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阳
接受美学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随后几十年逐渐融入到各类美学新思潮之中。接受美学以受众的接受实践为依据,它所提供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在各个领域都具有指导意义。尤其在电视领域,接受美学存在于电视艺术创作的每一个环节。《请和我奔现吧》从创意到落地不到一个月时间,收到了播放量和口碑的双丰收。究其原因,除了节目采用全新的模式外,该节目在艺术构思、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这三个过程中时刻体现着观众意识。本文运用潜在读者、召唤结构、期待视野等相关接受美学理论,分析《请和我奔现吧》的节目构思、创作和接受,从而了解观众的真实需求,为此类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所谓隐在接受者是指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预想出来的在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或者应该出现的接受者。它是与作品问世之后的实际接受者相对而言的。正如接受美学代言人物伊瑟尔所提到的,文学创作过程就是作者与头脑中的读者不断对话、交流的过程①。电视艺术的创作也不例外,从构思、策划到具体的创作过程,创作者始终要与隐在受众进行对话,以此来确定节目的主题和风格。由于不同观众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年龄各有不同,因此在节目构思阶段创作者首先要进行受众定位,分析大众的真实需求,考虑收视群体的心理需求。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们对节目的表现形式更加追求多样性与丰富性。尽管近两年以素人为主的婚恋类节目很大程度抓住了观众围观共情这一点,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但是大量同模式的节目一拥而上使其能够释放的长尾效应越来越有限。与此同时,某婚恋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视频交友的用户在线总时长,较去年春节假期同比增长约29.8%;用户平均使用时间,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93%。这印证了大众市场对情感类节目的刚需。在疫情引发的居家隔离特殊时期,相亲约会这些活动也受到了限制,如何线上表达爱,无疑成了年轻男女的紧迫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请和我奔现吧》在主题和内容上的选择尤为突出。节目开始主持人孟非就说:“这是疫情期间的一档特别栏目,为许多年轻男女提供了线上约会的空间。”节目组选择相亲约会的主题,孟非和嘉宾都是“裸妆”上阵,满足当今社会大众的窥探欲和对恋爱的渴求。
由于90后、00后年轻男女是节目的主流受众,这些人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善于表现自我,追求新奇,喜欢互动。于是节目依托直播技术,让观众可以全程参与到嘉宾的云恋爱过程中,随时通过弹幕发表意见。在前两场初见直播中,观众还有加时特权,可以通过刷礼物表达对嘉宾的喜爱,从而为心仪的嘉宾争取私聊时间,既圆了观众多看一会儿所支持嘉宾的念想,又为自己站的CP创造了多了解彼此的机会。借助直播的互动,《请和我奔现吧》极大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权重,满足了观众的参与感,这种真正站在上帝位置的围观视角,放大了恋爱综艺的“粉红势能”。节目从第一期到第八期,展现了两队的单身男女从好感到暧昧再到心动的完整过程,同时,嘉宾的话题观点也经过孟非的引导,传递出正确的交友方式和交友态度。节目主题进一步升华,观众得以真正投入其中,满足情感归属、自我实现的双重需求。《请和我奔现吧》创作伊始就以受众为中心,时刻对隐在读者进行分析,通过主题内容及形式真正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
伊瑟尔在《本文的召唤结构》中阐述:“不确定性与空白形成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即召唤结构,这种结构是作品被读者接受并产生效果的基本条件。接受过程是读者运用各自的经验,通过各自的想象填补不确定性和空白的过程,由于填补方式和所填补内容的差异,不同的读者所把握到的作品的形象和意义也各不相同,在这种意义上,接受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②
这一理论运用在电视领域中,便可表现为节目情节内容,为观众制造悬念,通过“召唤结构”激发观众的观看热情。《请和我奔现吧》采用直播云恋爱的创新模式、高质量素人嘉宾,在内容构建和呈现上,通过制造悬念、解开悬念等方法,引导观众参与其中。比如第一集中,高颜值、谈吐儒雅的孟庆鹏首次与搞怪爽朗的刘雅真、可爱的杨榆林在孟非直播间相遇,三人从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谈到交友理念、过往情感后,在杨榆林和刘雅真之间孟庆鹏到底会选择谁,给观众留下了“悬念”,等待观众的参与和发现。“悬念”设置一直贯穿节目始终。前两期配对成功的嘉宾,未来他们将经历线上云约会、认识新异性、终选是否奔现等一系列环节,初始CP能否走到最后,男女主角是否有机会牵手,网友互动又是否会影响男女嘉宾情感走向,一场场直播的连贯“剧情”走向,不断积累悬念,吸引网友期待着下一场直播。一个个的“悬念”牵动着观众的心,也激发了观众的观看热情。“悬念”在节目的进行中一一解开,节目也投射出一部分社会现实,让观众通过节目找到情感抒发点,从中有所感悟和成长,然后在现实生活获得新的启示。
《请和我奔现吧》播出之前,大部分婚恋类节目的制作方式依旧是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的内容生产方式,即点状相亲式,男女双方仅有几个回合的交往,像是一条流水线,只是一味顺应观众的审美期待而非打破用户的期待视野。如果对观众的期待视野只是一味地附和,不断生产缺乏创新的形式内容,必定会使观众感到审美疲劳。而美学距离的产生将会重新激发受众情绪和观看兴趣。美学距离指的是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的相异或分离,可解释为“视野的改变”。英国艺术史家冈布里奇早于姚斯在《艺术与幻觉》一书中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他把“期待视野”定义为一种思维定向,记录过分感受性的偏离与变异③。
《请和我奔现吧》是直播和综艺碰撞出来的新品种,与过往恋爱节目相比,融入直播生态的《请和我奔现吧》不经任何后期和剪辑的二次加工,营造的真实感也是最直观的,呈现给观众的是容纳男女嘉宾所有情感和情绪变化的“原始素材”。同时,它也打破了周播、季播的模式,播出时间更加自由、灵活。这些全新的综艺模式,是对受众惯常审美期待满足之余以视听元素或创作环节的重新改编、组合等手段创造新的受众关注点和兴趣点,使受众产生与经验习惯偏离的感受,从而带给受众新的审美愉悦,开启受众更高的审美期待。除此之外,《请和我奔现吧》还深耕垂直领域,从《非诚勿扰》为代表的舞台相亲的特殊录制环境到《请和我奔现吧》的家庭直播环境,婚恋类节目越来越追求嘉宾的真实状态,让相亲从舞台感变成了日常感,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正如伊瑟尔在阐述召唤结构时提出的“否定”理论,文本的生产本应该突破受众的观看习惯与审美期待,使受众产生与审美习惯偏离的感受。影视作品的创作亦是如此,只有与观众预期偏离,才是作品的闪光点。
注释:
①郄建业,王利君,张继保.电视艺术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76.
②王秋石.从接受美学视角解析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J].东方艺术,2019(01):104-109.
③杨娜娜.接受美学视域下网络谈话节目的适屏创新——以《和陌生人说话》为例[J].北方传媒研究,2019(0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