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小学
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是一个相对敏感的词汇。作为班主任,适应互联网环境,实现德育数字化管理,不仅可以整合网络资源,适应学生道德素质提升的需要,还能提升学生们的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快速,社会上很多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严重影响社会思想价值体系。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德育数字化管理,把握德育的核心思想,将互联网的积极面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能实现互联网在德育工作管理的价值,锻炼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
2.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时代以来,我国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愈加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水平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自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道德意识,也是教育发展的表现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实现德育数字化管理同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依托互联网打造家校互动平台
家校合作是打造有效德育,提升学生们道德素养的有效方式,家长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角色,必须参与到德育数字化管理当中。小学班主任依托互联网环境组建与家长的微信群或QQ群,学生、老师、家长能够在群内针对学习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班级管理等问题实时沟通,班主任及时发现问题,答疑解惑。家校互动平台的构建是推动德育管理效果转化的方式,能够监督和引导学生端正态度。班主任在家校互动平台中及时发布消息,与家长们及时沟通学生们的状态与动态。例如,转发给家长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则、怎样预防儿童自闭症等,形成家庭力量与学校力量拧成一股绳的结构。定期开展网上家长会、恳谈会并及时汇报班级德育管理的工作与成果,借助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家长对班级管理、学校治学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形成步调一致的德育数字化管理,促进德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2.依托互联网丰富德育教育资源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与老师的信息获取渠道大大拓宽,为德育数字化管理提供了便利。网络上丰富的德育视频资源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成长需要,如《中华德育故事》就是以学生熟知并认可的动画方式讲述历史上的与道德相关的小故事,班主任借此视频在班会上播放,或动员家长与学生共同观看,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的优势。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塑成阶段,多元化的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倘若缺乏学校、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必然会影响学生们的发展。基于此,互联网环境下要借助多学科教学、班会德育课堂等多种形式渗透正确的德育思想,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共同协力端正小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
3.依托互联网探索学生德育网络评价
互联网环境下的德育数字化管理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班主任要设计好德育教学的内容,形成学生健康上网的良好氛围与风气。例如,在网站上设计“班级主页的建设和维护”“家庭网事”“网络文学”等相对自由的版块,学生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前提链接具体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借助网络的优势注入传统文化,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文化感染和熏陶班级上的学生,促进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的个体修养。例如,班主任组织学生在网络上推荐适合中、高年级的德育书籍,以网络图书馆的形式定期更新换代,吸引学生阅读吸收理解德育知识,或在网络平台设计相关的道德教育闯关小游戏,以学生喜好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拓展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小学班主任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资源优势和便捷优势,打造德育数字化管理模式,打破传统德育教育体系中时空受限的弊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意识,在掌握学科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