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家训内容特征及现实意义

2020-02-23 14:06刘青山崔美艳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治学左宗棠家书

刘青山 崔美艳

(1.长沙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2.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陕西 咸阳 713800)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湘军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晚清重臣,左宗棠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勋。除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业绩外,其在家庭教育的成就也为人称道。通过研读左宗棠家书发现,左宗棠的家训思想既有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又有因人生阅历而生发的创新,对当今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仍有应用价值。

1 左宗棠家庭成员与家书概述

1.1 左宗棠家庭成员

左宗棠家书的寄送对象包括岳母、夫人、3个儿子及其仲兄、2 个侄儿,故有必要先了解左宗棠的父母及兄弟。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曾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因家贫,长年在外教私塾以养家糊口。左宗棠的母亲余氏,生有三子三女,三子名为宗棫、宗植、宗棠。左宗棫年仅二十几岁离世,有子世延。左宗植(1804-1872),字景乔、仲基,道光举人,学识渊博,曾任桂东教谕、内阁中书,先后主讲澧阳书院、石鼓书院;生有二子,长子左浑、次子左澂。

再看左宗棠自己的家庭:左宗棠于道光十二年(1832)成婚,因家贫,入赘妻家。夫人周诒瑞,字筠心,湘潭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左宗棠以岳母周太夫人命,将周夫人侍女张氏纳为侧室。左宗棠与妻妾共生有四子四女。长子孝威,字子重,号霖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生,周夫人出;同治元年(1862)举人,以父荫赐兵部主事;同治十二年(1873)病逝于长沙。另外三子均系张夫人出:次子孝宽,字子栗,道光二十七年(1847)生,府学附生,以父荫赏员外郎衔;三子孝勋,字子建,咸丰三年(1853)生,恩赏主事;四子孝同,字子异,咸丰七年(1857)生,以荫恩赏举人[1]。

1.2 左宗棠家书

左宗棠家书收录有多种版本,现以岳麓书社2009 年版《湖湘文库》甲编《左宗棠全集》(刘泱泱等校点)中搜集的家书数量较多。其中,《左宗棠全集》第十三册收录家书163 封,第十五册收录家书50 封,合计213 封。

按家书寄送对象分类:岳母周太夫人6 封,夫人周诒瑞27 封,仲兄左宗植9 封,侄儿左澂、左世延各1 封,其余169 封均写给儿子们。左宗棠与妻子周诒瑞十分恩爱,伉俪情深,寄给她的书信占总数的13%。他对4 个儿子学习与成长尤为关心,写给儿子们的书信占总数的80%,169封寄子书其中包括孝威109 封、孝宽15 封、孝同9 封、诸子(威、宽、勋、同中二人或以上)36 封。孝威是长子,又是嫡出,左宗棠自然对他的期许很高,希望孝威能立志成才,做弟弟们的表率。

按家书寄送时间分类,家书撰写时间从道光十三年(1833)至光绪九年(1883),即左宗棠年22-72 岁期间,跨度长达五十年。若按照皇帝年号划分,全部家书可分为4 个时段,即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第一时段,道光十三年至二十九年:在此期间,左宗棠曾三次赴京参加会试,均无功而返。科场失意,故而他潜心经世之学,尤其爱好舆地研究;写给岳母6 封、周夫人13 封、仲兄左宗植5 封,共计24 封家书。第二时段,咸丰二年至十一年:左宗棠主要与太平军作战,保卫大清江山。在此期间,写给周夫人10 封、孝威及其弟弟30 封、侄儿左澂1 封,共计41 封。第三时段,同治元年至十三年:左宗棠镇守西北,平定捻军及回民军。期间,写给周夫人4 封、仲兄左宗植4 封、孝威及其弟弟104 封,共计112 封。第四时段,光绪元年至九年:左宗棠进军新疆,收复失地;写给孝宽及其兄弟35 封、侄儿世延1 封,共计36 封。

2 左宗棠家训内容特征

左宗棠的家书主要叙说了其在外的仕宦经历、治学的心得体会以及治家的具体要求等。其家训内容涉及治学、齐家与做官等方面:关于治学,他阐述了修身进业、经世致用的治学目的;关于齐家,其提出了崇俭广惠、谦恭礼让的治家理念;关于入仕为官,其表达了清廉自守、忠贞爱民的高尚情怀。

2.1 修身进业、经世致用的治学目的

2.1.1 治学的目的与功效

左宗棠常对子侄谈及读书的目的:“只要尔读书明理,将来做一个好秀才,即是大幸。”[2]告诫儿子说:“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断不许少有回护,断不可因循苟且,……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耻笑。”[2]读书明理、修身进业,是他对孝威兄弟们的要求。

