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2020-10-28 08:52符丽雪
英语教师 2020年18期

符丽雪

引言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各省、市教育教研部门举办了各种培训与教研活动。初中英语教师虽然积极参与培训,但真正开始践行《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并不多。许多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文本意识、目标意识、整体意识等,往往将阅读课上成了练习课、语言知识讲授课,且课堂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认真研读了《课程标准》及北京师范大学王蔷、张金秀等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基础教育》等刊物上有关学习活动观的文章后,深受启发,开始带领工作室成员,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为切入点,尝试进行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一、学习活动观的含义及其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又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部 2018)。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 2012)。学习活动观强调对意义的探究,教师要改变脱离语境的教学和碎片化教学,把主题意义探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在文本解读环节,教师要关注“主题和内容”“主题和作者”“文体和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思考文本的主题意义,承载的价值取向,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主线。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缺乏文本分析意识,难以形成结构化知识

教师的文本解读水平决定教学设计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程度、认知发展维度、情感参与深度和学习成效高度。因此,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基于语篇内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由于缺乏文本分析意识及能力而对任何体裁(对话、故事等)的阅读文本均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即以讲解与检测课文理解为主,较少根据语篇材料的体裁、题材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另外,教师也很少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结构、衔接手段和方式,难以将之作为口头语及书面表达的范式。许多教师对“什么是文本分析”“为什么要进行文本分析”及“如何进行文本分析”不了解,备课的顺序基本是:先浏览文章内容,然后跟着感觉确定教学目标,接着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之后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案例1】上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Great inventions

First reading:

Task 1:Read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match the left part with the right part(见图2).

图2

Task 2:Rea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choose T or F.

Since 1879,people have been able to speak to each other over long distances.()

Phones make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ytime,anywhere.()

Task 3:Read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le,answer the questions.

(1)What did people have to use to see at night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the light bulb?

(2)Why are light bulbs important?

Second reading:

Task 1:Read the whole article again and complete the information card(见表 1)below with your partners.(Read and find)

表1

Example:

A:When was the wheel invented?

B:...

A:What was life like after the invention of the wheel?

B:...

Task 2:Discussion

Among the the wheel,the telephone and the light bulb,which one i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in your opinion?

...i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because...

(1)Before the invention of...,people...

(2)With...,people can.../Since then,people have been able to...

(3)Without...,people would not...(选择性用)

【案例描述及问题分析】在教学案例1中,教师将教材中看似独立的三个小说明文拆分为三个部分,通过设置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然后通过完成表格任务再次理解文章,课堂大部分时间在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其中,匹配练习设置比较合理,能通过时间轴将该说明文结构化,通过表格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篇章结构,但遗憾的是在学生完成这些练习基本了解了文本大意后,教师没有对文本的篇章结构及说明文的语言特征进行梳理。三篇小短文的语言展开方法不一样,有的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有的使用比较、隐喻等方法,而这些均需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显性分析,否则他们不能很好地效仿。

【教学案例2】上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7 Reading Memory Corner

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一项。

T:What type of text is the passage?

A.A narrative.

B.An exposition.

C.An argumentation.

【案例描述及问题分析】在教学案例2中,教师通过问题“What type of text is the passage?”引导学生关注文体,但该教师对文本的分析止于这个问题,没有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思考内容,更没有让他们在观察、思辨、对比中感知、归纳说明文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被虚化、弱化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目标定位及实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制订往往与实际教学“两张皮”,教学目标的引导性和操作性不强。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完成后才撰写教学目标。这样制订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真正指导教学的。

【教学案例3】

教学目标1:(上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3 The earth)

(1)培养阅读微技能,如通过扫读获取文章大意;通过构词法或上下文猜测词义等。

(2)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

(3)认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保护地球的理念。

教学目标2:(上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5 Visiting the moon)

