛的人文价值和更为丰富的类型元素,不断强化了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助推了上海电影共同体的持续扩大。

(一)港沪合拍片在不断深入中增强黏合

自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商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签署以来,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4月,国家电影局继续出台相关措施,进一步为内地与香港合拍片提供经济保障,提升电影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同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沪港电影合作交流论坛”则为沪港影人深入了解和洽谈合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2020年,沪港合拍片在疫情的影响下继续推进,《除暴》《一点就到家》等院线电影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血鲨》等6部网络电影各有千秋,其中《血鲨》平台分账票房近千万元,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这些影片里最值得关注的是聚焦社会边缘群体,体现沪港两地浓厚人文关怀理念的现实主义作品,获得第三十二届东京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提名、第三十八届香港金像奖十项提名的《麦路人》讲述了“在麦当劳过夜的那些人”。导演黄庆勋花费十年的时间去留意那些在快餐店留宿的流浪者们,用最朴实的影像和最平静的节奏讲述一群萍水相逢“麦路人”抱团取暖的故事。影片先是将悲剧隐藏在温情的后面,接着又将温情的乌托邦打碎,现实的问题终将到来,“麦路人”的生活更加艰辛。影片直指社会流浪问题的核心,深入探讨麦路人现象的成因,以诚恳的人文视角向观影者提供一份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这种生活化的情节、写实主义的风格,以及人性关怀的立场带给观影者们一种情感上的深度共鸣。由关信辉导演,刘德华主演的《热血合唱团》关注的是被学校和社会抛弃的孩子们。影片从小众的教育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延伸到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刘德华扮演的“有教无类”的校长慰藉了处于迷途中的少年,以及焦虑和困惑下的家长和老师们。他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的艰辛和平等的理念,以及坚持自我的勇气,也让家长和老师们意识到教育的本质和人性的温暖。虽然《麦路人》和《热血合唱团》因为种种原因票房收获并不够理想,但是影片这种对特殊群体真挚恳切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

其次是让人血脉偾张的动作类型片。作为春节档老面孔的成龙大哥今年仍未缺席,他与唐季礼二度合作的《急先锋》依旧延续了惊险刺激的动作要素加搞笑幽默的喜剧元素的传统风格,塑造了合家欢的观影氛围。值得一提的是,成龙的影片一向具有国际视野,从《十二生肖》的澳大利亚到《功夫瑜伽》的印度,再到《急先锋》的伦敦、迪拜,影片中的异国风景安抚了因为疫情无法出门旅行的观众。此外流量小生杨洋、朱正廷的加盟,也为动作片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吸引了更多的影片受众。由刘浩良执导,王千源、吴彦祖主演的《除暴》成为今年第一部超过4亿元票房的影片。这部影片以凌厉的叙事节奏、精巧的倒序结构引导观众沉浸在充满激情的故事氛围中。抢劫、杀戮、爆炸、扫射等场面都满足了观众对警匪题材的想象,这种感官刺激不仅停留在视觉层面,甚至还造成了心理层面的震撼。影片不仅有犯罪查案的写实,更有双雄相惜的写意,这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具有典型的港片风格。总之,《除暴》是一部优秀的商业动作片。

(二)其他合拍片在惯性思维中寻找突破

2010年,大陆与中国台湾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正式生效,中国台湾与内地电影产业便进入了深度融合的态势,上海电影企业也积极展开了与台湾地区的合作。2020年度,上海出品了3部与中国台湾合拍的影片,且因疫情原因全部都为网络电影。《狐踪谍影》改编自王建幸“金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由中国台湾导演孙树培执导,黄圣依、曾志伟等明星主演。影片既用枪战、飙车、动作等场景刺激观众的眼球,也用多次反转的剧情来吸引观众注意力,最后又极具张力地点明反恐主题,彰显出海外行动时的中国智慧,为中国人民竖立起坚实的安全护盾。而《木兰特工之藏宝图》不仅是上海地区与中国台湾的合作,其中也有美国好莱坞Garza Digital的加入(数据来源:亚洲娱乐网)。这是导演王毓雅“木兰特工系列”的第二部,影片讲述了身怀绝技的女特工去执行掩埋核废料任务的曲折故事,展现了国际人道救援中的中国力量。

“奈飞”(Netflix)与上海东方梦工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的《飞奔去月球》特别值得关注。上海东方梦工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美国梦工厂曾经合拍过《功夫熊猫3》和《雪人奇缘》,这两部影片均是面向全球市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动画大片,都获得不俗票房,在中美合拍上有着不错的基础,因此“奈飞”与上海合作的第一部大体量动画电影也选择了与他们合作。影片幕后团队可谓非常强大,导演为制作过《小美人鱼》《魔法奇缘》的格兰·基恩,编剧为创作了《一条狗的使命》的奥黛丽·威尔斯。该片以中国神话“嫦娥奔月”为引子,将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加以现代化改编,打造出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同时加入一些青少年喜爱的元素,达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飞奔去月球》是“奈飞”与上海,也是中国合作的第一部大体量动画电影。作为试水之作,它可能还有些不足,但我们期待“奈飞”作为网络时代独一无二的流媒体大鳄,能以其完善的体系,精准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和雄厚的基础,给“上海出品”带来不一样的思路,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带动上海电影产业实现新的突破。

