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圣(三亚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
海南自贸区(港)是中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窗口,未来将成为环太平地区现代服务的枢纽,同时海南自贸区(港)发展定位生态型、服务型自贸区,这些都为海南文化产业未来带来关键性的历史契机。然而必须看到,在全球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交互冲击,贸易保护、贸易战争此消彼长,对海南创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带来巨大挑战。同时新一轮数字革命、智能化革命的到来,海南文化产业也面临数字化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带来的革新压力。海南文化产业在目前基础仍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在文化产业的战略布局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时,如何创建准确和最优的发展方案,需要尽快清晰和落实。
世界发达自贸区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为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历史借鉴资源。纽约集聚型、香港自由市场型、韩国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型以及迪拜城市化型发展模式,都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产业模式,但以上五种自贸区文化产业模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对海南自贸区(港)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政府积极干预是自贸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从韩国对文化产业的财政补贴和扶持,迪拜在开放政策的高费低税的优惠等等成功经验,都是显示出政府在自贸区文化产业中的战略地位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政府首先担负扶植和培育的角色。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以上地区政府均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
首先,韩国的“韩潮”模式对海南文化产业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海南在文化产业的现状基础与韩国1997年之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均处于较低态势,韩国政府陆续出台系统的振兴政策和配套的战略布局,大力进行财政支持,孵化新生创意,使得文化产业可以在几年内快速崛起。建议海南省政府在广泛听取学界及业界的意见基础上,出台包括艺术教育、影视、动漫、游戏、综艺等在内文化产业的系统振兴计划,在根据自身条件和目标的前提下,采纳韩国文化产业的某些扶持措施和方法,从具体的演员、导演、设计师培训,到宏观的扶植新人体系,完整对接行业流程,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快速补充行业短板,激励人才的智力投入和愿望达成,从而在外部给予强力的推进,改变行业自发性发展的先天不足和迟缓状态。
其次韩国政府在公益和纯艺术文化产业与商业性文化产业之间承担的均衡调控角色,对海南进行文化产业的基础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也带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两个决定性要素,一是公民文化艺术素质,二是文化产业制度、经济水平。韩国经验显示,强调公民的文化权利的公平公正,带来的是商业性文化产业的持久高水平发展。公民文化艺术素养的培养,同时带来民众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进一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海南目前在公民文化艺术素养上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差距,极有必要推动公益性文化产业的先决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地缘性活力,鼓励文化消费,为人民群众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元、便捷、优质的服务。基于海南人口以及财政决算的可能性,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开设社区学校,针对幼儿和成人提供免费的各类文化艺术学习班;扩大传统工会福利范围,覆盖全海南省城乡居民免费享受博物馆、体育馆、文化馆、剧院等国有文化产业服务;以政府补贴方式以较低价格获得商业性电影院、综艺表演等文化艺术
再次釜山、迪拜经验显示的政府疏通国际通道,尤其是韩国政府对“韩流”现象的敏锐和行动力,帮助文化产业开拓国际市场,赢得全球利益,创建国际性文化节庆方面,起到个体和企业不能独立完成的作用,同样值得海南自贸区(港)借鉴。海南省政府正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的“五通”,针对文化产业已经明确外商投资文艺表演团体等取消股比限制、资质要求和审批权下放的政策措施,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现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准入相关行业。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出台更加系统的以促成本地文化产业产品开拓沿“一带一路”的国际市场,加快自贸区文化产业的国家化互动,创建更加便捷的文化产业金融体系,出台文化产业合资合作的促进政策。
