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
——以“大家排好队”一课为例

2020-02-23 17:23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三小学邹瑜梅
亚太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排队规则创设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三小学 邹瑜梅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内容为“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遵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每一册都编排了有关规则题材的内容,规则教育是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题。而低年级儿童对规则的习得状态还处于对教师、家长等角色权威的依从。那么怎样培养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让他们接纳认同并自觉遵守规则呢?本文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1课“大家排好队”为例,做了以下探讨。

一、立足生活,认知规则作用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将“现场体验活动”和“向生活学习”作为道德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立足儿童的生活实际,以现场体验活动和“回望”生活引领儿童体验规则,理解规则本身意义。例如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体验”不排队发糖果和排队分发糖果的不同场面。学生在事前没有制定规则的情景中体验不排队的不好——现场拥挤混乱,有的人拿到了糖果,有的人拿不到糖果;然后让学生排好队按秩序再做一次同样的游戏,使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排队的好处——有秩序,安静、公平。这时学生初步认识了排队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经历的类似场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学生通过“回望”自己的生活,和同伴交流,有的孩子说因为公交车有排队,不担心个子小被人挤到后面;有的说走楼梯大家都排队靠右行,就不担心上下楼梯相撞;有的说有一次去旅游景点玩,上厕所大家没有排队,和妈妈挤不过别人,等了一小时才挤进厕所……一时,课堂交流讨论热烈,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体会到遵守排队规则给大家带来了秩序、文明、公平、方便,认识到了排队规则的意义,产生了遵守规则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认同规则价值

规则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儿童你要这样做,它强调要成为儿童的内在认识,只有让儿童内心认同规则的价值,才能自觉遵守。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帮助儿童更深地感知规则的价值,感受规则对生活的影响,并促其转化为儿童的自觉行为。

(一)创设直观教学情境,认同规则价值

以“大家排好队”一课教学为例,之前通过现场体验和“回望”生活,儿童已经认识到了排队规则的意义。但这还不够,还要帮助学生更深度感知规则的价值,印证排队的重要性。教师可通过播放上下楼梯不排队,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的新闻视频(不能有血腥的场景),并提出问题:“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儿童说出真实的心声。孩子们纷纷表示不排队会发生拥挤,发生生命危险。视频带给学生强烈的冲击,排队安全的道理形象地植入了孩子内心。接着,再通过创设“矿井逃生”游戏情境,让儿童进一步感受排队的作用。游戏规则是这样的:矿泉水瓶代表煤矿的矿洞,小球代表工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些工人(小球)离开矿洞(矿泉水瓶),保证每一个人安全脱离险境。出口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出,就是每个孩子只能拉一个小球。每组把小球全部拉出矿泉水瓶,所用时间最短的小组为获胜小组。直观的游戏胜于教师繁多的语言表述,孩子们在游戏中切身体会到了遵守排队规则能挽救人的生命,感悟排队的价值。这些情境能有效引导学生将外在的规则要求转化为内在需求,规则的价值也就内化于儿童的心中了。

(二)创设问题困惑情境,深化规则认识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形象思维,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往往是从个人的感受和功利心出发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如公共场所上厕所排队要等很长时间,不如插队会快些;上次排队上公交车,大家却都让一位孕妇先上……针对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仅用简单的说教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是无效的,我们要让儿童真正做到遵守规则与秩序,就要创设问题冲突的情境,让儿童通过体验感受和讨论辨析,解决他们的困惑,理解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使其从内心深处认同规则。例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教师可拍摄制作视频《不插队》:在大家愉快地玩滑滑梯过程中,出现一个插曲,来了一位小朋友,他为了能快些玩滑滑梯插队跑到队伍最前面,其他排队的小朋友都不高兴了,和他说起道理来。播放视频后,让孩子们展开讨论,并请视频中“插队”的孩子和被“插队”的孩子都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儿童要做到心中有他人,让儿童明白当规则和自身利益冲突时仍要做到遵守排队规则。这样,在解决规则困惑的过程中儿童也深化了对规则的理解认同。接着借助这样的情境,教师再一次把问题引向深处:“可是老师昨天排队上公交车时,大家都让一位老爷爷不排队,先上车,这是为何?如果你们在现场你们会怎么做呢?”让孩子们展开讨论:到底是坚持规则还是礼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的道德认识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得出了合理合情的处理方式:大多数情况应该遵守排队规则,但遇到特殊情况应该特殊对待,自觉礼让,做一个明礼守法有德的小学生。孩子们的适当礼让赋予了规则柔性之美,这样解决了儿童对规则的困惑,有效促进了规则的内化养成。

三、课后延伸,自觉践行规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应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儿童践行规则,自觉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才是真正落实了规则教育。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不是一节课或者几节课就能养成的,必须课后继续引导学生去强化规则的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引导儿童认知认同规则外,还要注重课后延伸活动的设计,引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规则。例如“大家排好队”一课的教学中,在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排队的好处并从内心深处认同排队规则后,还需要一个更好的环境促进儿童践行排队的规则,因而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就带领学生一起设计一份特殊的作业:完成21 天“点赞表情卡”。孩子们按照“点赞表情卡”规定进行自我、同学、家长、教师评价,目的是以“点赞表情卡”为载体,通过儿童自我约束和身边其他人的共同监督,督促其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实际上,完成21 天“点赞表情卡”既是对儿童课堂上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也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方法之一。它沟通了课堂内外,让孩子们把课堂的认知转化为实践行动,自觉践行规则,促进了良好规则意识的养成。

规则教育是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题,要培养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必须立足儿童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儿童的已有经验,引领儿童认同规则,解决规则困惑。同时需要注重课后延伸活动的设计,强化儿童的规则意识,促进儿童规则意识习惯的养成。

猜你喜欢
排队规则创设
怎样排队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