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情感张扬
——以《赤壁赋》教学为例

2020-02-23 15:31
语文天地 2020年10期
关键词:赤壁赋张扬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在所有的高中学科中最为突出,而人文性侧重于强调对情感内容的宣泄与张扬,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启迪是一个颇值得深究的问题。学生语文情感的张扬,应当和常规语文教学是相伴相生的。也就是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情境,为其奠定坚实的情感附着基础,也就是要做好基本教学内容的认知引导工作,接下来在情感张扬方面下足功夫,使学生进入到因思维启发情感、以情感回馈思维的理想状态。现以宋代文人苏轼的《赤壁赋》教学为例,对此问题进行简要说明。

一、情感氛围的先期创建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学氛围如何,会对教学整体基调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教师需要注意到循序渐进原则的落实,本着润物无声的原则,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情感自觉激发平台,使其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感受到良好的生活情趣,对文章的情感形成初步的印象。惟其如此,学生才有可能和作者一道,共同在文章本体中发现情感的妙谛。在此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是主动承担起情境创设的责任,让作者所欲表达的情感能够据此更顺畅地传达到学生心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在意境。

对《赤壁赋》一类的经典作品而言,通读全文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先期创设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首先采取引导齐读的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对字词进行初步感知,接下来再使学生在诵读中发现情感主线,分析作品从喜到悲再到喜的情感思路。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对文本产生初步的情感印象。当然,这种印象是模糊而主观的,未必准确,但无论如何,能够形成印象,都将使接下来的深入学习过程受益,也将使教师的后续引导变得有章可循。

二、基础知识的合理把握

在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做的指导与启示工作很多。在讲授《赤壁赋》时,最为有效的做法是字词指导与提问引导两种。

首先,把握字词是情感张扬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赤壁赋》这样的经典文言文作品而言更是如此,它不但是常规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情感氛围创设的基本因素。也就是说,只有在保证学生理解以字词为基础的文章大意前提下,才有可能让文章情感的理解与张扬顺势实现。而怎样以更为巧妙的形式引领学生掌握字词呢?笔者的观点是,可采取一些小游戏的融入策略,如在《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为两个大组,参与字词抢答的比赛,也可以要求学生基于教师提出的几个关键词,如“属”“冯”等,进行自主思考,分析其基本含义和深层内涵。此时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情感的顺畅,教师应当避免使用逐字逐句翻译文章的做法,那样很容易造成学习过程的繁冗复杂,导致情感体会的时断时续,不成体系。

其次,教师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提问引导机会,同样属于合理把握教学基础知识的有效做法。为此,教师可以把文本的内在因素挖掘出来,让学生在提问中从基础知识导向情感体会。在面对《赤壁赋》一文时,学生可能会对前面所述及的从喜到悲再到喜的情感思路产生疑问:从喜到悲的转折点是什么?从悲到喜的转变又是源自什么动因?教师可要求学生找出关键句子作答。当学生找到以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在如此良夜美景之下,客人吹出悲怆的箫声,原因何在呢?他是一个低情商的人吗?他不懂苏轼的心理吗?类似的问题,在学生基本了解文章意思之后,可促使其做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把作品情感和自己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命运。

三、认知共鸣基础上的情感张扬

在前面合理的情感氛围创设之后,学生将从对文本基础知识的把握顺利过渡到对情感的体会环节,而在此之后,教师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以认知共鸣的视角帮助学生实现最终的情感张扬。这一步骤和前面的情感氛围创设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学生语文情感的深化和张扬。

具体的做法则不必强求一致,以适应学生需求,与学生认知习惯相符为佳。在教学《赤壁赋》一文后,如果学生对于文章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于其中的内容取得了普遍的共识,那么,教师便可以不失时机地使学生闭目凝神细思其中的一些场景,从而从个性化的角度感受作者及作品人物内心,像讲解后面苏轼和客人的对话之时,学生可想象自己正面对眼前的大江东去,头上的明月一轮,从而对苏东坡的观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产生深深的认同感。

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认知共鸣基础上的情感张扬过程中,自己的语言对于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即便是同样的情感提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也会在学生心里泛起不同的涟漪。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背景、作者的心态。比如教师可以抓住《赤壁赋》中的一个关键词“美人”,提示大家对该词背后的深意进行探索:“在看到‘美人’这个词时,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位大诗人,哪首经典作品?没错,是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在《离骚》中,屈原喜欢以香草美人作比,突出其拳拳爱国情怀,那么《赤壁赋》里的美人,是否也有隐喻呢?”教师做出这样的引导,将会让学生对于苏轼内心的情感多一分感受和理解。

当然,为了保证学生情感张扬的效果,教师还需要在基本教学环节完成之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释放机会,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彼此讨论。为保证思考和讨论的效果,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鼓励,使其释放情感的过程更加自然,并且让前面所营造的友善情感认知环境持续下来,给学生的认知升华铺平道路。例如,当《赤壁赋》的基本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依然要强调文章从喜到悲再到喜的主线,使学生明确作者情感的变化,并思考开头的喜和结尾的喜有何区别。学生思考之后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公布在课堂之上,教师会欣喜地发现学生情感个性的张扬效果非常理想,比如有些学生发现了作者思想境界的升华,还有些学生将作者思想的变化与禅宗“看山”的三重境界联系起来,情感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

大量教学实践可以证实,对于一篇文章的习得与感受来讲,情感体会是相当关键的一环,它是学生对文章进行系统把握的要点所在。也就是说,学生之所以能够对一篇文章所欲表达的内容产生共鸣,感同身受是必然的要求。为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先给学生提供可供情感张扬的情境,接下来在基础知识的习得方面,让学生接受适时与必要的方法指导,最后,顺其自然地衔接基础知识与作品情感认知环节,以文本的趣味和精彩之处启迪学生的情感。

猜你喜欢
赤壁赋张扬基础知识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赤壁赋
清律的基础知识
爱,无须张扬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The Brief History of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魔高一丈 就要张扬 Ducati XDiavel
苏东坡《前赤壁赋》
掌握基础知识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