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薇 李敏杰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提起《红楼梦》英文全译本,人们熟知的有英国翻译家霍克斯、闵福德翁婿翻译的TheStoryoftheStone(简称“霍译本”),及我国翻译家杨宪益伉俪翻译的ADreamofRedMansions(简称“杨译本”)。学界开展的相关研究,也多围绕这两个译本展开。2004年,香港大学图书馆发布另一个120回英文全译本TheRedChamberDream(HungLouMeng),译者为英国传教士邦斯尔(Bonsall, B.S., 1886-1968),译本为打印手改稿扫描件(以下简称“邦译本”)。至此,尘封历史长河达半世纪之久的邦译本,终为外界所知。作为第一个英文全译本,邦斯尔译本的发布使“《红楼梦》英译的伟大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31。王金波、王燕[2],刘泽权、刘艳红[1]介绍了邦斯尔基本情况及译本的风格体貌,王金波分析了邦译本的底本[3],赵朝永分析了邦译本中的种种误译[4]。总体而言,相对于霍译本和杨译本,邦斯尔译本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不仅数量较少,且研究内容较分散。本文拟以人物姓名英译为例,探讨邦译本的基本策略,以管窥译本的风格特征。
姓名,包括姓和名,是人们为区别个体而使用的特定名称符号。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姓名文化与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紧密相连,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与人密切相关,姓名往往包含着历史、地理、语言、习俗、宗教、道德观与伦理观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因此,文学翻译中对人物姓名的处理方式,能反映译者对原作的理解与把握,以及译者所采取的基本翻译策略。
作为一部情节复杂、场景纷繁、描写细腻的小说,《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众多。据清代红评家诸联统计,“总核书中人数,除无姓名及古人不算外,共男子232人,女子189人”[5]。男女人数相加,共计421人。1974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编《〈红楼梦〉人名索引》,共收录623人。1982年,徐恭时发表《〈红楼梦〉究竟写了多少人物》一文,认为作品人物至少975人。
《红楼梦》中人物不仅数量众多,且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关系错综复杂。许多人物的姓名,与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格等紧密相关。如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名字里都有“水”字旁,表示他们属“水”字辈。“演”为长流,“源”为源头,合为长水之源,表明他们是贾府的创业始祖。第二代贾代化、贾代善、贾代儒等,名字中都有“代”字,属“代”字辈,意为他们是承袭祖业、延续后代之辈。第三代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贾敏等,名字中都有“文”字旁,属“文”字辈,意为此代人弃武功从文治。第四代贾珍、贾琏、贾珠、贾环等,名字里都有“玉”字旁,属“玉”字辈,带有浓重的脂粉味道,表明他们是腐朽、享乐的一代。第五代贾蓉、贾蔷、贾芸等,名字里都有“草”旁,属“草”字辈,表明家道中落后沦为草芥之民。
此外,作者多用谐音、隐喻、拆字等手法为人物命名,具有丰富的寓意。这些姓名,或刻画人物性格,或暗示人物的命运和归宿。张新之认为,“是书名姓,无大无小,无巨无细,皆有寓意。甄士隐、贾雨村自揭出矣,其余则令读者自得之。有正用,有反用;有庄言,有戏言;有照应全部,有隐括本回;有即此一事,而信手拈来。从无有随口杂凑者。可谓妙手灵心,指挥如意。”[6]例如,曹雪芹在书中指出,此书意在“真事隐去”(甄士隐)、“假语村言”(贾雨村),由此敷演出一段故事。其他如贾政(假正经)、贾琏(假廉)、秦钟(情种)、霍起(祸起)、甄英莲(真应怜)、封肃(风俗)、娇杏(侥幸)、冯渊(逢冤)、吴新登(无星戥)等,不一而足。