左宗棠认为读书是为了明白事理,而不是为了求得科场功名。他说:“所贵读书者,为能明白事理。学作圣贤,不在科名一路,如果是品端学优之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贵。”[2]并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尔父二十七岁以后即不赴会试,只想读书课子以绵世泽,守此耕读家风,作一个好人,留些榜样与后辈看而已。”[2]他三次参加会试落地,灰心失意,二十七岁后放弃科考;自然也不愿儿子们效仿自己,困顿科场。孝威在参加乡试前,又说:“尔今年小试,原可不必,只要读书明理,讲求作人及经世有用之学,便是好儿子,不在科名也。”[2]提出掌握经世有用之学胜于获取科场功名。

关于读书的功效,左宗棠说:“读书能令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固,盖义理悦心之效也。若……徒然揣摩时尚腔调而不求之于理,如戏子演戏一般,上台是忠臣孝子,下台仍一贱汉。”[2]他认为读圣贤书,领会了其中蕴涵的儒家经义,就能让人身心愉悦;而学了圣贤义理后则应践行,做表里如一的人。

左宗棠对当时八股文的科考方式提出了质疑:“近来时事日坏,均由人才不佳。人才之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且人生精力有限,尽用之科名之学,到一旦大事当前,心神耗尽,胆气薄弱,反不如乡里粗才尚能集事,尚有担当。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此我阅历有得之言,非好骂时下自命为文人学士者也。”[2]他作为晚清湖湘经世学派的代表之一,认为八股文只会培养庸下无能之才,激烈批评了当时的科场制度。

2.1.2 关于治学的态度与方法

左宗棠认为“读书作人,先要立志”[2];“志患不立,尤患不坚”[2];在立下坚韧之志后,“读书更要勤苦,何也?百工技艺及医学、农学,均是一件事,道理尚易通晓。至吾儒读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然后施为有本。”[2]他认为百工技艺等行业道理简单,易于学会;而读书是最难的事情,需要刻苦用功、勤奋钻研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长子孝威七岁时,左宗棠就给他写信,说:“尔近来读《小学》否?《小学》一书是圣贤教人作人的样子。尔读一句,须要晓得一句的解;晓得解,就要照样做。”[2]《小学》由南宋朱熹编撰,是古代家训重要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儒家仪礼,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品行。左宗棠重视传统伦理道德的学习,教导儿子读古代圣贤书。同时,他推行理解记忆、注重实践的功效,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读书需要讲究方法,左宗棠说:“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2]又说:“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务在从容涵咏以博其义理之趣,不可只做苟且草率工夫。”[2]他以治军、打仗类比读书、应试,说明学识是通过日积月累而来的。“用兵最贵节制精明,临阵胜负只争一刻工夫。譬如在家读书、作诗文、习字是平时治军要紧工夫,而接仗不过如入场就试耳。得失虽在一日,而本领长短却在平时。”[2]为了能专心攻读,他要求儿子减少不必要的应酬,说:“读书用功,最要专一,无间断。……同学之友,如果诚实发愤,无妄言妄动,固宜引为同类。倘或不然,则同斋割席,勿与亲昵为要。”[2]上述家书中提到的读书“三到”、专静纯一、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等治学方法,言语浅显却内涵深刻,是左宗棠多年治学的心得。

2.2 崇俭广惠、谦恭礼让的治家理念

2.2.1 崇俭广惠

左宗棠在家书中多次阐明其治家理念,如“家世寒素,……故子弟多朴拙之风,少华靡佻达之习,……近颇连姻官族,数年以后,所往来者恐多贵游气习。”[2]其提倡简朴的家庭生活,反对奢华、轻佻、骄纵的不良习气。在家庭用度方面,说:“用财有道,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寻常酬应则酌于施报可也。济人之道,先其亲者,后其疏者;先其急者,次其缓者。待工作力役之人,宜从厚偿其劳,悯其微也。广惠之道,亦远怨之道也。”[2]此年左宗棠四十四岁,出仕不久,提出“崇俭广惠”的治家方略,即自奉节俭,待人厚实。“广惠”是采取先亲后疏、急缓有序的办法,其符合儒家爱有差等的伦理观念。而对待地位卑微的弱势群体,则厚赏其劳,展现其仁爱厚道之心。

