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文化和旅游部于2月25日印发《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恢复开放工作指南》,国家文物局于2月27日出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文博单位恢复开放和复工的指导意见》,指导公共文化机构和文博机构分区、分级、分类、有序恢复开放。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各项政策指引下,各地陆续出台公共文化机构和文博机构恢复开放指南,对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场馆防控工作、群众进出场馆管理等作出了明确指引。目前已有部分机构恢复开放,广大群众得以在安全环境中享受文化大餐。
3月2日,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文物局联合发布“四川省公共文化场馆有序恢复开放工作指南”,指导全省范围内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科学有序恢复开放。目前,成都市文化馆已恢复开放,该馆采取严格限流措施,要求预约入馆,每天进馆人数不超过100人,同时段30分钟内限定进馆10人。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印发了《贵州省公共文化场馆及文化和旅游企业有序复工工作指南汇编》。目前,省内各地公共文化机构和文博机构积极有序恢复开放,比如贵州省图书馆3月1日已恢复开放,但是儿童绘本馆、自修室等暂缓开放。
还有多个省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月28日印发“山西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恢复开放工作指南”,要求分区域分项目逐步恢复开放,对不符合开放条件的场地、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活动项目等,应暂不开放;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也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各单位按照“一县一策、一馆一策”原则,有序推进恢复开放工作;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已推动青海省文化馆、青海省图书馆有序开放。
在相关政策指引下,各地文化机构和文博机构积极制定方案、储备物资、调动人员,筹备恢复开放工作。
上海历史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场馆恢复开放工作,根据方案,上历博将实行分区域分项目开放。日前已委托相关机构对馆内展品、展区进行防疫评估。开馆后,位于东楼1至4层的基本陈列展全部开放。参观时间调整为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并实行实名制参观。上历博还制定了人流高峰应对举措,将根据每天的客流量变化,严格控制入馆的上限人数和瞬时承载人数,一旦超过瞬时承载量,就立即暂停入馆。
福建省艺术馆非遗管理办公室主任何微说,作为福建省艺术馆对外开放的展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已制定了恢复开放的实施方案。由于该博览苑位于5A级景区福州三坊七巷区域内,恢复开放后疫情防控面临很多挑战,除了做好各项防控措施外,还要坚决做好防止境外输入。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介绍,目前已全面做好了开馆准备,针对恢复开放工作制定完善了预案和应急预案。同时制定了观众限流和预约参观措施,并要求观众进展馆前必须接受体温检测、手部消毒和出示“山西健康码”。馆内茶社、商品部等暂不开放,以保障防控安全。山西省文化馆副馆长董雯介绍,近期将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开馆,但会对入馆人数和活动项目进行限制。“只开放一些可以戴口罩进行、人员参与不多的活动,比如琵琶弹奏、舞蹈、书法等项目。”将继续丰富在线课堂内容,开通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在线课堂。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以及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恢复开放指南,业界人士积极展开思考和谋划,从而更好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
河南博物院院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马萧林说:“现阶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要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不到最后一刻不轻言胜利。二是根据中央部署,结合属地要求,针对开放后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前安排部署,制定细致的开放方案,在观众和职工的健康监测、人员出入信息登记管理等方面采取严格措施,同时做好突发预案。三是为观众提供健康安全卫生的参观环境,合理控制观众流量,保持合适参观距离,定期进行卫生消杀。”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党办主任马海亭表示,部分地区的景区、文化场馆等逐步对外开放,这对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但要注意的是,防控这根弦不能放松。建议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做细恢复开放工作,重点加强客流管控,避免人员大规模聚集;充分发挥网络服务功能,采取网上直播形式,让观众足不出户线上参观。
安徽亳州市文化馆馆长吴磊认为,线下有序开放,线上服务不停步。线下要周密部署,充分预估风险,提前设立临时隔离观察区、安排专人负责引导人流。线上应继续开展线上文化公益课程,确保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及时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