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与输出假说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02-23 06:42张卫东申佃美
英语教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听力学习者大学

张卫东 申佃美

引言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能力。根据输入与输出假说理论,在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中,听和读是语言知识和信息的输入过程,而说和写则是语言知识和信息的输出过程。要想顺利进行输出,需要有一定量的语言输入。若没有一定量的输入,将无法保证流畅的输出,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只有半亩地大小的一个方方的池塘,却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这主要得益于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活水。可见,要想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必须保证源源不断的语言输入,同时,适时的语言输出也是必要的。

一、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传统

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方式一般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学生完成相应的听力练习。如果听第一遍的效果不好,教师就可以播放第二遍音频,然后核对答案。如果学生课堂听力训练效果不好,课后再自主进行训练。目前的大学英语听说课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采用传统的‘三步式’教学法:播放听力音频—核对练习答案—再播放听力音频”(龚艳、王雪,等 2018:56)。“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机械,把听力当成了一项被动的技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双方缺乏交流。”(邹晓蕾 2016)单纯地听录音做题会造成学生对于听说产生疲倦感,最终会导致其听力水平提高缓慢,口语水平堪忧等。

(二)听说比例失调或听说分离

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输入听力材料、核对习题答案,导致学生较少有语言输出的机会。虽然有的教师开展了口语练习,但是在听力练习结束后进行的,即听和说分离。口语练习形式比较随意,一般为简单的问答,形式化的讨论,真正产出性的口语练习较少。

(三)学生的辨音能力及词汇量欠缺,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如果学生的语音基础较弱,辨音能力自然就会受影响。另外,词汇是交际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词汇量大,交流会顺畅很多,交际效率也会较高;词汇量小,交际极有可能受阻,交际效率也有可能较低。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因此,在进行听说活动时会遇到阻碍。

以上问题会削弱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其不能积极地参与英语听说活动。

二、理论基础

(一)输入与输出假说理论

输入假说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二语习得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克拉申认为,在二语习得中,单纯的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输入必须是在学习者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假设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为i,那么输入的语言材料须为i+1,要略高于学习者目前的水平,这样才能保证语言习得的效果。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和基础,是输出的必要条件。人们习得语言的方式只有一种,即理解信息。这也就是克拉申理论中的“可理解性输入”,同时也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在克拉申看来,“课堂上教第二语言最有效、也许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提供可理解性输入”(Johnson 2000)。通过分析该理论不难发现其不足之处,即只强调理解,势必造成二语习得中的重意义而轻形式。

基于输入假说理论的不足和多年研究浸入式教学的经验,斯温(Swain)提出了输出假说。斯温发现在经过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后,学习者的听力和阅读能力显著提高,而口语和写作能力却不尽如人意。并且,在现实交际中,学习者在试图用目标语表达思想时,发现语言形式实际上也非常重要,而对于语言形式,输入假说理论恰恰是忽视的。因此,斯温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可理解性输出”和“可理解性输入”同样重要。“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的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Krashen 1985)输出假说理论使学习者在使用语言进行表达时会有意识地注意输出的形式,以及想要表达的和自己能表达的之间的差距,意识到自身语言学习存在的问题。

输入假说理论与输出假说理论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中比较有指导意义的两个理论,互相促进,互为形式和目的。

由上可知,“语言输入能够激活语言习得机制,而输出则能体现该机制对输入的接受和再创造,展示人类对语言的心理认识过程”(杜磊 2009:132)。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保证输入,因为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没有一定量的输入,输出就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输入的信息只有经过学习者的内化才能真正输出,成为学习者的知识,并且在输出过程中才可以检验输入的信息是否真正被理解了。同时,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学习者会对自己使用的语言进行有意注意,从而极大地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吸收。由此可见,输入和输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只有同时强调两个方面,才能保证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输入与输出在各个英语学习阶段的比重

