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智慧学习空间的高中英语与思政融合教学探究

2020-02-23 13:46赵朝阳计霄雯
英语教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育人

赵朝阳 计霄雯 赵 明

引言

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出台。新时代对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普通高中英语教育过程融入思政教育符合时代要求,是时代所需。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实现路径。面对新文件、新要求及新变革、新局面,如何有效运用智慧学习空间将英语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以有效培养具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人才是一个亟待思考并实践的课题。

一、高中英语与思政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还存在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脱节的问题,部分学生缺乏学科学习热情,思政学习意识不够强烈。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符合时代需求及课标要求的行为。

《课程标准》明确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在学科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育人使命,同时对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加以强化,对其育人目标及路径予以描绘。

第一,《课程标准》就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性质有如下描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同时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并指出英语教育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通过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着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和推动者(教育部 2018)

以上论述充分体现了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教师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性质透彻理解后的重要举措,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第二,《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育人观作出明确解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 2018)。

梅德明(2018)对比该目标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描述,指出《课程标准》“将学科育人的立足点、出发点和终结点牢牢地根植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思想”,同时凸显“情怀”“视野”和“能力”三方面的培养,即“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坚持中国基因、坚守中华底色、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全球意识、多元文化意识和中外人文交流意识;发展和提升参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胜任力”。

上述解读及对比揭示了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育人实现路径作出了以下说明:“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指出“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教育部 2018)。

以上阐释说明了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符合英语学科育人实现路径的,既能在过程中达成英语学科育人目标,又能实践思政引导,是一举多得的措施。

二、智慧学习空间的概念及优势

(一)智慧学习空间的概念

学习空间包括线下的物理空间、设施等及线上的网络学习环境。学习空间重构的重要性已日渐凸显,2019年,《地平线报告》将“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列为未来驱动教育发展趋势的技术之一(兰国帅、郭倩 2019)。

在前人相关研究中,大致存在两种对“智慧学习空间”的阐释。其一,“智慧”指聪敏、有见解、有谋略(刘晓琳、黄荣怀 2016)。基于此,线上、线下学习空间须得到合理运用,以使学生发展以“智慧”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这一阐释从教育目标出发,说明智慧学习空间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智慧的人”,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素养的提高和智慧的启发。其二,“智慧”指信息化和智能化(孙聘2018)。基于此,线上、线下学习空间需得到合理整合,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多样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一阐释从教育方式出发,说明智慧学习空间的特点是高度信息化及学生的高度参与度。

以上两种阐释均将重点放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及促进学生的立体化发展上。同时,教育目标与教育方式紧密联系,教育方式的设计是为达到特定教育目标,而教育目标的设定也影响教育方式的选择。有鉴于此,认为运用“智慧”方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智慧的人”,“智慧学习空间”指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活动提供智慧应用服务的教学空间及其软硬件装备的总和。

(二)智慧学习空间的优势

在智慧学习空间中,线上空间是对线下空间的有益补充。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在教学全过程的各个方面提高教学效果。

1.教育更加个性化、精准化。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都可以得到精准把握;根据学生的特征,提供匹配的资源和环境;对于学生的个性问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互动更加多元化、实时化。师生、生生互动更加即时、立体;互动方式更加丰富。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教学效率就能显著提升。

3.反馈更加全面化、科学化。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各项数据都能得到全面采集、科学分析,更有利于教师掌握当前教学效果,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进程更加开放化、灵活化。学生学习的地点和时间更加自由,线上与线下学习、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可以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灵活。

三、高中英语与思政融合教学实践案例探讨

下面结合高中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课程内容,说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智慧学习空间的英语与思政融合教学的一种可能设计路径。

(一)课例总体描述

1.文本分析

文本选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15 Learning Lesson 1 Life-long Learning中的重点课文The Importance of Life-long Learning。文章通过年龄各异的老、中、青三位讲述人,以第一人称记叙亲身经历的方式说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虽然对于课文主题“终身学习”较为熟悉,但对于其重要性还认识不够充分;学生对于当下科技发展情况掌握不够牢固,对于该情况反映出的我国日新月异的进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还没有较清晰的认知,因此对于如何在科技浪潮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做到终身学习还未能展开有效思考。

(二)设计内容在课文教学中的宏观定位

根据整体教学目标及进度安排,教师通过课文教学拟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1.主题语境方面:学生需切身认同终生学习的重要性;

2.语篇类型方面:学生需进一步熟悉记叙文的内在逻辑;

