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思想”专题教学设计与思考

2020-02-23 14:06阳素云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

阳素云

(邵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增强了人民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了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思想对于增强人民对中国历史、中国精神、中国故事的了解,增强对国家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党的文化建设为党和国家深化改革系列理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提供了充分自信。

1 专题教学内容梳理

党的文化建设思想是高校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知识点。本研究中的专题教学拟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根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相关教材内容,转换形成“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党的文化建设思想”专题教学的特有逻辑体系。

本专题依据历史发展轨迹,将70 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实践分为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3 个历史时期,选取3 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工作重点,如重要言行的提出、重大理论的出台、重大战略的部署,通过对其背后深层文化的复杂影响进行具体考察,以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进行批判、利用、继承、弘扬、改造和创新文化的历史概貌,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改造者。

1949 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迎来了崭新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掌政权的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中。这个时期的社会建设举步维艰,但中国共产党顶住了层层压力,先是以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示精神为指导,发起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中心任务,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过去时,又提出了“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这些策略的实施,使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进展十分顺利,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这种社会发展形势下,中国的文化建设也有了发展变化,社会主义文化开启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建设起步之初,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建设的指导,就是一个非常明确而坚定的重要原则。”[2]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得到大力加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得以大力实施,正确处理学习外国文化和创新中国文化的关系提升到新的认识阶段,文化建设理论不断加强,文化工作队伍不断壮大。

1956-1966 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党的八大,毛泽东在政治上主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发展上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八届十中全会以后,虽然政治上受“左”的思想影响,但全党和全国人民并未停止调整国民经济,而是继续发展生产。当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时,党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但遗憾的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这个计划未能付诸实施。这个时期的文化建设,仍然坚定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思想文化战线中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尖锐,并且随着政治斗争的发展,党的路线和政策明显被加之于各种文化宣传之中。针对这种政治和思想影响,20 世纪60 年代初,国家颁布了“文艺八条”,以调整相应的文艺政策。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因掺杂着政治、经济和文化认知等问题,显得相当错综复杂。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历史,继而寻求转型之路。自此开始,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的改革开放涵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从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相继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体特区的建立和长江、珠江、闽南经济开放区的开发,一系列的改革开放动作、理论创新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解放,战略部署推动了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成功转变。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充分做好了融入国际社会的准备,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日益融合。进入21 世纪,中国更是创新发展理念,开辟了新的发展模式,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想,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这些重大举措和改革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主义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史亦是一部中国文化谱写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独具特色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均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文化发展的基调和旋律,始终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遥相呼应。

2 专题教学设计

本专题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融合进行,把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实践划分为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三个历史时期(三个时期的历史划分依据参见《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在宏观的历史实践中寻求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脉络。

2.1 专题教学讲授阶段

专题教学的讲授阶段是教学思路的课堂体现,需从3 个方面对专题教学内容进行糅合整理,以便学生能够在全面宏观的历史实践中找准7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思想的轮廓和文化建设自身的概况。一是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工作具有延续性。新中国成立伊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建设思想的指向十分鲜明,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方针,还是改革开放以来贯穿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创建之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均体现出立足国情之上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成长、变化、创新、成熟的科学逻辑。二是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认识、对待文化建设具有价值性。“从70 年前的贫困落后,到进入新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历史发展表明,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思想的前瞻性和优越性,使文化制度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在70 年的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思想,凝聚了磅礴的精神力量,助推道德建设的持续向上,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成为中国之治的力量和源泉,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智力支持。三是在70 年历史视野中,正确认识、对待文化发展仍需理性思考。尽管新中国成立70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发展成就斐然,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准确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准确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态势和中国所面临的全新机遇和挑战。”[4]但仍要清醒认识到,新时代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何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总结建设经验,直面时代机遇与挑战,才能服务于当前的“中国之治”。如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社会变革思想,不断选择经济发展突破口的同时强调精神文明发展,不断满足民生需求和体现民生思想。新时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法治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精准扶贫、大国崛起蓝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治国安邦的理念,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为此,文化建设如何保持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的融合,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做到实事求是,批判性继承与借鉴,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力,需要我们深思。

