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东 孙宗伟
(临沂市图书馆,山东临沂 276000)
加强地方文献馆藏资源建设是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之一,对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推进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临沂市图书馆立足沂蒙革命老区的区位特点和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强化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探索构建了“图书馆+品牌”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4年,临沂市图书馆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经过几年的努力,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收藏各类红色文献资料5000余册,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珍贵图片1300余幅。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自2014年5月建成开放以来,接待读者6万余人次,已成为市图书馆的一个特色品牌和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之一。
红色文献馆藏建设首先考虑的是采购,而这种采购和平时的一般性采购是不一样的,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去搜集购买的目标群,到底哪些是购买的范畴?这就需要我们图书馆从业人员对红色文献方方面面的知识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这就要我们进一步明晰红色文化及红色文献的内涵与范围。
什么是红色文化?学术界有争论,目前较为流行的传统解读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1]。
当我们了解概念后,是不是就可以寻找到红色文献的目标群了呢?理论和实践往往还有距离。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上述红色文化的定义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时间节点的界定——1921年。因为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年份,只有在这个年份以后才有“创造”可言,这是不符合我党创造红色文化的历史史实的。
毛泽东主席在1942年写了一篇《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文章,对我们探源红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他说,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说明问题,要有前面的历史说明共产党的前身。这前身扯远了嫌太长,从辛亥革命说起,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一是,不研究辛亥革命发生时的国内国际的形势,就不能说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不研究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就没有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二是,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发生的。十月革命对世界的觉醒,对中国的觉醒,影响很大。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后两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2]。
从毛主席的论述中,我们找到了红色文化起止时间上限——辛亥革命。党史专家们从理论上也论证了毛泽东主席观点的正确,专家们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不过遗憾的是毛主席只说了国内红色历史的起止上限而没有论及国外,我们知道中国革命不是孤立的,而且历史史实也是如此,国内的仁人志士是在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下,把国外的思想理论引进到了国内,才让中国革命有了理论指导。我们知道,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诞生的,那么马克思写出的著作就与红色文献息息相关。马克思写出的著作很多,但有一本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宣言》。为此,临沂市图书馆将多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列为寻找和收藏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以后的列宁、斯大林和重要的文学家以及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解放也有着关系,在我们的收藏之列,其余的人物尽管他们的理论在学术界较有名气,但由于时空和精力的关系,不在我们寻找和考虑之列。
那么下限放到什么时间点呢?我们和“沂蒙精神”有一个参照,因为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是战争年代,解放后直到新时期都是沂蒙精神发展的范围,我们馆藏红色文献收藏下限时间也到新时期,但由于新时期的资料与我们平时图书馆的馆藏有交叉,所以我们一般截止到1949年前后为准。这个时间概念一旦明确,红色文献的搜集不论中外就可以锁定目标群了。
前面我们论及的是红色文化的起始时间,红色文化往往通过物化形式成为红色文献,那么红色文献具体指哪些呢?
还是从定义谈起。我们综合目前理论界对红色文献的解释,认为它的表述应该是:对革命历史过程与研究的记述并通过载体进行展现,具有它特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的物化形式。
从上面的定义中我们看到红色文献的表现形式首当其冲的就是报刊书籍。报刊书籍是最为直接的“记述”,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过去,报刊书籍是最普遍的大众媒介,是人们接受知识和思想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与平台。红色文献中报刊书籍相对于其它物化的“文物”也是呈现最多的一种形式,所以,搜集报刊书籍也就成为红色文献馆藏建设的重中之重。
其次是档案资料。档案是历史的印记,它是历史过程的真实呈现。我们党诞生以后就对档案工作高度重视,并且成立专门组织“中央文书科文件保管处”,但在战争年代,由于形势和环境的恶劣,特别是省、市一级的机构不健全,军事实力非常薄弱,加上党组织大部分在农村和山区活动,参加革命的人大多是不识字的文盲,加之基层组织对档案工作的意识不强,能够保存下来的文字档案资料异常困难,一旦保存下来就比一般性的报刊书籍珍贵得多,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文献的搜集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第三、档案以外的文字信息。手稿、日记、书信、年谱、传单、宣传标语等,这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方档案信息,但它从一个角度反映或者见证了一段鲜活的历史,所以应该加强对这方面文献的搜集整理。
