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早期构建互联网医院对就医者疾病认知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2020-02-23 12:47徐维国
广西医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咨询肺炎新冠

李 琳 徐维国 何 梅 李 惠 张 芸 刘 刚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1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 院长办公室,3 神经内科,4 骨科,绵阳市 621000,电子邮箱:lendysa@163.com)

从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到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新型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与其他病毒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等特点[1-2]。迄今为止,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北京时间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社会带来的恐慌远远超过中东呼吸综合征和SARS[4],各地人民群众都受到疫情的影响。为了让人民群众获得及时的健康评估和专业指导,精准指导患者有序就诊,减少人员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有效缓解医院救治压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112号)[5],明确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咨询服务。2020年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开展线上服务进一步加强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6],鼓励符合条件的网络心理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针对疫情防控开展网络心理服务等相关公益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早期阶段,我院立即组建了抗击新冠肺炎义诊团队,通过互联网医院紧急上线,以方便广大患者得到专业咨询,及时采取科学的措施防控疫情。该项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一天时间官方微信点击量就突破3.5万,绵阳市中心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义诊接诊量突破3 000人次[7]。

目前关于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疾病认知或心理应激的研究较多,但尚未见有关于互联网医院构建对就医者疾病认知及心理应激程度干预效果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依托互联网医疗平台,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互联网医院构建对就医者疾病认知及其心理应激程度的干预效果,为今后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通过互联网医院及时、快捷地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以及做好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积累经验,同时对互联网医院作为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医疗新模式进行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1月26日9时到2020年1月26日23时,开通绵阳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义诊平台进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线上问诊的765例就医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499例、男性266例,年龄19~58(38.77 ± 10.09)岁,独居者2例;受教育水平:初中以下27例(3.53%),初中155例(20.26%),高中/中专383例(50.07%),大专/大学及以上200例(26.14%)。

1.2 研究方法 互联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义诊团队上线前,项目工作组及软件工程师对专家团队进行针对性培训,包括互联网医院医生端的使用方法、实名注册相关要求、线上问诊流程和回复形式、新冠肺炎的线上问诊工作规范、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并要求所有医生开通图文咨询,自行设置价格为0。就医者通过我院微信公众号点击“综合服务→互联网医院→新型肺炎专家咨询”即可获得免费的线上专家问诊服务,可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问诊形式实现医患实时沟通,从而获得疾病咨询、症状咨询、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疫情防控相关的饮食药物指导、居家活动、消毒隔离注意事项等全方位线上问诊医疗服务,直到就医者主动结束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前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就医者的疾病认知及心理应激程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独居、受教育水平。(2)对新冠肺炎的担忧和认知,包括:对被病毒感染的担忧、担忧程度和最担忧的内容,对自我患病风险的评估,对感染后果及治疗难度的自我感知,知晓疫情信息的充分性及对抗准备。各项目采用2分法(是/否)或9级评分,1~9表示轻微到非常,或低到高,或不同意到同意。(3)一般健康量表28(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28,GHQ-28)[8],该量表共有28个项目,由4个因子组成,即躯体状况、焦虑/失眠、社会功能障碍和严重抑郁。该量表以4级评分法计分,总分越高提示身心健康水平越低。GHQ-28总分≤5分认为受试者无心理应激反应,6~11分表示存在轻至中度心理应激反应,>11分表示存在重度心理应激反应。(4)医学需求意向,即经过互联网医院诊疗提供的新冠肺炎相关信息,自我评估需要到医院进一步就医的程度,采用9级评分法计分,1分表示不需要,9分表示需要。所有调查问卷均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发放给就医者,就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自评式问卷,问卷填写完成后通过互联网平台回收并分析数据,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65份,回收有效率为72.37%(765/1 057),最终纳入研究对象765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就医者线上问诊前后心理应激反应情况的比较 线上问诊前有91.37%(699/765)就医者存在心理应激反应,高于线上问诊后(16.99%,130/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400,P<0.001)。其中88.37%(676/765)的就医者线上问诊前存在轻中度心理应激反应程度,3.00%(23/765)存在重度心理应激反应。线上问诊前有轻中度心理应激反应的就医者比例高于线上问诊后(P<0.05),而线上问诊前后就医者重度心理应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就医者线上问诊前后的 心理应激反应程度的比较[n(%)]