《红楼梦》人物繁多,命名方式各种各样,且大量使用谐音、隐喻、拆字等修辞手段,给英译者带来不小的挑战。实际上,在《红楼梦》英译史上,不同译者尝试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综合起来,大体分为四种:1)音译; 2)直译;3)音译加注;4)音译与直译相结合。例如,早期问世的乔利节译本,对原著人物不论男女和社会地位,使用威妥玛拼音音译,如将“贾宝玉”译为“Chia Pao-yü”,“林黛玉”译为“Lin Tai-yü”,等等。不过,译本中部分译名前后不一,如迎春有时音译为“Ying-ch’un”,有时用“Miss Secunda”(二小姐,Secunda为拉丁文,表第二);惜春有时译为“Hsi ch’un”,有时译为“Miss Quarta”(四小姐,Quarta为拉丁文,表第四)。这样的处理,易使读者产生混淆。
1929年王际真出版40回节译本,1958年又出版60回节译本。为便于读者区分,译者将男子名字音译,而将女子名字直译。男性人物如贾政为Chia Cheng,宝玉为Pao Yu,甄士隐为Chen Shih-yin;女性人物如黛玉为Black Jade(黑色的玉),宝钗为Precious Virtue(珍贵美德),平儿为Patience(耐心),晴雯为Bright Design(明亮图案)。这些译法大体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宝钗的娴雅举止、贤良淑德,平儿的体贴善良,晴雯的爽直纯洁。1957年出版的麦克休姊妹译本,借鉴了王际真译本的方法:男性人物一律音译,如将贾宝玉译为Chia Pao Yu,贾琏译为Chia Lien,而女性人物一律直译,如林黛玉为Black Jade(黑色的玉),王熙凤为Madam Phoenix(凤凰夫人)。
不过,在红学家吴世昌看来,王际真、麦克休姊妹等人的译法,存在许多弊端。他认为王际真“双重标准”的译法,导致“非常混乱,几致不可认对”,“这样的译法,证明他不但缺乏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常识,并且他的一般英文的水平也很低。”[7]显然,吴世昌反对王际真等人以“意译”(实为“直译”)的形式翻译姓名,尤其是不顾文化差异进行翻译。
在“译者前言”中,邦斯尔评价王际真、麦克休姊妹等人在早期译作“远不是完整的译本,……虽有一定的价值,但总体而言是释义(paraphrase)而非翻译”[8]。由此可以看出,邦斯尔一方面感慨于《红楼梦》这一伟大作品没有完整的英文译作,另一方面也因早期译本的质量而深感遗憾。他翻译《红楼梦》的初衷,乃将这部伟大作品完整地译介到英语世界,并尽可能保留原作的风貌。邦斯尔进而提出自己的翻译原则:“完整翻译,没有任何省略。译者力图传达原作每一句的含义。”(The translation is complete. Nothing has been omitted. And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convey the meaning of each sentence in the original text.)正是遵循“完整翻译”这一原则,译者在翻译作品中的人名时,灵活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以音译为主,或音译加注,或音译加直译。
邦斯尔意识到王际真、麦克休姊妹以性别不同而采用不同译法的“尴尬”,在姓名翻译时采取威妥玛拼音音译为主的方法。这种处理方式,与早期乔利译本颇为接近。如邦斯尔将贾政音译为Chia Chêng,贾宝玉译为Chia Pao-yü,林黛玉译为Lin Tai-yü,薛宝钗译为Hsüeh Pao-ch’ai。这种处理方式,使人物译名相对统一。不过,这种译法也存在不足,即易产生大量相近的译名。如书中仅姓“贾”者有数十人,单一的音译容易使读者混淆,如Chia Chi’ih(贾敕)、Chia Ching(贾敬)、Chia Chih(贾芝)、Chia Ch’in(贾芹)等,拼写相似,读音相近,读者难以区分。
邦斯尔显然也意识到仅用音译的不足,因此他在译本中添加了两个附录(Appendix):附录一为贾氏宗族谱系图,以线条连接的形式,列出了自宁国公、荣国公辈至贾兰辈的主要人物关系,包括夫妻关系、长晚辈关系、正庶出关系等,为读者理解人物关系提供了重要帮助;附录二为主要人物列表,包括人物首次出现或提及章节、人物关系等。篇幅近10页,梳解详细,对读者理解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提供了重要的指南。例如:
贾政(Chia Chêng): ii. Younger son of Chia Tai-shan and Shih-shih. Husband of Madam Wang. Father of Chia Chu, Chia Yüan Ch’un and Chia Pao-yü and (by an inferior wife Chao-shih) of Chia Huan and Chia T’an-ch’un.(第二回,贾代善、史氏之子,王夫人之夫,贾珠、贾元春、贾宝玉、贾环与贾探春(后二者为赵姨娘庶出)之父。)
