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散文美育价值,教学“美”的语文

2020-02-23 16:00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情怀美育散文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语文课程标准》也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都得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展现了山水之美,有的体现了生命之美,还有的展现了四时之美。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唯美散文,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审美赏析活动,则能让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

一、弘志,培育爱国情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升民族自尊心,发展爱国主义情怀。在不少散文作品中都包含着爱国情怀,作者通过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人民来展现自己对国家的爱。在指导学生展开审美学习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要引导学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济南的冬天》不仅展现了济南的优美风光,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篇散文时,要引导学生从文字入手,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并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首先鼓励学生探究作品中的词句,以“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句句子为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将‘老城’比拟成一个人呢,又为何用‘安详’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呢?”学生发现这些词句不仅展现了作者用词的精准,能很好地刻画济南的风光,更能让人感受到济南悠久的历史,体会到作者对济南的深厚情感。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介绍作者创作此文的背景。学生发现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中,若能激发国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将促使大家众志成城、抵御外敌。学生有所感悟,认识到:“作者正是通过这篇文章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不少散文作品中都展现了唯美的自然风光,让读者产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在指导学生鉴赏这些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感官上的愉悦感,更要挖掘出其中蕴藏着的对国家的爱。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学着用文字弘志,通过自主创作散文作品的方法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怡情,提升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散文作家林非认为散文本身就侧重于表达并抒发作者的体验和情感。所以指导学生阅读散文作品的时候也要引导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体会蕴藏在其中的审美情趣,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在赏析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在阅读《紫藤萝瀑布》时,鼓励学生思考作者用怎样的词句展现出了紫藤萝的茂盛。学生发现:“作者将紫藤萝比喻成了瀑布,展现出了一种‘流动’的状态。同时,紫藤萝在作者的笔下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无时无刻不在欢笑,不在叫嚷。”学生感受到了作品中呈现出的生命力,表示:“作者是否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现出自己对生命的理性感悟呢?虽然生活中有很多困苦,但是只要顽强坚持,生命就能展现出自己的活力。”学生体会到了作品中的审美情趣。此时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看看身边是否也有一些具有情趣的事物,思考是否能模仿课文的形式展开创作,表达对生命的感悟。有学生便结合“窗台上的小草”,表达了“渺小的生命也能活得很精彩”这样的主旨。

在鼓励学生审美赏析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站在审美价值的立场上发现事物的审美属性。有的时候,作者虽然所写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是由于加入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所以给事物赋予了新的意味。在阅读中要尝试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搞清楚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三、储善,陶冶道德情操

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作品的时候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内省,提升自我修养。“君子比德”是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常常用自然对象之美来比喻高尚的品德。在阅读散文作品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要鼓励学生分析作者想要借助描述对象赞颂怎样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想一下自己是否符合相应的道德标准。

《陋室铭》是一篇精彩的古代散文作品,指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鼓励学生思考作品中为何会提到“何陋之有”,“这明明就是一个破陋不堪的房子,为何作者还乐在其中,认为它‘何陋之有’呢?”此时鼓励学生探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学生有所感悟:“和物质生活是否富有相比,作者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否丰满。哪怕屋子再简陋,只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能让他感到自己内心的充实。”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感受到了作者高尚的情怀。“其实,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人都有这样高尚的情怀,你能回忆一下这些名人的故事吗?他们的故事对你的生活是否有什么启迪呢?”学生反思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到:“我也要向刘禹锡学习,在艰难的环境下也不要忽视了自己的个人修养,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促使其发展健全的人格。学者蔡元培也认为纯粹的美育要让学生逐步养成高尚纯洁的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时也要注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让文学作品影响到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启智,引导想象创造

美育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发展创造力,首先就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丰富想象力则需要有一定的材料积累。在组织学生展开散文阅读的时候要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启迪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认识到美文的创作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作者观察社会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并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后产生的。这样学生就启迪了智慧,明白了该怎样提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经典古代散文的时候鼓励学生找出文章中哪些景物描写是真实之景,哪些是虚构之景。学生发现:“其实这篇文章中只有对松柏影的描述是作者真正看到的,而对积水、水藻的描写都加入了作者的想象。作者看到积水,生成了‘空明’的感受,这样就呈现出了一种澄澈的自然风光,让人产生了无限遐想。”此时鼓励学生展开模仿创作:“大家在写作的时候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安排眼前之景和想象之景呢?如何错落有致地安排,才能让读者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呢?”学生尝试展开仿写活动,有学生创作了《观水》一文,写了自己在洞庭湖欣赏山水时所见到的景物,同时也表现了自己脑海中虚构想象出的场景,认为:“谁能想到平静的湖面下,酝酿了怎样的惊涛骇浪,‘逝者如斯夫’,时间就在悄然无声中逐渐远去……”

学者高尔基认为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表。学生若能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解读散文语言,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求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此时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表达,学生就能再现美、创造美。

五、立观,树立生态观念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要促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若能引导学生阅读和环保有关的散文作品,就能促使学生逐步端正自己的思想,树立生态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在阅读《猫》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说说文章中一共描写了几只不同的猫,它们和作者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作者对它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在阅读中,学生逐步有了感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对最后一只小猫的描写,作者写了这只小猫被冤枉,他的心中有浓浓的愧疚感。我觉得作者是一个善良的人,他针对人类和动物的关系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样才能让生活更为和谐。”学生又回忆了自己曾经读到的作品,发现有不少作品都展现了类似的主题,如《树林、父亲和鸟》《珍珠鸟》等作品都展现了类似的中心思想。此时鼓励学生思考:“除了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以外,你觉得人类还应该拥有哪些正确的生态观念,尝试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入手,写写自己的感受。”有学生就从“垃圾分类”这个内容出发,写了自己对保护环境的认识。

在阅读精彩的散文作品后,学生认识到有不少作品都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对生命的关照。此时学生会主动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思考要怎样保持和谐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学者徐林祥在《语文美育论》中提到语文的美育教育要摆脱仅仅通过阅读提升审美能力的狭小范围,应该从多种不同的维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促使学生发展完美的人性。在组织学生阅读精彩的散文作品时,也要注意这一点,不仅要引导学生品读文字之美,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自主创造美,更要引导学生积极感悟,促使学生完善美的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提升审美修养,成为有思想的人。

猜你喜欢
情怀美育散文
论公民美育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赣鄱情怀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教师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