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慧/文
地铁已经成为众多城市基建项目中的重头戏,很多城市都在申请地铁建设以促进当地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地铁的投入成本较高,固定资产比较重,在运营过程中,要确保固定资产的统计与损耗管理,提升资产运转的有效性,确保国有资产的运行安全有效,地铁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统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地铁作为国有资产,其建设与投入使用都有严格的要求及规范的流程。从地铁建成到移交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物资产统计与交接,其中涉及多个部门、多种工作方式,是非常复杂的一系列工作程序。从验收到统计,需要技术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的互相沟通与合作,才能顺利实现地铁的验收与移交工作。各部门都应该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尽可能地将资产与工程进度捋顺,按照相关的资料进行统计录入,确定款项的支付与合同的进度,建立台账,并且要每日跟踪更新,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疏漏,从而确保地铁企业正常进入运营阶段。地铁运营企业在基础建设移交以及购买的过程中,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地铁的区间设计与中转站设计都是经过专业人员的研究与分析确定,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各区间站点距离较近,每个出入口的固定资产物资名称都必须要与区间名称一致,建立完备的登记制度,不能出现同一物料存在不同区间名称,甚至出现资产的名称错误、与实际不符的现象,这些都对企业建立固定资产统计制度有非常大的阻碍,会造成统计数量混乱、采购部门的物料与实际需要不符等多种问题。因此,必须对所有物料的地址进行标准化处理,严禁出现一物多地的混乱现象。除此之外,地铁企业还需要进行所有资产的分类归纳的单项登记制度,有了这样的固定资产统计方式,才能有效地做出采购需求以及物料损耗的周期统计,促进地铁的正常运营与物料供应。
对于地铁承建公司,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建设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的账目登记制度,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的账目登记进行合理化分类。地铁承建公司作为地铁的建造方,对地铁建设过程中采购的大宗固定资产有详细的明细,为了减少地铁在移交过程中统计过程过于烦琐,消耗时间较多的问题,承建公司需要严格建立账目登记制度,对每一次固定资产采购都进行严格规范的登记,为日后的移交提供数量依据,较少移交的困难。由于地铁的建造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项目较多,承建公司应该在建立账本的过程中,避免混乱,采用合理化的分类方式,将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分门别类进行登记,确保每一项固定资产都能够按照其自身的属性进行合理化的折旧与分摊,降低承建公司的风险与压力,提升移交的效率。
地铁的移交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涉及多个环节,在固定资产统计的过程中,采购部对固定资产采购的各种资产类目与数量进行统计,固定资产管理部对现有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统计,财务部对账目应付款中的固定资产进行统计,所有的数据都必须在三方的研究与分析下,在各自都认可的分类模式下,得出确定的数值,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的配合。
在地铁固定资产统计过程中,其中价值高,单位物资主要用于地铁建造及运营工程的物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清点,在每一个区间段,都有固定的存放位置,但是这类固定资产类别多,统计的过程艰巨又复杂。地铁除了这部分固定资产外,还有生活类固定资产,也是统计过程中不能忽略的部分,通常包括食堂、宿舍等单位所使用的房屋和设备。这类固定资产在统计的过程中要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以便日后的管理。
1.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完善管理制度
规范科学的管理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地铁作为国有资产,必须要在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制度管理,从而确保地铁的正常运营与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作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更需要建立资产统计制度,并要求所有的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统计管理制度规范日常工作。从统计工作中看,统计人员首先要确立合理的分类依据,只有将分类的方式进行明确与规范,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合理确定核算职责,将多部门联合的统计工作做到细致化、规范化,切实在工作中做到清晰明确、准确无误。此外,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统计工作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地铁的运营实时变化的,必须要对固定资产的损耗与使用作出动态化的统计,才能保证资产的安全与有效运营。
2.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合理的权责运行机制
责权明晰是现代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原则,如果不能做到责权明晰就会导致工作出现疏漏,各职能部门互相推脱责任,工作无法贯彻落实,导致出现重大的工作失误,因此管理部门必须要严格管理制度,对职能部门的责权划分进行严格的审查与确定,从而确保工作中各司其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监察制度执行,对各职能部门进行监管与审查,确保其工作是严格按照内部管理制度展开的。要建立相关工作的评价体系,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根据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对工作的认知,提高统计水平与能力。
3.做好资产清查,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
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必须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至少每年盘点一次,保证账面存数与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额相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功能发挥。地铁企业的固定资产,尤其是应用到地铁建设与运营中的固定资产价值颇高,对其使用的年限也有严格的要求,认真做好资产清查,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闲置的固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固定资产超出年限或者损耗过大,从而出现安全隐患。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严格执行资产清查,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日常排查与清点工作。
4.加强对资产管理能力考核
资产管理能力的考核直接关系到资产的安全与运作效率,从现行的地铁企业管理能力看,考核工作在地铁企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地铁企业一般对收益相关的工作考核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保障了运营工作效率。但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考核却一直都是局限在理论考核范围内,对折旧、减值、维护、验收、处置等实际操作过程的考核没有量化的标准,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统计的工作效率较低,甚至出现了资产流失与闲置,浪费等严重问题。因此地铁企业要加强对这个环节的量化考核,使资产管理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切实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及使用时长,提高工作效率及价值。
1.在新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只是一种大致的概念,没有严格明确的范围确定其价值,只是对相应的使用年限做出了限制
地铁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与数量也比较多,对于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生产运营型固定资产与生活型固定资产都需要明确划分范围及价值区间,从而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统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比如对于办公室的设备价值需要界定为1000元以上,生产机械设备、工具等价值定位在5000元以上,价值比较高的周转件价值需要界定在50000元以上。
2.特殊高价周转件的计提折旧
地铁运营期间,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需要考虑到部分小额设备以及高价周转件等方面的库存情况,如果这部分固定资产的使用折旧计提完成后再进行计提折旧,但是会出现与新会计准则不符的情况,因此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在建工程以及固定资产方面进行过渡,然后将其计入固定资产中,再进行计提折旧,保证其能够符合新会计准则。
3.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这是固定资产统计过程中最复杂,并且最考验工作经验与工作能力的环节。地铁企业在确立固定资产年限过程中,要通过专家与技术人员的座谈以及大量的生产数据与损耗数据对比,对各种固定资产的年限做出科学判断。在这个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通过严格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数据作为依据,确保折旧年限的科学性,从而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以及资产的重复投入浪费。
建立网络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对实物资产信息整理、查询、分析、汇总,能够随时掌握资产增减变动,有效控制资产增长过快和闲置浪费现象,为将存量资产纳入预算管理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实现网上办公。
资产使用保管部门指定专人通过登录账户,定期对本部门的资产使用性能状况、使用频率等资料进行修订维护,根据工作需要填制对拟新购置资产的需求,全面及时了解本单位资产管理总体使用情况,做出调剂或继续留用的决策,对确需购置的大项资产可报至财务部门,由其根据财力情况拟制初步的经费开支计划。
地铁运营资产管理中,各公司组织机构和模式的差异,使得资产管理方式不同,所以管理人员在做好职责内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处理好资产管理的各个细节,绝不能疏忽大意,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重大资产管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产利用的最大化,促进地铁企业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