输入与输出假说理论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输入与输出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我国学者一般把知识的掌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知识的领会。领会是从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的过程。第二个阶段为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巩固指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对材料的记忆。第三个阶段为知识的运用。知识的运用是指学生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依据习得的知识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过程。”(皮连生 2008:90)根据以上阶段的划分可以看出,输入是领会知识的前提,英语学习应从感知和大量输入开始,这也是语言输出的基础和来源。同时,根据语言习得规律,“在会听与会说、会读与会写之间,有一个语言机制转化的过程,必须在听和读到相当量的语言符号之后,才能逐步转化为说和写的能力”(陈琳 2008:2)。从小学到大学,在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相对而言,输入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而输出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输出比输入更重要,即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产出,也就是学生能否用英语流畅、准确地说和写,因为在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中,说和写属于输出性技能。大量的语言输入是准确输出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大量输入语言,学生能储备更多的语言信息;通过不断地输入语言,学生已储备的信息会被激活。

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仅有输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大量的语言输出。“大学英语听说课实际上就是一个语言输入、语言内化和语言输出的认知过程”(宫志起 2010:33)。如果教师能够在听说课堂上贯彻输入、输出假说理论,让每一堂听说课都变成输入和输出不断交替的过程,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无形中提高其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三、输入与输出假说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

鉴于目前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方式传统、听说比例失调、学生辨音能力弱等问题,教师依据输入与输出假说理论,将听说课进行了改革。下面以一堂听说课为例,具体分析输入与输出假说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

(一)导入和热身

为了使这一部分既有输入又有输出,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课堂一开始,全班学生一起大声朗读一段英语短文,短文由教师搜集,难度较低,内容与单元话题密切相关,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输入,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集体大声朗读活动是一个纯输入的过程,目的是为后来的输出活动储备资源。朗读后进入每堂英语课例行的class report环节。当然,如果在这一环节中只是让一名学生作2分钟左右的mini-speech,作完就回到座位上继续上课,就极有可能使活动变成走过场。因此,教师这样设计:首先,演讲内容必须与单元话题相关;其次,演讲结束后,教师要点评,学生要互动,即学生就演讲内容提出问题,由演讲者回答,也就是Q and A。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听演讲的效率,又对演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准备这一活动时演讲者需要搜集材料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保证了演讲者课外时间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从搜集材料、写成书面稿到口头表达,再到回答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这一活动对于演讲者来说,既有输入(材料搜集、大量阅读),又有输出(口头表达演讲内容、回答问题);对于所有学生来说,既有输入(听演讲),又有输出(提出问题)。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输入和输出的不断交替也使英语课堂不再是“满堂灌”或者单纯知识的传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

(二)单元话题的介绍

在听录音前,教师把较难的词汇和长句子挑出进行讲解,这一环节也可以设计成双向互动的模式。比如,要求学生先“头脑风暴”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和语言结构,或者给其提供一部分词汇与语言结构,让其预测会听到哪些内容。这一词汇练习过程就是输入知识的过程。然后,教师给出文章的简介,预设文章内容,并要求学生浏览题目选项,使其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听起来就不至于太生疏。这也是输入的过程。有了听前的预设,学生进行听力活动时目的性就会比较强;有了一定的预设,听时就会形成认知差。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从而保证听力活动的有效进行。

(三)听和表达

听完以后,要求学生复述所听内容,或者根据自己听到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表述文章大意。这是输出的过程。这样一来,听和说就有机结合在一起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力,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当然,这只是第一遍听文章,在第二遍和第三遍听的过程中,可以将输出活动设计为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师生问答、生生问答等形式。输出和输入交替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者语言习得的效果。

将输入与输出假说理论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吸收率。因此,要想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效率,教师除了要具备必需的理论知识外,还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在保证一定量的可理解性输入的前提下,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输出,勇敢表达,以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为其将来的就业或深造打下基础。

结语

通过将输入与输出假说理论应用到听说课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不但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了课堂的挑战性和目标性,而且听说交替,有听有说,听说比例不再失调。另外,在输入与输出假说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中,学生的听力效率明显提高了,口语输出能力也逐渐增强了,不再害怕开口说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可理解性输入都可以被内化成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从而转化成可理解性输出,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输入都可以转化成输出,因为语言知识的内化还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制约,比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自信心等。其实,教学理论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实践输入与输出假说理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互动”“以学生为中心”“任务教学法”“交际法”等都得到了体现。如果教师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用实际丰富理论知识,那么英语教学必将变得系统而科学,英语课堂也将变得活泼而生动。

猜你喜欢
听力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