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筱然
选秀节目在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进入瓶颈期,需要突破。从2015年开始,各大卫视相继推出了《星动亚洲》《国民美少女》《蜂蜜少女队》《加油!美少女》等多档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创造101》是由腾讯视频独播的一档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参加节目的101 位女生,从457 家娱乐公司推荐的13778 名练习生中选出。历经10 期节目4 轮投票的淘汰,最终选出11 人成团出道。《创造101》集均播放量近5亿,10期节目的总播放量近50亿,远超同期热播电视剧,领跑全网综艺。
在消费社会语境中,身体作为最好的商品之一,不可被忽视,原先属于身体的功能被逐步弱化,对身体的去使用化、功利化使得人们对于身体越来越注重华丽的外表、独特的风格、欲望的快感等非实用性,身体成为了消费的重要载体。腾讯视频独播的《创造101》作为新型的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相较传统选秀节目,有了很多创新和突破,也正是这些创新和突破进一步强化了该类选秀节目的身体消费。
首先,相较参赛选手多是草根出身的传统选秀节目,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的参赛选手多是娱乐公司推荐的练习生,是已经接受过歌唱和舞蹈等偶像素质训练的专业型选秀人才。经过经纪公司的策划和包装,练习生们大多已经拥有精致的容颜;不同于草根选秀中对选手家世背景、学历、人生经历的放大,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弱化了传统选秀节目中的海选环节,练习生们在观众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就已经是坐在100位女生之中。因为观众获得的每个练习生的个性化信息相对较少、背景信息相对平等,所以对练习生的最初印象更加集中于对练习生的外貌的喜好程度。
其次,以《创造101》为首的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最终目标是成团出道,最终选出的11 位成员将以偶像团体形式活动,一般偶像团体都有职能分工,主唱、主舞、门面各司其职,并不需要每个成员都拥有极强的演唱、跳舞实力,因此节目对练习生实力的要求门槛相对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女团形象这一标准。在偶像团体之中,是否有适中的身高、曼妙的身材、符合女团审美标准的外貌,成为衡量练习生的重要标准。
再次,相较传统选秀,养成类选秀节目弱化了导师的权力,更多地把决定权放在观众手中。由观众的点赞数全权决定练习生的去留,这个做法进一步弱化了对练习生的专业性要求,每个练习生的成绩完全取决于观众个人偏好。
除了节目赛制上与传统选秀不同外,《创造101》节目组在制作节目时,也在努力放大甚至夸大练习生身上的“女孩性”行为。纯粉红色的宿舍房间,A班粉红色的训练服,初次舞台评级时统一的粉红色学生制服、短裙,初次舞台测评时镜头聚焦的表情也几乎都是女孩子甜美可人的微笑,节目中夸大了女性的无助和虚弱,并从“女孩特质”中剔除了“独立和果敢”。例如,节目中孟美岐在团队里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并且舞台上气场比较强,她就被称为“山支大哥”。这间接定义了“这些是本不属于女孩子的特征,她能做到是因为她身上有着男性特质”。
另一个节目组展示出的非常重要的“女孩特质”是极端的“自我约束”。如初次评价的课题,101个女生一起跳同一支舞,编舞要求在舞台上展示的所有女孩必须严格按照同样的角度和速度甚至同样的表情去完成极其统一的舞蹈,这非常符合长久以来少女偶像产业链打造女性形象时一直遵循的一项重要特质:容易驯服。无论甜美可爱还是性感狂野,舞台音乐结束的那一刻,练习生们都必须回归到“女孩特质”的身份,主动迎合主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并虔诚地鞠躬感谢消费者。为了迎合观众消费而进行的工业化生产的“女孩特质”多是负面的,她们是“易于驯服的、对于主流资本对身体的消费无条件臣服的,是会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走捷径的”。
以《创造101》为代表的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在节目中通过一系列视听语言的表达,使得观众选择自己支持的练习生的过程转化为一个引导观众塑造心中完美身体形象的过程,与此同时,引发观众对于自己身体的不满、焦虑等情绪,接着诱发观众伴随着消费行为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改造。节目组既是完美形象的缔造者,也不断地推动着新的外表审美和身体标准随着节目的进行而植入观众内心。在《创造101》里,制造身体形象和虚假审美需求的节目内核,被隐藏在“努力”的华丽外衣下而不易被察觉,节目的标语是“逆风翻盘,向阳而生”,“努力”被默认为“逆风翻盘”的唯一方式,贯穿于整个节目中。但是《创造101》节目的赛制设定,并非努力奖赏制。节目中,前两期由导师根据练习生以公司为单位的团队形式的演出,对练习生进行等级测评,之后所有排名皆把以人气为标准的成员点赞数作为唯一依据。这两套机制都不能直接体现出对于成员努力的肯定。
