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姗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呢?这是我们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面对阅读文本,往往找不到思维切入点,这是学生悟性不足造成的。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学习思维现状,为学生做出更多引导,让学生顺利启动悟性引擎,逐渐建立悟性基础。在文意梳理中启动悟性、在情感共鸣中建立悟性、在寓理探索中升华悟性,教师要抓住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给学生更多阅读提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探索中形成悟性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通过概述、复述、转述文意,自然形成自主阅读学习认知,这样的阅读带有自主探索意味,对成功启动阅读悟性有重要促进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先期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可以促使学生建立阅读认知基础,这对有效启动学生悟性有一定帮助。初中生有一定阅读基础,完全有能力完成自主阅读,如何让学生顺利进入语境,对阅读内容进行科学梳理,这需要教师作出一定辅助指导。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其内涵极为丰富,教师从明暗两条线索角度展开引导:鲁迅在日本留学,认识了藤野先生,二人有哪些交往,鲁迅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展开梳理性阅读,找到两条线索,体会作者情感走向。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对文本进行有重点地阅读和分析,很快就找到了阅读入口,在集体探究中形成阅读认知,对鲁迅情感变化有了更深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让学生自然进入情境之中,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呈现鲜明性特征。
复述课文、概括文意、讨论文本,这是阅读学习的基本手段和方式,教师要在具体实践中给出必要的引导和设计,让学生在听、说、读、议的学习活动中启动悟性思维,建立有形悟性认知。学生要概述课文主要情节、复述文本基本内容,都需要深入阅读文本,并将其阅读信息进行内化,形成自己的判断,这个转化的过程体现悟性的存在。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写出母亲操劳的一生,对母亲的优良品格进行重点解读,表达了深沉的情感。教师让学生展开质疑性阅读,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对提问设计展开评比,看谁的问题设计得更有价值。学生快速展开阅读,并对主要内容进行深度探究,质疑问题不断涌现。如“朱德母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应该如何操作呢?”“朱德母亲要干那么多活,而且还负责管理整个家庭的各项事务,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拥有什么样的品格?”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体评价,并挑选典型问题让学生集体讨论,学生悟性思维得到启发。
个性诵读、语言鉴赏,这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和追求,教师要为学生传授一些学法,让学生展开高品质的诵读训练,利用多种方法展开语言鉴赏,这些都可以形成悟性认知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本内容诵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还要给学生传授更多的诵读方法,以提升学生悟性品质。诵读属于情感朗读,如何深入文本内核,形成丰富情感共鸣,这是诵读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多做一些示范,让学生在语气、语调、语速,以及节奏、停顿、重音等方面都作出探索,才能提升其诵读水平,并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在教学《昆明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为学生示范诵读,并给学生提出倾听要求:昆明的雨明亮、丰满,让人舒服,令人动情,要读出这样的情韵,需要对语气语调有精准把握,仔细倾听,找到诵读的启动点。教师开始诵读,学生琢磨体会,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在学生诵读训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背景音乐,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感顺利融入,学习思维正常启动,阅读学习渐入佳境。
语言鉴赏是阅读的核心任务,而学生语言鉴赏基础比较薄弱,面对经典文段,往往找不到鉴赏角度。教师要从语言鉴赏方面给予更多启迪,让学生在典词、佳句、立意、选材、结构、过渡、点题、铺垫、伏笔、观照等角度展开思考,自然形成悟性认知。
朱自清的《背影》是其代表作,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找出最为经典的语段进行语言鉴赏。学生开始阅读时,很快就找到一些片段。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注意典型动词的运用,注意描写手法的运用。课堂学习讨论气氛浓厚。教师给学生更多鉴赏提示,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这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难得的。因为有了丰富探索,其语言鉴赏悟性也提升。
启发学生展开探索性阅读,归结文本主要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内化阅读认知,为升华阅读悟性创造条件。
所谓发隐,是指对文本中深含的哲理内容进行体验发掘的学习,文本有丰富的意境亟待探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度思考,注意联系文章创作背景展开分析,明确文本的基本含义,这个学习发掘的过程就是一种悟性升华体现。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堂辩论的机会,让学生在辨析体验中建立阅读认知。
《白杨礼赞》采用象征手法,学生对此有一定认知,教师在引导时,要求学生从细节之处展开阅读思考:这些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从不同视角展开归结,看有哪些内容?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阅读思考,很快就建立了清晰阅读路线,并在梳理总结中深刻领悟课文内容。有学生从团结向上角度进行归结,也有学生从勇敢迎接挑战视角进行分析,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给予了更多赞扬。为了让学生对白杨树精神有更深刻理解,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礼赞之情。学生开始了个性思考,阅读进入深度探究阶段。
读写结合是迁移训练的基本操作形式,也是促进阅读认知悟性成长的重要手段。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等,都能够深刻触动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进入文本展开读写思维训练。读后感、读书笔记、主题演讲、即兴作文等,给学生带来更多思维挑战,让学生在深度发掘中培养悟性认知。
《美丽的颜色》对居里夫人执着工作精神给予极高的赞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仿写任务:居里夫人是伟大科学家,作者给予极高的评价。如果让你学习本文写法,写写身边熟悉的平凡人,你会如何写,先设计仿写方案。学生听说要仿写,开始了热议。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对学生的理解给予更多的认同评价,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读写环节。教师利用一个仿写任务开展教学环节,促使学生顺利启动悟性思维。
阅读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要求,教师要对学生阅读思维基础有一定认知,给出针对性设计,引导学生展开探索性语境阅读,在文意梳理、语言鉴赏、个性诵读、读写训练等环节,为学生做出思维规划,促使学生顺利进入语境之中,探索文本主旨,明确文本丰富含义,为学生悟性成长提供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