第四、红色实物。以往的图书馆除了图书报刊,很少有征集实物的,因为实物一般是博物馆存储的职责,但是由于红色历史具有特殊性,有好多实物是文字不能言表的,所以应该对实物进行广泛搜集,这也是为什么红色文献概念中特别强调“载体”的作用,这是对馆藏图书概念的延展,也是红色文献馆的教育性、直观性、服务性决定的。
第五、红色声像。“声像”应该归属于上面红色实物中,但我们为了区分的更加科学,就把它单独列出来。上面的“红色实物”是原生态的客观存在,而“声像”的物化形式是“录音带”“录像带”和图片,这些实物是经过技术手段进行了一番处理,从学理上讲是应该单独列项。
第六、红色遗址。是指反映革命文化的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主要包括: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重要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或者墓地;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等;显然红色遗址不能被文献馆收藏,但可以收藏反映遗址方面的书籍和照片。
红色文献的馆藏建设和一般图书馆的建设是有区别的,地域空间对红色文献馆的建设异常重要,临沂市图书馆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之所以能够建设起来,与坐落的这个地级市的地域是息息相关的。
沂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沂蒙精神”正是在这片热土上熔铸起来的,这片经历了血与火的红色热土,是红色文献产生的绝佳土壤。临沂市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因为有了地缘优势,那么资源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如果红色文献从辛亥革命算起,沂蒙山区的红色资源还是很丰厚的。这里有山东省“唯丁是赖”的丁惟汾。丁惟汾官费进入日本明治大学法学系,加入同盟会后被推举为山东分会主盟人之一,负责联络国内山东省革命同志。当时山东籍留日学生入盟者达53人,居全国第4位,对早期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办报、讲演以及家中遗存的实物等,成为红色文献收藏的目标群。
辛亥革命后到建党前后,沂蒙山区建立起来的党小组非常多,这一时期由于受到严峻形势和人们的文献意识薄弱,这一时期的文献材料留存下来的比较少,要寻找需下点功夫。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这里红色文献较多,原因是沂蒙建起了稳固的根据地,并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被称为“山东的小延安”。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转战,遗留下的遗址、书刊、实物等较多。还有一条较为重要,山东大学、山东省委党校在这里创建,山东剧团、鲁东南文工团在这里创办,大众日报、山东画报在这里创刊,《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在这里创作传唱,文化教育机构在这里诞生、驻扎,让这里成为蕴藏红色文献的富矿。
较之一般性图书馆的建设,红色文献馆藏有其特殊性,它的最大特殊在于没有一个正常和行之有效的供货渠道,完全是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红色文化理论与实践方面业务水平的考验,在全国图书馆缺乏业务培训的当下,要想把红色文献馆建设好,需要图书馆上下人员的齐心协力,更需要和社会相关专家的协调与沟通。临沂市图书馆主要抓实了七个环节:
第一、筛选馆藏。对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进行摸底筛选,避免骑驴找驴,这是防止资源和时间浪费的最为有效的做法,这种做法对历史较长的图书馆的确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临沂图书馆是一个新建图书馆,馆藏图书基本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书籍较多,所以,馆内查找到的数量不多,但不能因为数量不多把这一步忽略,哪怕有一本我们也应该把它筛选出来。
第二、资源共享。临沂市有一部分文史爱好者,他们手里有不少红色收藏,与他们进行协商,可以动员他们捐赠手里的文献,也可以资源共享,所有权归对方,图书馆保留使用权,这种方法对于红色文献馆的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第三、定向搜寻。“定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根据前面我们对红色文化和文献的界定,从掌握到的已有知识推论出搜寻范围。比如,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共产党宣言》先后共有5个中文译本,这种译本现在去寻找如大海捞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推论,缩小目标搜索群。当年学《共产党宣言》的人,在解放区是干部,而解放区出现过许多“干部读本”,抗大一分校和山东党校等都在沂蒙办学,他们办学就是培养干部的。于是,我们可以缩小搜寻范围,定向到这些学校毕业生的身上,对他们进行拜访,让他们提供线索。如此,我们从一个干部学员那里找到了一本上面标有“山东版”的《共产党宣言》,尽管这本书不是原来5个中文译本的其中一个,但因为标注“山东版”,让它显得尤为珍贵。其二,从书上找到线索然后“定向”。比如,我们从《沂蒙先烈》一书中看到,从沂蒙山区走出的第一期黄埔军校生、共产党员冷相佑的事迹,他是受到《新青年》的影响才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么他后人是否还有这本书呢?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他们家采访,结果看到他们后人保存一本非常完好的1918年出版的《新青年》,他们把这本书捐给了红色文献馆,这本书在我们馆藏的红色文献当中算是“镇馆之宝”了。
第四、旧刊新用。当年在沂蒙山区办的书刊很多,这些书刊由于时间久远也能找到点,但零零星星,与我们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不相匹配,但这些书刊现在基本躺在一些单位的资料室里,发挥不了作用,比如《大众日报》,当年在沂蒙山区创刊,报纸当年的新闻就是今天的红色文献,《大众日报》虽说保存完整,但都在济南,我们要发挥这些资料的作用,就需要去复制他们的报纸,并且通过数字化加工形成电子文献,方便我们读者查阅。
第五、专项购买。在红色文献馆藏建设中,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仅靠社会上捐赠是不现实的,一件红色文献搜寻到以后,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这种物品是不可再生的,即使对方要出高价,我们也应该多想办法把它留住,这是传承红色历史的一种态度,是弘扬沂蒙精神的具体体现。所以,在图书馆每年的图书采购预算中一定要列出这方面的预算,而且要选派有责任心的人盯住周围县市的古玩市场和旧书网,一旦发现红色文献就要把它购买下来。