空间经济学基本观点认为金融集聚对于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和提升经济运行效率都具有一定的推动性。同时,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金融集聚提供支持和动力。目前海南自贸区在旅游、影视、传媒、演艺、节庆等高概念产业群均有一定历史积累,但是总体上集聚密度不高,表现在企业规模小、金融流动较缓、区域分布不均、人才资源稀缺。这是因为与一般金融产业不同,文化产业的经济特征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市场效应,可以产生广泛的衍生体系。
首先,纽约自贸区(港)文化的聚集效应,值得海南在文化产业总体布局上加以借鉴。以品牌内容资源为IP,将电影、电视剧、动漫、漫画、音乐、综艺娱乐、出版物、文化节庆、流行时尚、美食、旅游等等整合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并产生出口影响力。海南亟待在短期内创建较为成功的文化产业IP,并系统构建完整的文化产业衍生体系,从而激活随之而来的文化旅游产业。以现有优质文化产业IP,如以海南国际电影节、冯小刚电影公社、天涯门户网站等为影视产业的牵引力,向电视剧、动漫、综艺、节庆延伸,将各个分散的产业整合为高度联动和整体激荡的产业链条,达到单个刺激整体发展的全局结构。
其次,纽约聚集型文化产业对海南的启示,还应充分重视区块功能,如纽约曼哈顿岛东部、南部和中部的区块聚合和功能区分,产生了聚合性的产业力量。目前海南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三亚、海口和文昌三个离散的点。根据目前以后的区块发展基础,可以以海口为北部影视、流行时尚、美食、文化节庆等金融功能区块中心,以文昌为东部教育、出版、培训、网络科技和数字传媒功能区域,以三亚为旅游、综艺娱乐、音乐、国际运动赛事和高端时尚消费功能区域。同时可以考虑将琼中作为本土文化的功能区域中心,与北、东和南联动,带动中部地区的文化产业活力和潜能。
再次,高度密集化的国际文化活动和节庆带来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和游客结构及消费的转型。纽约文化产业活力及国际化相当依赖于高度密集的国际文化活动,其中每年多达60多个文化节庆,仅各类电影、电视节就多达33个,其他国际文化活动包括音乐类、艺术类和纪念类节庆,几乎每周都有影响力极大的文化节庆活动。文化节庆聚合型产业类型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市场活力,并带来优化的良性循环发展。纽约每年文化节庆参与人次多达4000万左右,约占纽约全部游客量的42%,其中国际游客77%。相较海南2018年全年游客7627.39万人次,然而入境过夜游客仅126.36万人次。而全部游客人均3000元的消费结构则比较单一,主要刺激了商品和景区的发展,对于可持续性的文化产业以及城市良性循环发展没有产生直接关系。相反,大量游客和消费的单一化,造成城市和自然环境负荷过载,发展处于低效率高重复投入的过程。国际文化节庆将引导海南游客及消费结构的转型,即将单纯的旅游商品消费转化为文化产业消费。依托现有的节庆,可以增设各类延伸国际文化节庆活动,包括国际电视节,国际戏剧节、各类亚文化节庆(网络文化节、摄影文化节、VLOG文化节等)、体育娱乐项目节庆(帆船节、滑板节、轮滑节、街舞节等等)以及各类国际赛事(强调气候和普及类运动,如国际自行车赛事、海南传统强项羽毛球、排球等国际赛事等)。鼓励群众文化活动,在教育、公益和资金上不断投入,同时接纳和引导有益的各类流行时尚和亚文化活动,促进各个亚文化群体的发展,则各类文化节庆活动拥有一定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必然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从而推动海南自贸区(港)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以及游客结构的成功转型。
依托自贸区灵活制度,可以创建政府主导的多元文化产业主体。借鉴纽约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民间“公私合营”的模式,促使海南文化产业成为多元构成的体系,积极探索多种参与主体,激活社会活力。
首先,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为主导,发展由政府资金、公益基金、行业协会构成的介于政府与私人机构的公共组织,鼓励私人基金会的设立和发展,积极推动政府或高等院校构成的文化政策研究机构,形成政府主导,公共组织、私人基金会和文化研究机构组成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主体。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强调公民公正的文化权利,三是兼顾公益与商业、公平与效率的两面性。
其次,由政府和公益基金、行业协会大力推动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构成文化产业的社会基础至关重要。政府通过对公共组织和学会进行财政资金划拨,使各个多元主体分担政府职责。同时政府以此可以深入地渗透社会文化事业,可以保证公民享有文化权利。譬如美国斯密森学会(Smithsonianstitution)几乎承担了相当部分的政府职能,向社会提供免费的公共文化事业服务。该学会50%的经费由政府拨款,其余来自社会募捐以及合作的基金和企业赞助。在此模式下,全纽约所有公共文化艺术机构几乎全部是免费开放,吸引了全球的文化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聚集于此。海南自贸区同样应区分公益和商业文化产业,对于普及公民文化道德品质、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产业,如历史文化古迹、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文化艺术公益培训、民间艺术传承等应归入公益管理主体,通过政府主导实行公民免费制度,加快海南民众文化艺术素养,对于整体提升海南文明指数具有重大意义。