表2.上海出品的合拍片一览,数据来源自猫眼专业版

四、上海动画电影精益求精,中华传统故事脱胎换骨

上海动画电影有着悠久的历史,曾创作出了《大闹天空》《哪吒闹海》《黑猫警长》等经典之作。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国漫越来越重视,优秀的国漫作品也呈现出集束爆发的状态,其中上海动画电影也频现佳作。2020年,上海出品了6部动画电影(详情见表3)。其中,《姜子牙》《新愚公移山》《西游记之妖王再世》《西行记之再见悟空》均是根据中国传统故事进行的再创作,不仅生动地演绎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而且也结合时代背景,赋予了故事以新的精神内涵,让传统文化重现生机。

借助去年大热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东风,《姜子牙》作为“封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可谓是万众瞩目。影片是一部以中国传统神话《封神榜》为背景设定,借助了“姜子牙”的人物形象来叙述的全新故事。历史上的姜子牙本是贵族之后,出生时家境败落,前半生穷困潦倒但依旧勤学不辍,直到72岁才遇到了姬昌成为太师。而《姜子牙》中借助的是《封神榜》中的形象,姜子牙被“去神化”,成了一个不谙世事只为追求真相的古板大叔。故事的内核是天尊“救苍生必要舍一人”的理念与姜子牙“一人不救难以救苍生”的慈悲的碰撞。这种碰撞是自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杨朱和墨子学生禽滑厘就讨论过的命题,这种探讨带有不分性别、不分族群的普适性,可以引发各个阶级、年龄、职业的不同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姜子牙》摆脱了动画电影的“低幼化”,提供了中国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从一人和苍生的矛盾中表现出超越动画的深度认知,从而使《姜子牙》整部电影都从民族性上具有哲学的高度,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建设添砖加瓦。但是影片的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影片想表述的内容太多,导致线索过于庞杂,但由于没有充分展开,矛盾逻辑因此显得不够清晰,影片也由此形成了两极化的口碑。当然,瑕不掩瑜,《姜子牙》依旧是中国动画的一次勇敢尝试,用传统哲学命题重塑神话故事,拓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意,是中国动画学派市场化的一次有益探索。

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新愚公移山》则是根据《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这一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故事进行的改编。该片入选了中宣部电影局“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电影动画创作工程”和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重点项目。影片在作画上借鉴了传统宋画技术,音乐采用了传统戏曲豫剧的风格,有着独具匠心的民族化视听语言。在故事层面,影片在原故事强调“愚公精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突破。主角不再是愚公,还有愚公的子孙,而且愚公家的山是山神对愚公有成见才搬到愚公家门口。经过愚公子孙的沟通和劝解,最终愚公和山神才消除彼此偏见,并且山神将山移走。故事讨论的内核不仅有愚公水滴石穿的坚持精神,也有打破内心成见的平等精神,以及对当下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新愚公移山》将传统神话故事重新讲述,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赋予了新时代下新的解读视角和新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对现代青少年的吸引。

表3.2020上海地区创作动画电影,数据来源于猫眼

小说《西游记》是影视剧改编的巨大宝矿,今年上海出品了《西游记之妖王再世》和《西行记之再见悟空》两部相关的影片。两部作品都颇具特色。首先是对孙悟空的全新呈现。《西游记之妖王再世》导演王云飞历经六年的打磨,创作出了一版炫酷年轻,暗黑暴虐的孙悟空。影片中孙悟空的性格快意恩仇,勇武担当,又睚眦必报,充满了暗黑色彩。《西行记之再见悟空》则是由《西行纪》漫画改编而来,讲述了孙悟空与帝释天之女素衣的爱情故事,影片将孙悟空放在了一个充满偏见的环境中,周围的妖魔鬼怪和神仙都有心存贪念。孙悟空即使为妖,但心存正义,带领众人取回创世之火,呈现了一个热血英雄的成长史。其次是有着浓郁的古典中国风。《西游记之妖王再世》里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元素,山水、庙宇、神像等古典意象并不只是叙事的点缀,而成了影片立意的内核。《西行记之再见悟空》同样融入了大量的中国神话元素和魔幻元素。对《西游记》这个经典小说源点进行了大力开掘。再次是动作特效镜头丰富。两部影片均极力打造出一个魔幻、神秘、热血的神话世界,优质的特效画面和震撼的打斗场景得到观众的肯定。虽然两部影片在剧情上还有待于提升,但它们用各自的角度演绎了中国传统故事,既表达出新时代的精神和理念,又开辟出一个新东方主义美学语言,为诠释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维度。

结语

2020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电影行业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损失。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上海电影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抗压能力,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后疫情时代的恢复建设中,用优秀的作品确保了上海电影持续稳定发展。对于新冠疫情给电影行业带来的一些复杂因素和负面影响,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上海电影的一些积弊已久的问题的放大,疫情的到来也加快了其转型升级、守正创新的速度。总之,面对2020年的一些新情况和新趋势,上海电影积极应对,转危为机,让更多的“上海出品”展现出了应有的情怀和格局,开启了继往开来的新篇章。

【注释】

1 饶曙光、兰健华.脱贫攻坚主题电影:争做文化扶贫的排头兵[J].中国文艺论,2020(09):8-19.

2 张颖.《包青天》《大章鱼》票房口碑双丰收!复盘两大网络电影IP巨制的“吸睛”逻辑[J].电视指南,2020.

3 张之羽.从“言-象-意”理论看中国动画学派的民族性[J].当代动画,2020(01):26-31.

猜你喜欢
上海疫情
战疫情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