第六、数字加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交互方便的优势,构建以沂蒙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服务系统——沂蒙红色文献数据库。我们根据资料的不同内容和展现形式进行分类建库,如:沂蒙红色文化图文数据库,把不同时期的照片,加上文字标注,按照时间、地点归拢;沂蒙红色文化多媒体数据库,在图文数据库的基础上,把沂蒙红色文化相关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做成多媒体文献,更形象直观的展现沂蒙抗战历史;沂蒙红色文化视频数据库,把反映沂蒙革命和建设的影视片按时间进行排序归档,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转播,让红色文献以另外一种形式传播。因为人力、财力和文献搜集整理进度的限制,数据库的建设只能是一个动态过程,但日积月累数据库会不断完善。
第七、立体呈现。设置独立空间建设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在不断丰富馆藏资源的同时,通过图片展览,影像放映,实物展陈等富有特色的方式把我们的革命历史立体化的呈现出来,让红色文献“活”起来。真正让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成为集资料收藏、学术研究、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文化传承创新诸功能于一体的文化阵地。
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就是为读者服务,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作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备服务读者的职能。而真正要把读者服务工作做好,首先要做好定位,明确服务目标群体,针对服务目标群做出服务计划。临沂市图书馆面向不同的服务群体探索出了四种服务模式:
第一种,菜单式服务。这一服务目标群较为固定——红色文化研究人员。图书馆里的资料就好比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粮食,没有“粮食”就应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老话,由于之前各级各类图书馆大都没有系统的、大量的红色文献可查,所以往往是研究人员要么去大城市查找,要么亲自到实地搜寻,浪费了大量精力与财力。临沂市图书馆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的建成,成为了当地系统收藏沂蒙红色文献资料的中心,图书馆通过智能检索系统把馆藏红色文献按类别以清单的形式提供出来,为研究人员提供馆藏“菜单”,让他们可以根据研究课题自助“点餐”,极大节约了研究成本、提高了研究效率,以致于当地的大中专院校的老师成为我们这个馆的常客。在实际服务中,研究人员通过课题研究往往能够发现红色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点,并向图书馆提出文献建设反馈。图书馆以此为重点采购文献资料,在丰富馆藏的同时,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深入化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种,融合式服务。这一服务目标群人数比较多——文旅行业从业者。随着红色文化旅游的兴起,这一服务的目标群体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需求很明确,就是打造出有文化内涵的红色旅游景点,将这些景点建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建设的窗口、传承红色文化的桥梁。这一服务目标群体的服务需求普遍要求高、目的性强,需要图书馆提供的不仅仅是几段文字,几张图片,而是要把发生在景点周围的红色历史故事、重大事件的所有信息等汇集起来,这就不是借书还书那么单一服务,是一个和文旅行业从业者联手打造的融合式服务了。如果是大的景区,他们自身的文献资料储备可能比较完善,但是很多村庄要建村史馆,往往就存在文献资料上短缺。比如,临沭县玉山镇的沟北村,他们村自己保存的红色资料不多,得知临沂市图书馆建成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后就到我们馆里查找。我们馆的工作人员在检索的过程中发现,刘少奇同志从滨海根据地去延安可能是从他们这里走,便询问他们村有没有渡口,得知他们村的沟北渡口很有名,于是在《沂蒙旌旗》的书里找到革命前辈的回忆录进行对照,最终结果出来了,刘少奇同志夜渡沭河就是走的沟北渡口。经过我们的努力,这种“融合式”服务在沂蒙山区的红色景点打造中,越来越受到欢迎。
第三种,讲座式服务。这一部分服务的目标人群是普通百姓。为了更好的发挥市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社科联、临沂大学和临沂市图书馆于2015年联合打造了“临沂市民大讲堂”这一公益文化服务品牌,地点设在市图书馆四楼报告厅,定期邀请临沂大学和社会各界的专家座客“大讲堂”,为市民提供公益文化讲座。通过邀请专家讲述革命故事、剖析红色文献、弘扬沂蒙精神,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让红色知识在普通民众中传播。
第四种,观展式服务。这一部分服务的目标人群是学生、单位职工及社区居民。红色文献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观展者能够更直观的感同身受。观展式服务分两种,一种是受众群体可以到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参观,通过观看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在不同的光影下,感受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豪情,这种立体的展示效果,会让人的感受更加强烈和深入;另外一种“观展”,是制作系列展板,到服务的目标人群——学校里的学生和社区群众、企业的职工中间去,通过图文并茂的图版展示,配合手机端的扫码阅读,为受众群体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红色文献对于教化育人、凝心聚力方面的教育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它在增进人民的爱国情怀、培育人民的高尚情操、铸就人民的创新精神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临沂市图书馆结合地方特色,抓住七个环节建成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创新四种服务模式让文献“活”起来,符合当前形势下图书馆加强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方向,是弘扬沂蒙精神,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推进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卓有成效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