黛玉(Lin Tai-yü):ii. Daughter of Lin Ju-hai and Chia Min. Grand-daughter of the Dowager. (第二回,林如海、贾敏之女,老祖宗之外孙女)。
“贾氏宗族谱系图”“主要人物列表”的使用,使《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更加清晰,有助于西方读者的阅读与理解。
除音译外,邦斯尔还在译文注释或人物列表中,大量添加注解文字,以帮助读者理解文中所涉人物姓名的相关信息,包括人物身份、地位、命运等,或人物姓名所含谐音、寓意等。例如:
甄士隐(Chên Shi-yin):i. A scholar living in retirement who befriended Chia Yü-ts’un. Later became a Taoist devotee. The name is a homophone for “True matter hidden”(第一回,退隐绅士,与贾雨村结为朋友,后出家为道。其名与“真事隐”同音。)
冯渊(Fêng Yüan):iv. A youth murdered by Hsüen. This name is a homophone of “meet retribution”.(第四回,被薛蟠夺去生命的青年,与“逢冤”谐音。)
这些注释,很好地解释了这些名字的内涵,或暗示作者的深意,或揭示人物的命运。特别是解释“香菱”一名时,引用癞头和尚嘲甄士隐的诗句,有助于读者理解原作的命名艺术,帮助他们理解人物的命运。
除专辟附录介绍人物关系、姓名内涵外,邦斯尔还在正文部分,通过添加注解的方式,对一些姓名进行阐释。例如:
宝玉拿了本书,歪着看了半天,因要茶,抬头见两个小丫头在地下站着。那个大两岁清秀些的,宝玉问他道:“你不是叫什么“香”吗?”那丫头答道:“叫蕙香。”宝玉又问:“是谁起的名字?”蕙香道:“我原叫芸香,是花大姐姐改的。”宝玉道:“正经叫‘晦气’也罢了,又‘蕙香’咧!你姐儿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个?”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日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儿?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的!”一面说,一面叫他倒了茶来[9]。
Pao-yü took a book and, sitting sideways, perused it for a long time. Wanting a drink of tea, he raised his head and saw the two little slave-girls standing below. One of them was two years the elder and rather elegant. Pao-yü asked her: “Aren’t you called something Hsiang?” The slave-girl answered: “I am calledHui-hsiang.” Pao-yü asked again: “Who gave you that name?” Hui-hsiang said: “I was originally calledYün-hsiang. It was great elder sister Hua who changed it.” Pao-yü said: “The correct form isHui-ch’iand she called youHui-hsiang! How many sisters are there of you?” Hui-hsiang said: “Four.” Pao-yü said: “Which one are you?” Hui-hsiang said: “The fourth.” Pao-yü said: “In future you will be calledSsǔ-êrh. We don’t want anyHui-hsiangorLan-ch’i. Who is fit to be compared with those flowers? We mustn’t disgrace a good personal name and a good surname.” So saying, he told her to bring in the tea.[7]185
注释:The hui-lan is a flower (a marshy orchid). Hui-lan Hsiang-ch’i means “the fragrant scent of the orchid”. Pao-yü splits the phrase up into Hui hsiang and Lan ch’I, both of which mean the same - “the scent of the orchid”. The hui-ch’i in the expression “The correct form is hui-ch’i” means “bad luck”. Ssǔ-êrh means “number four”.(Notes: VII)