(1)认读和理解单词 breathe,camera,float,diary,gravity,leave,nervous,space,spaceship,spacesuit,tie,weak,without及短语 be able to,have to,more than,take photos等。

(2)能根据阅读篇章所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和完成表格。

(3)初步了解表示一般将来时的结构“will+动词原形”和“be going to+动词原形”。

【案例描述及问题分析】从教学案例3的两个教学目标中可以发现教学目标空泛、缺乏针对性,且与教学活动相分离。究其原因,许多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教学目标的作用,不能深入思考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以及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三)教学活动的层次性不明显

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学习活动分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活动。学习活动的三个层次体现了思维逐渐进阶的过程,能很好地改变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层次性不明显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而花费大量时间设计很多活动帮助其理解文本内容。这些活动其实是重复、重叠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忙于做题,并没有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思维的进步。

【教学案例4】上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Reading

Step 1:Scanning(5 mins)

(1)When does the weather start to get warm?

A.In spring. B.In summer.

C.In autumn. D.In winter.

(2)In summer,_______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it is exciting to take a trip

B.it is nice to eat ice cream

C.it is nice to go on a picnic

D.it is interesting to make snowmen

(3)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autumn?

A.It is hot. B.It is cool.

C.It is cold. D.It is wet.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提及)in winter?

A.Going on a picnic.

B.Going to the beach.

C.Taking a trip.

D.Spending time with relatives.

(5)The writer writes the passage to_________.(写作目的)

A.introduce(介绍)places

B.show hobbies

C.introduce seasons

D.show activities

Step 2:Detailed reading

Read the article and fill in the table below(见表2).(5 mins)

表2

Step 3:Comprehension

Finish exercise D1 on P47.(5 mins)

Step 4:Post Reading

Guessing which is my favorite season according to the video.

【案例描述及问题分析】在教学案例4中,任务设计过于简单,大部分任务是处理文本浅层信息,学生基本无须思考、甚至无须看懂文本意思只需凭借常识就能直接作答,如Scanning环节中问题(1)(2)(3)都是常识性问题,学生无须阅读、思考就能答出;在Detailed reading中,学生只要在空格中填一到两个文本中的单词即可,学生基本也无须思考。另外,两个环节的有些任务是重复的,均设置了许多识记层次的阅读任务,这对启发思维、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意义不大,教学效果较差。究其原因,阅读理解中问题设置缺乏层次性,难以引导学生就文本内容作深层次思考。

除了以上问题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思维品质培养流于形式、忽略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等问题。

三、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的原则

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教育部 2018)。但要顺利实施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需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下面结合上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6 Electricity Reading Electricity all around说明学习活动观指导下初中阅读教学实施的原则。

(一)深入性原则

深入性原则是指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特别是指对教材中阅读文本材料的深入研究。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是学习活动观指导下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习达到深度开展的关键。教师可从五个角度、三个层面深入解读和梳理文本,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梳理结构化知识,并解读各个环节是如何为主题意义服务的,以形成深入而独特的见解,从而更好地围绕主题开展教学(张秋会、王蔷2016)。“五个角度”指的是文本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三个层面”指的是What(主题和内容)、Why(主题和作者)、How(文体和语言)。在分析文本时,教师可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教学,即文本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承载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作者为了有效并恰当地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

文本分析:

【What】(主题和内容)文本主要讲述了本尼(Benny)故意让黛西(Daisy)帮他买一包电,黛西答应帮忙后,反遭到本尼的嘲笑,本尼对于电的理解与黛西有分歧,后来通过与爸爸、妈妈的交流,以及黛西最后买到的东西印证了本尼是错误的。文中对话最终说明了“Who looks foolish now,Benny?”。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文本不但介绍了家里的电是如何流通的,还利用文本中矛盾冲突的幽默,点明了文本主题Electricity all around。同时告诉人们不要随意下结论,嘲笑别人。

