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理念下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2-23 02:58陆宇正
数字传媒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以赛促教竞赛理念

陆宇正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00

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我国广播影视业、文化产业以及信息产业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构建出新时代的传媒产业。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传媒人才不仅要掌握领域内的基础知识,还要能运用信息化手段,熟练进行新媒体管理经营、图像影音创作、计算机网络开发等高技能操作。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仍偏重对学生单一技能的训练,未从传媒产业发展的需求角度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导致传媒教育陷入培养效果不佳的困境。近年来,传媒类技能竞赛逐渐映入公众视野,许多研究者正试图通过竞赛指导探究一条提升传媒人才整体素质的路径。因此,依托技能竞赛创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将极大提高全媒体时代人才的应用与实践水平。

一、“以赛促教”理念在传媒人才培养中的发展内涵

(一)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相匹配,促进教育有效发展

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参考竞赛考核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与传媒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主要有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时报金犊奖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其中所涉及到的赛项也蕴含着传媒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各大高校在教学目标、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设置和编排提供指导。部分高校已经将技能竞赛所考察的比赛项目与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形成“学习-训练-竞赛”一体化的指导与教学体系[1]。同时,为尽快提高传媒专业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各大高校也出台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正基于“以赛促教”理念,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制定“卓越传媒人才培养计划”的新模式,将学科教学与竞赛指导深度融合,实施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2]。

(二)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相融通,保证教学创新实施

为提高传媒专业学生的竞赛水平,需以项目式教学为主导,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传媒类技能竞赛的举办旨在积极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它要求教师和学生联结为一个整体,共同参与到项目钻研之中。这不仅要求传媒专业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对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所需的批判性思维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与训练中,学生与教师要调整步调共同成长,学生要亲自动手实践,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深度掌握,指导教师也需要根据传媒产业中岗位群的需求,及时调整团队成员在项目实施中处理问题的思维。目前,池州学院的传媒学院探索出一套多学科背景下的学生指导模式,通过组建多专业教师为主体,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提高高校的组织领导和教学创新能力,最终达到“以赛促教”理念下师生共赢的效果。

(三)多级学科与多种专业相组合,推动跨界协同并进

对不同课程的创新式整合,将有助于传媒人才多学科素养提升,也将促进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多元化发展。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大赛允许跨校、跨专业组队,这种不以学校、学科、专业为限制的跨界融合,旨在真正激发传媒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协同发展能力的传媒人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3]。高校通过组建跨学科、多专业的教学团队,指导传媒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一同投入到竞赛项目的研讨之中,最大程度激发不同专业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灵感,有助于团队凝聚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传媒专业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传媒人才卓有成效的直接表现。

二、竞赛推动下传媒人才培养的行动路径

(一)理念融合:培育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传媒人才

传媒教育的发展要以先进教学理念为基础。全媒体时代已悄然而至,传媒产业要求高校培育的传媒人才具备熟练应用学科知识、能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需求更加关注人才在实践应用中的表现,也要求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科融合、实践创新的思维方式完成对学生的培养。目前主流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著名的威斯康星理念,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等高校正在实践的“传媒+”跨学科发展理念,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所设置的综合性强、文理交融的教学模式,中国传媒大学创建的“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这些教育案例都为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资源。究其原因,这些模式的理念设计都紧扣传媒现实发展方向。因此,各大高校培育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仅要结合自身发展特色扩大优势,而且要根据传媒类竞赛对参赛选手的具体要求,创新改革育人策略,实现对传媒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的优化,寻求一条适合学校未来发展的道路。

(二)知行相促: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传媒类技能竞赛的评价办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对推进实施高校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因此,传媒人才培养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依据,对于基础课、技能课以及竞赛课的开设要有合理编排,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有充足的时间内化、思考、实践。以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的传媒人才创新实验基地为例,作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培育点,一直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业型的传媒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发展目标,并制定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香港凤凰卫视输入传媒教育理念,创立多个产学研相结合的传媒实践平台,培育具备职业素养的传媒人才。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还需要高校做好对竞赛考核标准的深度解读,高校可以对参赛学生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所得数据,梳理出教学效果的反馈路径,并以此为基础组织校内在读学生参与到模拟竞赛中,给传媒专业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保证了传媒专业学生有充足的训练时长,给“以赛促教”理念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相长:强化师生团队协作提升创新意识

强化师生的团队协作,有助于提高传媒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教育部发布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知文件中提到,高校要“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各大高校把技能竞赛作为深化传媒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主动围绕传媒专业开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传媒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因此,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团队将极大提升成员的创作激情,对传媒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一方面,当前部分高校存在传媒专业师资紧缺的问题,出现教学能力薄弱的情况,高校要深刻意识到教师能力在教学与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新媒体网络资源,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竞赛和教学相结合,调动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真正提高传媒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方面的实施,将有助于团体内部的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各项能力不断提升。

(四)评价保障:建立动态化发展的评价反馈机制

“以赛促教”理念下的育人评价手段要以生成性评价为主体,建立健全的奖励保障机制。高校在制定传媒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时,需依照各大比赛的具体要求制定评价模块,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动态发展,将传媒人才的培养从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中解放出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性,保障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依,养成他们自主学习传媒专业知识的习惯。同时,高校也需要设置一定的奖励保障机制,将学生所取得的竞赛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科研学分,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主要培养依据,积极健全传媒专业学生的奖励表彰制度。对于教师的评价奖励,以对学生指导的工作量为主要参考依据,同时加入多元化的考评项目,降低优秀指导教师的非教学任务量,使其潜心于教学指导[5]。评价反馈机制的设立旨在动态化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传媒专业学生能力方面的提升有着保障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当前传媒产业的发展推动高校教学能力的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也需紧跟时代步伐,以传媒类技能竞赛为抓手,以创新实践为核心价值,着力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展望未来,“以赛促教”理念将伴随技能竞赛长久地在传媒人才培养工作中延续,高校要以参与技能竞赛为契机,深化对传媒专业的教学改革,积极推动竞赛指导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猜你喜欢
以赛促教竞赛理念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以赛促教”学习方式在足球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