2.2 就医者线上问诊前后对疫情担忧情况的比较 线上问诊前后分别有91.37%(699/765)、88.76%(679/765)的就医者对新冠肺炎疫情表示担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线上问诊后担忧程度明显低于线上问诊前(P<0.05)。就医者对疾病的危险性和亲人被感染担忧比例较多,而对被隔离和疾病影响功能的担忧比例均较低,且线上问诊后担忧疾病的危险性和亲人被感染的比例低于线上问诊前(P<0.05)。见表2。

表2 就医者线上问诊前后对疫情担忧情况的比较

2.3 就医者线上问诊前后疾病认知情况的比较 线上问诊前就医者对自我患病风险的评分高于线上问诊后(P<0.05)。线上问诊前后对感染后果及治疗难度的自我感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上问诊后就医者对新冠肺炎的症状、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知程度高于线上问诊前(P<0.05);而在疾病治疗和预后方面,线上问诊前后认知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就医者线上问诊前后疾病认知情况的比较(x±s,分)

2.4 就医者线上问诊前后医学需求意向的比较 线上问诊后医学需求意向评分为(1.58 ± 0.81)分,低于线上问诊前的(3.25 ± 1.17)分(t′=-32.350,P<0.001)。其中9.93%(76/765)的就医者需要到医院进一步就诊。

3 讨 论

近年来,我院以优质医疗服务为载体,依托“互联网+健康医疗”模式,为老百姓提供在线问诊、预约检验检查、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业务,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诊疗新模式,逐步建立起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院信息系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院迅速成立以分管院领导为组长、资深临床医疗专家为业务指导的多学科项目工作组,成员包括医疗专家、护理专家、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完善组织构架及职责分工,在全院范围内搭建互联网医院义诊管理交流平台,发布《绵阳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规范开展新冠肺炎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的通知》、制定《防控新冠肺炎在线咨询医生操作手册》以保障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质量和规范性。2020年1月26日至2月1日的7 d时间内,我院互联网医院专家义诊团队完成线上问诊4 120人次,其中2 489人次咨询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598人次咨询新冠肺炎相关知识,425人次咨询焦虑、恐惧相关心理问题[7]。除了需要线上咨询帮助区分与新冠肺炎症状相似的普通感冒患者外,我们注意到此次咨询新冠肺炎相关知识以及焦虑、恐惧相关心理问题人群占24.83%(1 023/4 120)。由此可见疫情期间人民群众有强烈的疾病认知与疫情防控需求,且发生心理应激的风险较高,这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良好的契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早期阶段,线上问诊前有91.37%(699/765)就医者、线上问诊后有88.76%(679/765)就医者对新冠肺炎疫情表示担忧,但问诊前担忧程度偏高。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线上问诊前有心理应激反应和有轻中度心理应激反应的就医者比例均高于线上问诊后(P<0.05),这与问诊前就医者自认为患病风险较高相关。由此可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互联网医院让人民群众及时获得疾病咨询、症状咨询、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疫情防控相关的饮食药物指导、居家活动、消毒隔离注意事项等信息有助于做好就医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其心理应激及对疫情的担忧程度。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正值我国农历新年前后,在最短时间内让大家了解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学习正确防疫知识、提升防疫意识,有利于疫情的控制。此时传统的科普方式如线下集中培训、授课,甚至发放宣传单页的成本高、效率低,时间不够快捷,覆盖范围较窄,而互联网成为抗疫防疫工作最好的工具和载体。本研究结果显示,线上问诊后就医者对新冠肺炎的症状、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知程度高于线上问诊前(均P<0.05),线上问诊后心理应激及对疫情的担忧程度减轻可能也与线上问诊后就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新冠肺炎有关。这提示通过互联网医院及时、快捷地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以提高就医者对疾病的认知是可行且有效的。

本研究中,765例线上就医者中仅有9.93%(76/765)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线上问诊后就医者的医学需求意向评分也较问诊前明显降低(P<0.05),表明大多数网上诊疗的就医者仅是普通的感冒,或一些可居家观察的轻微不适。互联网医疗通过类似于分级诊疗的作用,让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知道自己仅需居家观察或服用一些非处方药物治疗,而不用到医院就诊,提升了诊治效率。通过开通互联网医院新冠肺炎义诊团队在线服务,为患者在疫情期间提供必要的防范指导,减少了各类人员在医院内的聚集以及患者往返医院时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人际传播,进而降低交叉感染风险[9]。

综上所述,互联网医院医疗平台的构建,通过及时、快捷的普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起到提高就医者疾病认知、减轻就医者心理应激反应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手持智慧设备功能的日益强大,远程医疗服务变得越来越具有可行性,尤其在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互联网医院或可作为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更好地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建立起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医疗新模式。

猜你喜欢
咨询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