【Why】(主题和作者)作者借文本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介绍了家里的电是如何流通的,同时点明主题Electricity all around。作者还通过对话呈现了人物的性格,也通过幽默表达了不要给人随意下结论的感悟。

【How】(文体和语言)该文本按照典型的口语体展开,使用了大量对话体语言,如使用缩写:I’m going to...She’ll look foolish;文中出现大量的said,asked,replied,laugh,added 等引导对话的动词。因为是口语语篇,且涉及购物,出现了一些含有情态动词的问句,如“Can you get me...?May I...?”用一般现在时说明电是如何产生的,用一般将来时表达人物中的活动。除了时态的交叉使用外,文中的配图辅助介绍了文本情节的发展。语篇结构具有说明文的特点,同时穿插记叙,描述幽默故事的经过。

【评析】本案例的文本分析是从五个角度、三个层面展开的。通过分析,梳理出文本的主题和内容、表层含意、深层含意及承载的价值取向,分析作者为了有效并恰当地表达Electricity all around的主题意义而选择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这样的文本分析是深入的,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教学活动的设计。

(二)精准性原则

精准性原则是指对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及设计。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与设计的有效性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互为对应。教学目标要依靠具体的活动达成,具体活动要以精准的教学目标为指引,这样才能保证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学习活动指导下的阅读教学目标要能够围绕学习活动的三个层次设定;能够反映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相互渗透,关联融合。教学目标的陈述最好使用动词,如“获取”“梳理”“分析”“概括”等等;同时要以活动和行为方式一一呈现教学目标,避免大话套话,既强调学习过程,又显示学习结果,使教学活动既易于操作执行,又便于评价。

本堂课作为单元第一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单元主题、丰富话题知识。教学目标共7个:(1)通过图片及教师的设问,感知本堂课的主题及在图片语境中学习核心词汇;(2)通过读图及文本标题,推测阅读文本的内容及文体;(3)通过初步阅读,梳理、概括文本段落大意;(4)通过再次阅读,获取文本的基本信息,如人物、地点、讨论的话题、故事中的矛盾冲突等;(5)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电力流通图;(6)运用本课知识,借助思维导图描述电路图并推断“Who is foolish?”;(7)引导学生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分析、评价人物的行为、性格和观点,并提供依据,运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写一张道歉卡。

【评析】教学目标的陈述使用了动词“获取、概括梳理、推断、分析、评判”等,教学目标的设计围绕学习活动观的三个活动层次设置,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与后面的活动一一对应,教学目标的陈述既强调学习过程,又显示学习结果,对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递进性原则

递进行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之间的层次性,教学活动的难度递进。基于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即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每一层教学活动都是上一层教学活动的进阶,活动之间体现层次性、逻辑性和递进性。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这是继学习理解类活动后对语篇的深度学习与内化,也是初步应用与实践活动的开始。迁移与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这是继语篇深度学习后,实现知识迁移与创新的重要步骤。整个教学活动是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

教学活动设计:

1.学习理解类活动

第一步,热身活动:展示学生熟悉的家用电器的图片——提问与回答。(注意与感知)

教师展示几种家用电器的图片,设置以下问题链:“Can you identify them in English? What do we need to keep them running?From where can we get electricity?”

【设计说明】本活动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关于电与电器的背景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出主题Electricity,铺垫关键信息;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关键词汇bulb,batter等,为后面的阅读扫除障碍。

互动形式:T-Ss(教师与多个学生互动)

第二步,预测:读图—读题目—回答问题。(注意与感知)

根据题目推测文本类型及预测阅读内容;依据文本中的配图预测文本中的人物、地点。(注意与感知)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读图及题目,预测阅读文本的内容,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互动形式:Ss-T(全班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第三步,略读与扫读:阅读—概括、匹配段落大意—阅读—回答问题—建构电力流程图。(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通过两次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匹配练习、回答问题,获取与梳理对话中的信息及段落大意;引导学生完成电力流通图,使其构建电力流通简图。