左宗棠晚年官至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廉俸多达数万两,但每年寄给家人用于日常开销的花费仅二百两,其绝大部分收入均捐献出去。他捐银广惠的对象,既有宗亲、朋友、僚属,也有众多的贫寒学子和广大的受灾百姓;不只限于一般亲朋往来的馈赠,更多的是用于社会公益、慈善与赈济[3]。他在《与孝威》信中明确说:“付今年薪水银二百两归……尔曹年少无能,正宜多历艰辛,练成材器。境遇以清苦澹泊为妙,不在多钱也。”[2]教育儿子们过俭朴的生活,经历艰辛,磨炼成材。

2.2.2 谦恭礼让

谦恭礼让本是传统美德,指与人交往时守礼仪,尊重他人,懂得谦让。左宗棠常要求儿子们谦恭礼让。孝威考中举人,他寄信说:“尔竟幸中三十二名,且为尔喜,且为尔虑。……尔宜自加省惧,断不可稍涉骄亢,以贻我忧。……当得意时最宜细意检点,断断不准稍涉放纵。……无论稠人广众中宜收敛静默,即家庭骨肉间,一开口,一举足,均当敬慎出之,莫露轻肆故态。此最要紧。”[2]金榜题名、科场得意时刻,都是异常兴奋、喜悦的。左宗棠却告诫孝威切莫骄亢、放纵、轻肆,尤其在众人面前须注意收敛、保持低调。

左宗棠对当时轻薄狂傲弟子进行批评,说:“近时聪明子弟,文艺粗有可观,便自高位置,于人多所凌忽,不但同辈中无诚心推许之人,即名辈居先者,亦貌敬而心薄之。举止轻脱,疏放自喜,更事日浅,偏好纵言旷论;德业不加进,偏好闻人过失。好以言语侮人,文字讥人,与轻薄之徒互相标榜,自命为名士,此近时所谓名士气。”[2]他十分讨厌轻狂恣肆的所谓名士气与公子气,要求子侄辈引以为戒;并以自己为例,告诫孝威兄弟不可狂傲:“吾少时亦曾犯此,中年稍稍读书,又得师友箴规之益,乃少自损抑。每一念及从前倨傲之态、诞妄之谈,时觉惭赧。”[2]左宗棠敢于面对子侄辈剖析自己年轻时的缺点,体现其坦荡磊落的襟怀。

建设和睦家庭亦需谦恭礼让。侄儿左澂娶胡林翼妹同芝为妻,左宗棠寄信谈及家庭建设,说:“妃匹之际,爱之如兄弟,而敬之如宾,联之以情,接之以礼,长久之道也。始之以狎昵者,其末必暌;待之以傲慢者,其交不固。知义与顺之理,得肃与雍之意,室家之福永矣。”[2]这一段精彩的议论,阐明夫妻相处之道:夫妻之间,应相爱相敬、以情相连、以礼相待,婚姻才能长久;两人过于亲昵而不庄重,容易走向分离;怠慢与缺乏必要的尊重,则爱情不牢固。夫义妻顺,是家庭兴旺的基础。肃雍和鸣,家室才会和谐、和睦。

2.3 清廉自守、忠贞爱民的高尚情怀

左宗棠入仕后,大部分时间奔波在外,家书中曾多次谈及仕宦与军旅生活,表达了其清廉自守、忠贞爱民的情怀。

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左宗棠领兵击败太平军李世贤部,清廷诏授太常寺卿等职[2],他在家书中说:“乐平诸战上荷褒奖,并拜尚方诸赐。一介寒生忝窃至此,且感且惭。”[2]又说:“我以一书生谬忝戎务,频年忝窃非分,荐擢京卿,……国恩高厚,报称为难。时局方艰,未知攸济,亦惟有竭尽心力所能到者为之,期无负平生之志而已。”[2]表达了对咸丰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与竭尽心力报效朝廷的忠诚。同治元年补授浙江巡抚,在家书说:“正月十七日接奉补授浙抚之旨,从此责任益重矣。……然自忖才力渐钝,精神渐耗,恐不能仰副圣明之望。如何,如何!”[2]随着战功累积,左宗棠官职日升,感到责任更大。

左宗棠的廉俸数额巨大,但他从不领取大笔资金以备私用,而是存放于藩库用于公需调拨,或并入楚军粮台以充军饷,或存于营务处以应赈济灾民所需[3]。每笔经费使用均公开透明,这在家书中也能印证。如在同治元年八月《与孝威》书中说:“付今年薪水银二百两归。念家中拮据,未尝不思多寄,然时局方艰,军中欠饷七个月有奇,吾不忍多寄也。”[2]左宗棠位高权重,却能清廉自守,是当时十分难得的清官。