2.2 专题教学深化阶段

专题教学的深化阶段是整个专题教学的关键。新中国成立的70 年,是中国共产党认识、批判、继承、弘扬、改造、创新中华文化的70 年,是文化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壮大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思想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导致文化发展过程的多样曲折,因此要引导学生认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70 年的历史实践。但由于历史主题、社会环境和基本国情的不同,中国共产党对其有一个逐步深入、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要了解这个历史过程及过程转化的原因、经过,需要在专题教学中寻找大量文献作支撑,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搜集、发现和利用,证明中国共产党长达七十年的时间跨度中文化建设思想展开的复杂过程。大量搜集、整理、利用档案资料是专题教学面临的较大困难,为此在专题教学的深化阶段,教师可通过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公众号,为大学生提供文献支持,指导大学生在网站资料中寻求70 年来文化建设的真实案例、进程以及演变,学生既可以通过已有的图书搜索引擎找到专题教学的相关内容,亦可进一步结合公众号的资料,进行有条理的归纳总结。从掌握资料到整理资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将得到提高。

2.3 专题教学提升阶段

专题教学的提升阶段是专题教学的重要环节。专题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形式,其特点是围绕专题进行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解,是打破现有教材的大体系,却不脱离大体系去建立几个既相互关联又独立的小体系。“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思想”专题设计从文化建设的新角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伟大辉煌而又充满波折的历史。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以教促研,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野和思路,创新研究的理念与方法,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学术支持。文化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开一定的社会结构体系,文化就无所适从。因此,在专题教学提升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理论进行地方调研,在地方社会结构中了解文化思想所形成的理由,如通过考察地方文化管理部门,了解地方文化在不同年代的建设状况;多方采访社会各阶层,了解地方文化发展风俗。从了解70 年来文化建设及其影响的现实情况中,掌握地方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撰写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真实详实数据支撑的调研报告。

2.4 专题教学巩固阶段

专题教学巩固阶段是专题教育的特色所在。专题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知、情、意、行的综合体现。通过“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思想”专题教学,要求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历史文献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将按照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予以归纳整理,达到知识的巩固深化。同时,要在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整理之中,进行基本经验总结,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经济的复兴,更是精神的复兴、文化的复兴。”[5]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凝练思想,立足已掌握的资料,从社会发展规律、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制度设计等方面提出感想、做出设计,畅想中国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提供青年一代的思路,并撰写成“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的对策建议”等调研报告,选出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在校内外展示并作专场报告。这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政治意识,关心国家社会发展动向,升华思想境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能较好地将思政教学效果落到实处,也是专题教学的最终旨归。

3 专题教学思考与建议

本专题教学研究涉及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70 年,时间跨度大、内容多,对党内不同群体、不同事件影响不一,如果按照文化建设的历史完整顺序娓娓道来,不能呈现出本质和重点,亦将使专题讲授相对分散,缺乏深意和新意。对此,内容设计应抓住每个历史时期的主题,分析这个时期内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理论创新、重要人物社会实践、重大战略出台背后的深层文化动因,使讲授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一段历史”和“一个公众号”实际是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党在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在文化建设思想方面发展变化的内因及表现,是对已有知识的再一次认知,是学生知识结构的清理和搭建。但在思政教学中,学生如果对知识的理论架构认识不够,须对与实际相联系的理性认识进行升华,教师可采用“一段采访”和“一篇报告”的方式把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感知串联起来,经过概括总结而升华,形成一个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过程。这种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相互作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对知识的牢固掌握,思维和能力均得到有效体现和发展。因此,为衔接好整个专题教学,教师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3.1 教学目的明确化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专题教学的内容是一个连续性的整体,教师在开展教学中,需要明晰中国共产党70 年来文化建设思想发展概貌及基本经验。在对基本经验的总结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认识和实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各项工作的特点、规律受到深层的文化动因和传统影响。同时也要使学生理解,即使是同一时期,社会发展的现实、不同领导人的思想差异,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教育、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内容,均将影响文化建设的发展,因而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往往与历史有着复杂的关联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必然要考虑时代主题和历史需要,必须与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制度变革相适应。

3.2 教学内容的精确性

专题教学中必然要求对教学内容透彻梳理,对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精准把握,源自于对各个社会历史时期文化建设内容的整体分析。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强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彻底批判旧的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批判传统的封建文化才能赢得自己的合法性,但批判不能彻底、简单地否定,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遵循思想改造的客观规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发掘传统的治国理政智慧,重视民众呼声,关注民众利益,调动民众积极性。党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尽量避免其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中国梦、大国崛起蓝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都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鲜明体现。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多样化关系。

3.3 教学空间的开拓性

专题教学的目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思想”作为专题教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对党的文化建设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6]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了解和系统研究,进一步挖掘党的文化建设思想,从更宏大的历史视野把握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不断总结经验,以引导学生树立更大层面、更高层次、更深根基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