另外,节目的竞技性很低。以孟美岐、吴宣仪为代表的这类已经有成熟女团经验的练习生,从第一期开始就拥有较强的演唱、舞蹈水平,而另一类以杨超越为代表的实力欠佳的练习生,从节目开始到最终都没有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实力提升。杨超越在团体演出中如果没有剪辑的刻意突出,她在舞台上的表现其实也并不突兀。
如果没有戏剧化的分组训练过程,没有刻意制造仪式感和悬念的名次公布方式,没有导师和练习生们在节目中用语言不断重复努力的重要性,那么观众将很快就会意识到,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是打着努力的旗号进行着流水线式的女团生产,节目的主角不是女团选手,也不是观众,而是节目组和广告商。节目煞费苦心地将练习生包装成明星,每场公演前都会有特定的几组镜头,聚焦于给练习生们做造型的场景,带着观众见证平时的练习生转化为明星的过程,使他们成为节目受众主动选择的仿效和谄媚的素材。节目呈现出的消费文化宣扬着身体特征是可塑的,练习生们通过化妆、身体保养及健身拥有自己理想的外形,从而迫使接受了这一身体特征的观众落入服装、时尚、健身、化妆品、美容产业等的控制之中。
《创造101》中过半的广告与身体消费有关,如兰蔻口红、英树眼膜、中华魔力炫白牙膏、炫白笔等。《创造101》对练习生进行奖赏的是可置换为关注和收益的人气,这些关注和收益的人气则更多地是针对节目组和广告商来说的。节目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完美身体进行塑造和展现,打造大众追随的对象,为练习生积累人气,再利用人气练习生,为大量的商品代言,广告内容植入在节目中和节目片头片尾,最终促使观众为完美身体的意象买单,完成一个消费闭环。华丽的舞美、精致的妆容、程序化的仪式、神圣的信仰,这里的“努力”“艺术”都是一种美学符号,是对身体的一种阐释和装点,这种美学符号的背后最终指向的是物质利益。
在消费时代的今天,可视化大众传媒在意识形态传播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女性身体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的重视,随处可见用女性身体吸引目光的广告,大量以女性身体为载体的商品大行其道,养成类选秀节目伴随着流行美学的飞速变迁,推动着身体消费不断向女性侵蚀。遵循着这种对可视化媒体的新需求,“被看性”成为女孩们的一种本质属性。与《创造101》相关的微博热搜词条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们对于练习生的身体的关注。以倒数第二次公演6 月10号当天的微博热搜榜为例,与《创造101》相关的热搜词条共21 个,除去7 个只有练习生姓名的词条,占比最多的是六个与练习生外表相关的词条,这些词条分别是#孟美岐耳环#、#王菊瘦了#、#刘人语蓝色眼影#、#紫宁美#、#王菊波浪眉#、#徐梦洁双马尾#。对于练习生身体关注的微博热搜词条数甚至高于对练习生排名的关注,当天和练习生排名相关的微博词条仅有4个。
观众所关心的与练习生相关的化妆品、护肤品、身材、发型等都是用来消除“身体缺陷”的手段。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减肥”这一话题的热度从未消减。在比赛过程中,节目组对《创造101》的练习生们体重的直接曝光,更是引起热议。在体重对比表格中,王菊瘦了7.4斤,高秋梓从之前的55.4kg 瘦到了50kg,而杨超越从43.4lkg 增长到50kg,被新闻标题直指不自律,缺少偶像自觉。每个选手的体重都被曝光在大众面前,并且体重的增长和减少已成为练习生是否自律、努力的判断标准之一,是她们能否成为优秀女团成员的重要标准。减肥是消费主义旗号下的美学行为和伦理要求,“消费是一种美德,减肥是美德中的美德”。肥胖的形象自然就和不自律、懒散等自暴自弃的倾向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为了苗条而残酷减肥的女性很清楚,减肥的主要目的是使身体具有魅力、更好看,而不是为了健康,完美的身材是获得观众喜爱、社会接受的必要条件之一。
以《创造101》为首的养成类选秀节目,通过精心策划制造出来完美的身体意象,加之跨圈层的现象级传播,无形之中抬高了整个社会对于女性身体的期望值,使女性陷入“不合格的身体”的焦虑中,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转身投入对自己身体的打造,这恰好迎合了以男性为主的消费群体对于女性身体消费的需求。女性自己深知对于身体的苛刻要求已经成为女性日常生活中的负担和对女性创造力的限制,当身体被刻意打造成在自己身体之外的物品时,身体消费被彻底异化了,身体也被异化了。
正如鲍德里亚所说:“对线条的狂热、对苗条的痴迷如此地深刻,完全是因为这正是一种暴力形式。”这种由他虐走向自虐、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自我折磨,可被称为新型暴力。追求更美的外表,本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而如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家牵手大众传媒,不断推动对身体审美的标准变化,这些标准越来越细化、严格,最终使“女性身体没有一平方英尺应当视作不能改进”。就如《创造101》中反复出现的一句歌词——“你越喜爱我越可爱”,意味着“取悦他人”已经内化为女性不自觉的精神特质。然而“人的基本动力不是来自于对快乐或者满足心理需要的欲望,而是来自于发展和充分实现自我的要求”。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作为流量巨大的网络综艺,更应当树立正确的“女性美”的观念,帮助女性在追求正确的女性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