【设计说明】锻炼学生略读及扫读的能力,通过回答问题,检测预测内容与所读内容的匹配度,提高对于预测重要性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主动构建电力流通图,梳理对文本核心知识的理解。

互动形式:whole class/S ind、T-Ss(学生独立完成,师生互动)

2.应用实践类活动

第四步,深度阅读:口头描述电力流通图—问题链追问。(描述与分析、分析与判断)

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提取所需要的细节信息,分析对话中人物的意图、性格等,实现与作者深度对话,同时利用自我构建的思维导图描述“电是如何产生的”并使用适当的衔接词。

【设计说明】第一,帮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第二,帮助学生围绕结构图,描述、阐释与内化所学知识,实现初步输出,为下一步知识的迁移作好铺垫。

互动形式:Ss groups、T-Ss(组内讨论、与多个学生互动)

3.迁移创新类活动

第五步,回答问题—批判性讨论—写道歉卡。(推理与论证、想象与创造)

a.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评判人物并提供依据。

(1)How do you find(like)Mum and Dad?

(2)Read the title Electricity All around,the title is for_______.

A.argumentation

B.narration

C.exposition

(3)Can you think of a better title?

b.写道歉卡。

Benny is sorry about how he treated his sister.He is now going to send a card of apology to Daisy.

(1)What did you ask your sister to do?

(2)What was your intention?

(3)What do you learn about electricity?

(4)How did you feel after she came back?

(5)Your apology.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敢于批判。同时,通过写道歉卡,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文本中学过的主题词汇、短语及句型,表达歉意。

互动形式:T-Ss whole class/S ind(教师与多个学生互动,学生独自完成卡片写作)

【评析】以上案例体现了教学活动设计的整体性、递进性原则。从图片及问题引入主题是理解文本表层信息的学习理解类活动;针对人物对话进行追问,分析对话中人物的性格,构建电力流程图等是应用实践类活动;对文本题目的批判与论证,写道歉卡是迁移创新类活动。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层次性,上一个活动是下一个活动的铺垫,下一个活动是上一个活动的深化。

(四)主题性原则

主题是语篇讨论的核心议题,它渗透、贯穿于语篇的全部内容,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对文本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教师要明确语篇所谈论的主题,并通过分析主题所提供的特定语境和采用的手段,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使教学能够在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知识学习和发展语言技能,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针对某一阅读语篇的教学,教师首先要通过关注单元标题和图片等把握主题;把单元中的每一个语篇置于整个单元的主题背景下,分析其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再明确该语篇的主题意义,为接下来从内容、文体、语言和作者写作意图等角度进一步探究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作好准备。

主题活动设计,见图3:

图3

【评析】这个单元的主题是Electricity,其中阅读课内容是Electricity all around。文本通过两条线索实现主题探究,一条是黛西与本尼之间的对话,从对话中知道电池是电的一种,是可以买的;另一条是本尼与爸爸妈妈之间的对话,从对话中了解了电路图,电是如何从电站流向家里的。通过这两条线索,教师可以围绕Electricity all around开展各种活动。在分析文本时,从五个角度、三个层面探究了主题意义,在活动设计中,三个层次的活动都围绕主题Electricity all around展开,实现了对文本主题的探究。

(五)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学生在教学中能主动地、真正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真正有事可做。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的实践参与。在课堂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主体,在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积极探究主题意义。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和内化;设置的活动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且充分考虑他们的参与度;在设计活动时在每一个活动旁边标注活动的形式。

学生活动设计(见表3):

表3

结束语

在学习活动观指导下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引领教师深入研读文本,精确制订教学目标,设计层次清晰的教学活动,以主题为主线进行活动探究。但在实施过程中,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与思考,让其有机会质疑、分析、判断甚至创造;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如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会将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完成对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应用。虽然文本解读中的部分问题是没有统一答案的,但是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达到期待的结果,要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