3.语言知识方面:学生需掌握第三条件句的概念、形式及使用;

4.文化知识方面:学生需了解当下世界的巨大变革及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5.语言技能方面:学生需进一步内化猜测词义和推理技能的运用;

6.学习策略方面:学生需熟练使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智慧学习空间,并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基于此,所设计英语与思政融合教学内容有如下定位:学生已通过线下学习方式在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方面达到学习目标,但还需在文化知识、学习策略等方面进一步学习;学生在“情怀”“视野”及“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内化。如将课文教学内容分为微观语言知识及技能、中观主题语篇及语境、宏观文化情怀及能力。本次所设计教学内容属于课文教学进程中偏后部分的宏观模块。从语言教育规律角度来看,所设计教学内容归于语言输入后的输出部分。从学习空间角度来看,所设计教学内容定位在线下集中教学后融合线上、线下多种空间的灵活多元教学。

(三)具体设计思路

通过线下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主题及语言知识后,要求学生课后仔细学习教师在线上准备好的材料并为下次上课发言作好准备。该材料以文本及视听形式呈现,内容为有关2019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世界5G大会等工业革命4.0背景下的新变革、新格局,语言以英语为主,辅以汉语解说。

第二次上课之前,教师通过智能系统及大数据分析并了解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感兴趣话题排行、相关思考及存在的问题等,并作好记录。

第二次课上,教师先要求学生组队沟通感受及想法,特别是材料与话题“终身学习”之间的关系及相关触动。接着,教师请学生上台发言。由于学生事先知道这一安排,部分学生可能已准备好PPT、音频视频等辅助材料。在每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及其他同学可以自由点评。在这一翻转课堂过程中,学生对于当下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及世界的巨大变革有直观认知,能够亲身体会到其蕴含的机遇及挑战,并从内生发出终身学习的原动力。最后,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有学生的表现作总结性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整合师生观点,结合课上、课下及线上、线下内容再次回归主题,强调终身学习的意义。

(四)综合点评

1.体现了智慧学习空间的诸多优势

首先,学生对于线上提供的海量材料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取舍,可以在系统中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轨迹供日后参考,所体现出的学习特征能够得到精准定位。在第二次课即线下课后,学生可以回顾这些线上材料以复习或重新思考其内涵,并将此次学习轨迹与上次学习轨迹进行对比以明确记录自身在线下课堂中的主要收获,这有助于学生清醒认识自身学习进度及偏好。

其次,由于线上学习空间的增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加实时,学生的问题及讨论可以得到更及时的反馈,且反馈形式包括音视频、论坛帖子等各类智慧学习空间可以提供的方式,因而学生在第二次课展示之前已经得到一轮甚至多轮的多样化、多渠道反馈,这有利于他们对该话题展开更深入的思考。

再次,智慧学习空间的智能系统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时长、反馈与问题、学习偏好、学生组队情况等多个维度全面记录每一个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并作数据分析,这有利于教师在第二次课之前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第二次课的教学过程中作出相应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次课上的教师总结及建议也能得到更具针对性的改进。

最后,在智慧学习空间中,学生有关该话题的学习、思考、讨论、反馈、记录等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与生活更加融合,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升,而不是仅仅将视野局限在教材上,还有助于达到“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益加深,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之一。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吴砥、邢单霞,等2018)。

2.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首先,符合《课程标准》的育人观。通过这一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灵活、多次、个性化学习并掌握当下世界互联互通及信息化发展的面貌,能够有效结合线上、线下学习空间,对于我国相应领域发展及相关政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确立“走出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信念,能够更好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简而言之,能够达成该篇文章文化知识及学习策略方面的教学目标,并帮助学生在“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及“跨文化能力”等方面有更优秀的表现。

其次,符合《课程标准》的活动观。线上学习空间的自主学习活动及第二次课上的线下空间集体分享及点评活动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动的具体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关领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线上、线下活动的结合能够使学生的参与更加个性化。

此外,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在课文相关语言知识等内容在线下空间得到学习即语言输入后,通过大量的相关话题的进一步语言输入及语言输出使得之前学习的内容得到很好的巩固,同时检验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促进了他们输出性语言技能的发展。

结束语

根据《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课程性质的描述可知,其育人观及活动观都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其中思政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尝试在智慧学习空间中,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素材及智能系统数据分析等,将英语及思政教育有机融合,通过高中英语教学课例分析具体做法,以期在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及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