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促进小学一年级新生心理适应的策略

2020-02-23 19:34广州市天河区四海小学
师道(教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级新生归属感辅导

文/广州市天河区四海小学

德国哈克教授指出,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存在师生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期望水平和学习环境等六方面的断层,导致30-40%学生出现适应问题。部分学生入学后,进校前哭闹,或者独自坐在位置上掉眼泪等,这些行为实际是求助信号:他们在入学适应中感到困难,心情沮丧,急需帮助。一年级新生的心理适应要求包括:在新的班级中感觉安全,有归属感;对自己表现满意,有成就感;愿意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性格与情绪相对积极与稳定。

作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如能关注新生的心理健康,想方设法消除新生的入学心理障碍,那么学生对于小学生活必能更加适应。

一、职位认领,增强归属感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性格作为个体稳定的人格特征,可分为外倾与内倾两种类型,外倾型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内倾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孤僻中,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倾的学生,如教师能给予其合适的任务与职位,学生很快便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归属感,达到心理适应的良好预期。

教师可以根据班务要求,设计出等于或大于班级人数的职位,如窗帘管家、作业组长、医药大使、节约小天使、植物角管理员等等。性格外倾的同学认领交际类职位,如值日班长、作业组长、劳动委员等;性格内倾的同学认领程序类职位,如窗帘管家、植物角管理员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学生都感到为班级作出了贡献,每个学生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学生就会对班级产生归属感。

二、同伴互助,营造安全感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专业人员匮乏未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美国在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和革命,这促使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出现。朋辈辅导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同辈间相互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过程。即使是小学一年级新生,也能彼此相互表扬、鼓励、安慰和帮助。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乐于助人、将心比心。一个学生哭了,其他学生可以帮忙递纸巾,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说“怎么啦?别担心,我们陪着你。”学生沮丧的原因通常是:想念家人、在新集体感觉孤单、想做的事情没法做好、感觉身体不舒服、遇到摔跤等意外等等。如果他能及时得到同伴的理解、关心、安慰与支持,他就会感到安全,慢慢摆脱沮丧的心情,重新投入到新的学习与生活中去。

三、正面反馈,强化成就感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根据积极心理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主动发现比较被动、孤僻、敏感的学生,给予其积极关注,让学生被看到,从而在他人的评价中找到自我,并逐渐形成自我成就感。

不少专家认为,孩子的成长是存在关键期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通过自己大量的实践,发现0-6岁的孩子有成人意想不到的学习潜能,可以毫不费力地从周围环境里吸收大量的信息。动手学习,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力量与成长,从而使他们感到快乐。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多设计体验活动,让一年级新生多体验、多表达、多尝试。此外,教师的正面反馈、积极评价,尤其是关注到学习过程的正面反馈,如“我发现某某同学最能坚持学习”、“某某同学很擅长倾听”、“某某同学通过不断努力,终于取得了大大的进步,真了不起”等,可以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快乐。

四、团体辅导,提高认知力

学生的心理感受往往基于自己对世界与自我的认知。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所处的家庭环境是幸福的,所就读的班级是安全的,是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学习变得更强大,那么该学生的心理困扰会更小,他们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就更大。

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教育界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地区都引进了教师心理教育的相关培训,甚至拨下专项资金支持学校聘请专业心理机构人员定期来校互动。笔者所处的学校,每周二与周五都有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到校,进行个案心理辅导或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如《我是怎么学习的》《我的求助树》《绘本视频方式帮助新生适应小学新环境,引导学生分享对新学校的想法》等。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自我能力的形成、对所处环境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与更加完善的表达,从而更加悦纳小学生活。

五、多方联动,保障稳定性

群体动力学认为,群体作为一种内在的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孤立的个体。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的健康氛围、家长的心理健康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发展的节奏变快,成人世界的竞争渐趋激烈,不少成人无意识地将工作中的焦虑迁移到孩子的教育上来。

作为学校教育者,首先要善于调整自我心态,凡事积极沟通,使自己处于整体积极的状态。其次教师应当尝试努力理解家长,理解家长的成长历程与对孩子的学习期待,并在此过程中充当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面对焦虑型的家长,孩子由于年龄小而不擅长表达,无法达到家长的过高要求时,往往容易引发学生心理的不适应,甚至产生负面情绪与消极行为。这时,教师要积极介入,与家长进行交心的沟通,帮助良好亲子关系的重新构建。最后教师可以向上反馈,要求学校邀请心理辅导专家分年级分阶段地给家长和孩子上心理普教课,让家长学会排解不良情绪,在亲子教育中更加平和,从而营造健康互助的氛围,保障学生情绪稳定,以平和的心态,在平和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稳定的助于发展的性格特点。

猜你喜欢
级新生归属感辅导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以“细”育人——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班主任工作
小学班主任与一年级新生沟通的策略
浅谈一年级新生文明礼仪教育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