咸丰帝病逝后,左宗棠在家书中说:“现在主少国危,左右之人未必能肩此艰巨,时局殆不堪设想,且各尽其心力所能到者为之,求无负吾君以负平生耳。”[2]抒发了他在艰难时局下的担当精神。任浙江巡抚时,又说:“目睹浙民流离颠沛之苦、疾疫流行之惨、饥饿不堪之状,无泪可挥,真是一刻难安耳。”[2]目睹流民的惨痛生活,悲伤不已的左宗棠表达了忧民的高尚情怀。

3 左宗棠家训的现实意义

3.1 现代学校教育方面

3.1.1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左宗棠的治学理念对现代教育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正确的学习观念包括合理的学习目的、高效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内容。左宗棠提出的治学心得,如读书“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专静纯一的学习心境、从容涵泳的领悟方法、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等,对现代教学活动仍有指导作用,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学习目的而言,左宗棠反对八股文式的科考制度,提倡经世有用之学,对当今教育政策的制定有着启发意义。学以致用一直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基础教育领域,反对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建立多元性的教育评价机制,其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在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能为各行各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3.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左宗棠性情豪迈,志趣高远,二十四岁时书联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2]他在寄侄儿左澂的信中说:“尔气质颇近于温良,此可爱也,然丈夫事业非刚莫济。所谓刚者,……任人所不能任、为人所不能为,忍人所不能忍。志向一定,并力赴之,无少夹杂,无稍游移,必有所就。”[2]鼓励侄儿树立远大志向,并针对左澂偏于柔弱的性格,教以刚毅而纠正,其所言体现出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湖湘精神。

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为子侄辈树立了一座丰碑。他为国尽忠,领兵作战足智多谋;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据《清史稿》记载:“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4]与他同时代的彭玉麟,对他有极高的评价:“忠君爱国,直做到全始全终。”[1]在当今时代,学习左宗棠的爱国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为国尽忠、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

3.2 家庭教育与建设方面

3.2.1 有助于促进子女的身心健康

左宗棠在家书中反复告诫孝威兄弟,要注意日常行为规范,做到品行端正。同时,他十分挂念家人的身体健康。长子孝威体弱多病,左宗棠来信问:“尔近来病已全愈否?客中闻尔病,忧思颇切。……尔体质颇弱,药饵调理固不可少,然安心静养尤其所急。日间随意写字看书,不必久坐久读也。”[2]又如:“尔身体尚未复元,凡百宜知保爱,毋贻我忧。……读书亦可养身,只要有恒无间,不在功课之多。”[2]显露出作为严厉父亲内心慈爱的一面。

左宗棠认为,读书重要,保养身体也重要。会读书的人,既能养性,亦可养身。现代不少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焦虑、焦躁情绪,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不停地送子女上各种培训班等。在短期内,子女们的学习成绩与各项技能虽有显著提升,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成长与发展有害无益。过犹不及,凡事贵在适度,在学习上亦应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才有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

3.2.2 有助于建设温馨和睦的家庭

建设和睦家庭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家庭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从左宗棠的家书可以判定其家庭是温馨和睦的。他写给周夫人的信较多,内容亦丰富,涉及修身与治学心得、家庭琐事、在外的交游经历与仕宦升迁,甚至于国家大事,均一一细说。在写给儿子们的信中,关心儿子们的学业进展与身体健康,又嘱咐儿子们在家孝敬其母,如咸丰十年《与孝威》中说:“尔年幼弱,诸弟更小,须一切禀母命行之。”[2]在与亲朋邻里的交往中,左宗棠秉持崇俭广惠、谦恭礼让的治家理念,宁可自家节俭,也要馈赠、接济他人,待人诚恳谦和,其宗亲邻里关系融洽。

另外,左宗棠对夫妻关系有着深刻的见解。传统伦理道德提倡“夫义妻顺”,意指为夫者以恩义待妻,为妻者对夫顺从。过去多强调为妻的义务,却忽视了为夫的责任。实际上,夫义是前因,妻顺才是后果。又如“夫为妻纲”,“纲”本义是提网的总绳,引申为行为规范,要求丈夫做妻子的表率,要率先垂范;又引申为“领”,即要把妻子领上道,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左宗棠在寄侄书中说:“妇女之志向习气皆随其夫为转移,所谓一床无两人也。”[2]他强调为夫者作为家庭支柱,应有担责意识,其行为应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夫妻之间,只有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才能白头到老、幸福长久。

左宗棠的治家理念有助于现代家庭建设,值得继承与发扬。家庭成员均懂得感恩、谦让,互相体贴关心,勤俭持家,善待亲朋邻里,这样的家庭必然温馨和睦。

猜你喜欢
治学左宗棠家书
清晨忆家书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一封家书
分期付款
一封家书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教授治学:追逐权力还是捍卫权利?
恩格斯军事治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