宝玉因和袭人闹别扭,心里正堵着气。看前来服侍的丫头叫“蕙香”,而这个名字是袭人改的,便借题发挥,认为这个名字“晦气”,还不如改作“四儿”。“那一个配比这些花儿?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的!”一句,表面看是批评蕙香不该用这个名字,实际是说给外面的袭人听。正如脂砚斋在甲辰本中所评:“花袭人三字在内,说得有趣。”[10]袭人原名珍珠,被贾母派来服侍宝玉。宝玉认为珍珠太俗,沿用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而改为袭人。这段话,也体现了贾宝玉这位贵族公子年轻气盛、率性而为又不矫揉造作的性格。对汉语读者而言,“蕙香”“晦气”等谐音自然容易理解。而翻译成英文,若没有注释部分,西方读者断难理解Hui-hsiang、Yün-hsiang、Hui-ch’i、Lan-ch’i等词语之间的关系,也难以理解Ss?倳-êrh与排行第四之间的关系。
除音译和音译加注外,对部分人物名称,邦斯尔采用音译加直译的方法。在传达姓名基本读音的同时,也让读者理解文字的字面含义。例如:
黄帝:Huang-ti (The Yellow Emperor)
神瑛:Shên-ying, i.e. Divine Crystall.
元帝:Yüan-ti, i.e. “the first god”.
青女:Ch’ing-nü (Lit. Pure woman)
直译部分为原名字面含义,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弥补了单纯音译之不足。
邦斯尔的主要身份是传教士,其对中国文化理解有限;加之他翻译时“无法查阅图书资料,且没有任何学者提供咨询”,因而翻译中有不少欠妥之处。例如:
秦可卿(Ch’in-shih):v. Chia Jung’s first wife. Adopted daughter of Ch’in Pan-yeh. Baby name K’o-ch’ing. Younger sister of Ching-huan. Also known as Chien-mei.(第五回,贾蓉第一任妻子,秦邦业之养女,乳名可卿,警幻仙子之妹,也称兼美。)
原作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提到,贾宝玉因倦怠而至秦氏卧室休息。睡梦中,由警幻仙子带领游历太虚仙境,后者将其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许配给宝玉。对于秦可卿、警幻仙子及警幻仙子之妹可卿的关系,学界存在许多争议。邦斯尔将秦可卿认定为宝玉梦中的警幻仙子之妹可卿,显得有些唐突。
另外,对于一些运用谐音的姓名,翻译中也未作注释,使西方读者无从知道其内涵。例如:
娇杏(Chiao-hsing):第二回,甄士隐家的女仆。(ii. A maidservant in Chen Shih-yin’s household.)
钱华(Ch’ien-hua):第三回,管家。(iii. House-steward.)
霍启(Ho-Ch’i):第一回,甄士隐家的仆人。(i. Chên Shih-yin’s servant.)
这样的处理,无法使读者将其与“侥幸”“钱花”“祸起”等双关词义联系在一起,作者赋予姓名深刻的内涵无法传达。
《红楼梦》人物众多,人物的姓名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邦斯尔在翻译处理人名时,灵活地采用不同翻译方法,力图再现人物姓名所包含的内涵。有感于早期乔利、王际真等人译本的不足,邦译本在揭示人物姓名内涵方面作了更多努力,因而译本能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与旨趣,也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域外传播。不过,由于译者对中国文化理解毕竟有限,加之其翻译是在参考资料匮乏、无人可资商讨的情况下完成的,因而翻译中存在不少误译、漏译,译者最终未能完全实现其“完整翻译”的目标。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指责其不足。毕竟,邦斯尔翻译《红楼梦》的初衷,乃出自其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尊重。其完成《红楼梦》第一个英文全译本的首创之功,不应为学界所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