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词预习中批注式阅读的技巧

2020-02-23 16:23
语文天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具书典故古诗词

在古诗词教学之前,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中的古诗词,有效的预习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学生学情与古诗词特点,选择什么样的预习方法提升学生预习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分阶段进行批注

分阶段批注是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视角所采用的古诗词批注阅读策略,在具体实施中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批注、中级批注、高级批注。

1.初级批注

在古诗词批注式阅读的初始阶段,由于古诗词有些字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比出现了延伸、消亡等,容易使学生在阅读中对语义产生误解,而且古诗词的特殊文言句式、古文化知识等,也会使学生产生陌生感。因此在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不足时,采用初级批注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文言文工具书,对遇到的生字词、不懂的字词等,于空白处批注。当运用工具书无法解决时,则在疑难处用“问号”标注,或与同学交流,或课堂请教老师。

比如,当学习《诗经》中的《关雎》一文时,对于学生而言,里面有大量生字、生词,给学生的预习带来极大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先以示范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初级批注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先通过查阅生字读音进行批注,然后再查阅释义进行批注。

“关关雎鸠(jūjiū)”,“君子好逑(qiú,通“仇”,配偶)”,“悠(感思、想念)哉(语词,可理解为‘啊’)悠哉,辗转反侧(反复不能入眠)”。

通过初级批注,学生能够流畅地阅读文本,辨认字形,理解词意,而且在这个初级批注阅读中,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从查阅不理解的字词过程中,拓展知识,多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历史知识,甚至是历史典故,并以批注的方式记录,这也有利于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初级批注策略不仅能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基础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学习习惯。

2.中级批注

当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储备后,则引导其运用归纳与联想的方法,在古诗词预习中打破知识单一的狭小局面,重组知识储备,使古诗词批注式阅读呈现多维立体化格局。在中级批注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善于总结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联想使零散的、不连贯的知识建立起关联,在知识积累中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中级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或从某一事物角度,或从某一情感角度,或从字词句法角度展开联想,以相关性联想进行批注,将自己想到的相关知识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批注。

比如,在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由“中军置酒饮归客”思考到“古人以酒饯行”,进而联想到“劝君更尽一杯酒”,然后由“酒”“送别”“忧思”联想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由“借酒解忧”联想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进而联想到“古人不仅以酒饯行”,还“以酒寄思乡之情”。通过这些诗词的思考,有学生想到“在古代,酒文化也是诗歌文化的重要部分,诗酒相融成一家人”。古诗词的批注式阅读中,不仅可以联想到相关诗词,还可引导学生放开思维,联想更多的知识,比如“典故”“历史小故事”等。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最后一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有学生从“勤且艰”联想到西汉匡衡“凿壁借光”的典故,战国苏秦“悬梁刺股”的典故、晋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的典故等。

通过这种联想,学生可于右侧批注记录思考过程,并写下感悟,这对学生知识迁移与整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3.高级批注

高级批注更注重对文本的鉴赏与评价,通过自己的能动感受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方法进行鉴赏评价批注,进而对阅读文本“再创造”。因此当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词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的鉴赏评价批注行为,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步骤,即先初读,并进行初级批注;后解读,并进行中级批注;最后诵读,并进行高级批注。在高级批注中,指导学生多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情感,联系自己的知识,甚至可以引入思维导图法来发散思维,丰富情感与感悟。这个阶段,先教会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判断等方法,然后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批注内容,比如读后感、续写、改写、扩充、填充留白等。

比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学生批注:“悠然”二字最得我心,传神地表现出不期而遇的美妙,这也正说明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心境,这才是所谓的“大隐隐于市”。学生的这个批注上升到了较高的层次,这种对精神内涵的感悟对其人格追求、人格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二、分角度批注

1.知人论世

知人知世包括“知人”与“论世”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在阅读前,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品背后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生活状况,并于诗歌旁批注要点,便于更好理解作品。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古诗词预习批注式阅读中一定要先了解文章与作者的背景,可通过工具书或其他资料查阅,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查阅,并对查阅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然后总结到笔记本上,或者在文本的标题之上进行批注。

比如《茅草屋为秋风所破歌》,学生通过搜索资料了解创作背景与作者生活背景,并进行批注,有助于理解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有学生批注:公元759年“安史之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灾难,作者杜甫时年43岁,辗转流浪于一茅草屋安身,却又遭暴雨袭击,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2.思想情感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诗词意境,探寻作者寄托在诗词中的情思,并伴以想象、联想、再创造的过程,对古诗词进行旁批或尾批。在批注时,学生挖掘并表达出心里的感受,尤其是情感上的共鸣,可在旁边写出来。比如有学生在预习陶渊明《饮酒》后的批注为:读过诗句,脑中似乎映出“田间地头”“水岸渠边”“牧童骑牛”的画面,感觉到诗人对辞官归隐后田园生活的惬意,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感受到作者豁达的心胸,令人神往。

3.品字析句

品字析句要求学生对古诗词中的“诗眼”“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思考、推敲与批注,进而感悟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大漠孤烟直”中的“直”等,通过对这些字词的仔细推敲与感悟,能够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此外,学生在古诗词阅读中,任何一词、任何一句,只要是学生读出来感觉,有表达的冲动,均可进行批注,不必拘泥于条框。

综合教学实践与分析,批注式阅读是语文古诗词预习的有效方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情,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并不断指导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这对古诗词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学生的古诗词批注式阅读并非“无拘无束”,而应建立与之对应的评价机制,以更好的规范学生学习模式,激发其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工具书典故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