再次,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有利于清晰产权,优化公益,责权划分。参考纽约自贸区的做法,对具有公益性的文化产业免除其企业经营税,以此吸引扶持和鼓励非营利文化机构的发展。由于多方参与,可以促成海南自贸区文化产业跨国经营模式,构成国际化产业链条。同时,企业在自由市场环境中,担负最低责任。借鉴香港对企业经营采取事后机制,以类似负面清单的负面监管方式,最大激发文化企业的自主性,同时政府最大可能性地简易政务,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海南自贸区政府应主要承担司法独立和法治责任,彻底贯彻法治精神,为文化产业奠定现代人文精神。在权责清晰以及高度贯彻法治的外部环境下,扶持文化产业学会、行业协会,公益基金、私人基金参与文化管理,鼓励自主经营、创新发展模式,借鉴香港自贸区负面管理模式,以责任追究的方式放宽管理范围,加快企业的优胜劣汰,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20世纪90年代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香港特征行政区成功完成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此期间,文化及创意产业以9.2%速度递增。香港经验显示,由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需要长期锁定战略目标,持续投入。而纽约自贸区在城市生态和湿地战略上同样显示坚守长期战略目标不动摇的发展规律。纽约1992年设立的“海滨计划”以“视觉2020”项目为目标,至今仍然是纽约城市生态的核心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彻底恢复海滨退化,湿地保护以及沿海鸟类自然繁衍,成为迄今全球生态最佳的城市。海南在海洋生态、沙滩、红树林湿地以及热带雨林等的保护同样面临锁定长期战略的同质问题。无论是文化产业抑或城市生态发展都有必要借鉴香港和纽约的经验。建议海南自贸区(港)将文化产业与城市生态相结合,制定“2030年文化产业及城市生态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确保政策的连续性。
文化产业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趋于完善的结果。韩国经验对海南自贸区文化产业具有直接参考意义。韩国在1997年先后在《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构成举国体制办文化后,连续出台《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市场、企业和个体的法律行为,为文化产业提供可靠而明确的法规保障。海南应在政策、管理办法上进行制度创新,针对电影、电视、广播、版权、演出、公共文化事业等方面出台相关制度,体现政府明确的扶持责任和途径,保障文化公益事业,扶持和孵化新生创意,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保护创意利益。同时香港简明、高效、务实的行政制度、事后监管具有参考意义;韩国“给予支援,但不干涉”的振兴政策等,对海南自贸区(港)亦具有启示价值。海南自贸区(港)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应在财政支持、法律法规制约、管理规范上进行价值引导和行为约束。最后,可以借鉴纽约的资助杠杆方式。纽约将财政拨款作为文化产业引导的主要杠杆,既强调了美国核心价值,同时也发展了高水平的商业价值。
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产物。韩国与迪拜均拥有世界一流的文化艺术高等院校、完善的文化基础教育和发达的文化产业职业培养体系。针对海南目前文化产业人才状况,两地经验具有极高的参考意义。如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通过国家预算拨款、投资组合、专项基金共融资的方式,每年以数千亿韩元投入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十年内,迅速形成了从中小学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到文化产品营销和出口人才培训的自下而上完整的文化艺术教育体系。迪拜在人才培养上则是全球力度最大的政府,迪拜对本国公民实行教育全免,从小学至大学,无论在本地或出国,均全额资助。迪拜近十多年不惜代价打造世界一流大学,迪拜大学、阿古瑞尔大学、迪拜时尚设计学院、沙迦大学等等,在多个文化艺术学科已经步入世界前列。海南自贸区(港)在文化产业战略布局上,应将教育置于长期投入的位置,可借鉴韩国开辟专门的文化产业财政资金,在短期内快速刺激文化产业人才的倍增,从而带动整个教育体系的转型升级。
自贸区(港)文化产业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城市基础之上。韩国釜山以及迪拜和纽约曼哈顿区、香港湾仔区一样,都发展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现代大都会。纽约的更绿城市计划对海南具有直接借鉴价值,一方面恢复退化海岸,恢复和保护湿地以及城市绿色生态,另一方面持续投入资金进行现代文化场馆的建设,纽约一方面是全球生态最佳的现代都市,另一方面各类博物馆、图书馆、剧院、会展馆占据全美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文化设施最密集、数量组多的城市。韩国与迪拜在生态与城市文化场馆的协调发展上同样是全球典范。海南应发展出鲜明的城市特色,强调全球文化的识别度,在城市地标性建筑、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节庆以及文化IP上进行投入。同时海南应积极搭建全岛人工智能数字化基础设施,从5G网络、城市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数字化政务、全岛云计算网络搭建等等,为企业创建信息化框架和平台。政府应优先鼓励数字化文化创意产业,优先发展高智力投入的影视、广告、时尚、艺术等等,从而为数字信息产业提供创意内容资源,激活信息化区块链的人才及智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