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灏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曲塘中学 226600)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构建良好的互动环节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并且促进学生多元学科能力的良好培养与锻炼.课堂互动有很多展开方式,基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于互动的形式做有针对性的选择.同时,教学中不仅要让师生之间的交互更加丰富,在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有效的学习引导,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环境和空间,丰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这也是互动教学的一种方式,并且可以起到很好的综合训练效果.教师要不断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让学生对于知识研究的过程兴趣更高,这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促进学生更快的吸收掌握知识原理,并且从整体上发展锻炼学生的学科能力.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透过合理的设问来将学生快速引入到知识学习的主题中,形成良好的整体教学开端.以问题为向导构建良好的师生交互,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起到的效果也非常直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出发点.如果学习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且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教师在设问时可以多尝试轻松直观的问题情境创设,给学生理解吸收这些难点知识构建桥梁,以这样的方式逐渐消除学生的认知障碍.如果讲到的知识内容实用性较强,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和体现,教师在设问时则可以找寻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际范例,引导学生在问题分析解答的过程中体会其包含的知识原理,加深学生整体的学习印象.这些都是很值得尝试的设问方法,可以创建良好的整体教学环境和氛围,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让知识教学的推进更加顺利.
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将一个苹果削皮之后,观察和记录其表面颜色,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观察和记录表面颜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现象学生在生活中都碰见过,很多学生都可以答出苹果表面很快会变暗,并且这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明显.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其中包含了哪些化学反应?这个问题学生普遍答不上来,由于还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因此学生有一定的思维障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一疑问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方法很好地发挥了问题情境的辅助效果,不仅快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思考探究欲望,会让学生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更加积极投入.
高中化学课堂上实验的内容在不断增多,很多实验活动的展开可以成为学生理论知识吸收的依托.教师可以多在课堂上创建实验环节,透过各种趣味化的实验活动来建立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吸收实验背后知识原理的同时,也丰富自身实验知识的积累.如果是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参与空间,甚至可以为学生创设自主实验的环境,这对于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很好的培养与锻炼.如果是较为复杂、操作上技术要求较高的实验,则可以以教师的演示实验展开,教师在实验操作时不能忽略和学生的良好互动,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建立深刻的学习印象,进而能够更快的吸收掌握实验背后的知识原理.
比如在“氨 硝酸 硫酸”的课堂教学中,在氨性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氨喷泉实验,通过引导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让学生思考实验中利用到了氨的什么性质.教师在展示完实验之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开展喷泉实验活动,加深氨性质的学习和理解.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中很有代表性的实验,也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一个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与好奇,多基于实验操作过程引发学生的各种思考探究,在良好的师生交互背景下逐渐给学生渗透知识原理,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这个实验背后包含的理论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带给学生十分丰富的学习收获,会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加牢固的吸收掌握,并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多样化的学习收获与体验.
教师不仅要多建立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交互,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也应当为学生创设开放化的学习空间,多组织学生间展开良好的小组交流合作,利用这种活动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并且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交互的背景下就各类实际问题有良好的探究与解答.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前设计非常明确的合作任务,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的基本方向.如果是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对于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学习任务划分,让每一个成员都明确自身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可以更好地展开.同时,教师要鼓励大家多进行交流沟通,尤其是在碰到设计问题时要进行良好的分析讨论,共同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实际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化解.
比如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金属腐蚀的图片,并且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给人们生活和经济带来的影响,结合相应的化学实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金属腐蚀的原理.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背景知识进行进一步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开展金属腐蚀防护呢?借助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从增强金属抗腐蚀性、原电池反应阻止以及电化学原理等层面,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引导和指导.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然后基于这个方向形成与建立一套合适的防腐方案,并且要详细讲述方案的实施过程.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学习方向,大家可以结合这个问题逐渐形成与建立问题解析的思路,并且小组成员可以在不断深入的探究中逐渐将方案进行完善.经过了这样的学习讨论活动后,学生不仅会对这个学习主题建立更加深入的认识,问题分析与解答能力也会有明显提升,这才是互动式教学应当发挥的积极效果.
想要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教师不仅要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多下功夫,也要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具备一定开放性的问题作为探究对象,尤其是有一定复杂性,会相对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类型.在基于这类习练的分析解读和学生展开教学互动时,教师可以非常真实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认识到学生常规的思维方式和路径,进而认识到学生在具体知识吸收上存在的不足和漏洞.不仅如此,这个过程还可以帮助教师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上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能够吸收掌握更多高效的解题技能,丰富自己的学科能力积累.随着这类训练的不断丰富,学生才能获得更多能力上的提升,课程教学的多元培养目标会更好的达成.
比如,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思考问题.如: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一种铁的氧化物,其为催化剂,对其中的铁元素价态进行分析.在少许的样品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并加热使其溶解,然后取出少量溶液,在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因此,一名学生得出该催化剂中的铁元素价态是+3.请分析该名学生的结论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这个问题不仅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知识的掌握提出了要求.教师在和学生一同分析这个问题时要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让学生建立合适的问题解析的路径,并且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这种教学互动方式会让学生有更多实质性的学习收获,不仅问题的解答效率会更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与锻炼.
总之,在高中化学互动课堂构建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情境展开师生互动,在实验活动中丰富互动环节,利用小组合作优化教学互动,基于问题解析实施教学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