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童云玉
竹马戏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一种叫“竹马灯”的舞蹈,是在漳浦一带民间歌谣、小调、南曲等说唱技艺基础上,吸收、融合了闽南木偶戏、梨园戏的一些唱腔和表演形式而逐渐形成的。2008年,竹马戏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漳浦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竹马戏艺术之乡”。漳浦县第二实验幼儿园于2014年被确立为“漳浦县竹马戏传习所”。
我们围绕着“如何将竹马戏有效融入幼儿园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了探索、研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为了丰富教师和幼儿的经验,我们组织教师和幼儿走进漳浦竹马戏剧团,让幼儿感受竹马戏文化和竹马戏艺术,激发幼儿学习竹马戏的兴趣。幼儿、教师走进剧团,通过听(竹马戏传承人讲竹马戏的发展历史、表演特点、故事、人物造型)、看(竹马戏演出获奖剧目、竹马戏服装)、动(操作道具、乐器),感受竹马戏艺术。幼儿及教师被竹马戏的舞蹈动作、人物造型和唱腔所吸引,特别是竹马戏夸张的动作扮相,逗得教师和幼儿捧腹大笑。
我们聘请竹马戏专家来园为教师开设竹马戏讲座,让教师进一步了解竹马戏艺术,为开展竹马戏教学活动做准备。我们还聘请第三代竹马戏传承人杨顺平来园为师幼教授竹马戏基本功、竹马戏舞蹈表演的技巧,指导师幼学习竹马戏音乐唱腔。我们利用早接待、离园和餐点前后播放竹马戏音乐或唱段,引导幼儿欣赏和模仿。
漳浦县竹马戏剧剧目,主要有传统剧、外来剧、武打剧等,因来源于民间,有的剧目内容较粗俗,有的剧目篇幅较长、难度大,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相符合,并不适合幼儿学习与表演。因此,我们对剧目内容进行选择,节选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和情节。
要想让幼儿真正去接受竹马戏、喜爱竹马戏,教师对竹马戏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所选的内容必须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应,必要时要进行加工或改造。同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更直观地感受、体验竹马戏艺术的魅力。选择幼儿熟悉的竹马戏内容更能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如剧目《跑西美》中有“春、夏、秋、冬”四季角色,幼儿对四季特征已有所了解,所以四个化妆的女孩分别扮演“春、夏、秋、冬”四季角色,胸前臀后扎着纸糊的马头、马尾,手拿竹竿子,边舞边唱“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等四季曲。这些曲目幼儿容易学唱,也很感兴趣。
竹马戏活动的开展,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的形式来引领幼儿学习竹马戏,表演竹马戏,从中感受竹马戏的风格特点,体验学习戏曲的乐趣。例如小班开展的竹马戏活动,首先是引导幼儿欣赏竹马戏,然后在他们有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跟随大、中班幼儿模仿与学习。
[案例一]教师组织小班幼儿欣赏竹马戏“大手拉小手”,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幼儿感受竹马戏与儿童歌曲的不同。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幼:我听到了叔叔唱的很像爷爷奶奶说的话。
师:这个叔叔不是用普通话唱歌,而是用我们的本地话(闽南话)来唱的,就像爷爷奶奶在家里和我们说话一样。
师:每一段歌词有一样的吗?
幼:都有“阿玛依哆,阿玛依哆”。(哈哈大笑)
师:唱这种腔调的戏叫竹马戏。
教师出示竹马戏《跑四美》表演的图片:你们看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
幼:在唱大戏。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因为他们穿着唱戏的衣服,手上还拿着竹子呢!
师:这是竹马戏《跑四美》的照片。
小班幼儿年龄小,经验及表达能力有限,教师把问题直观化,引导幼儿听、看,给幼儿直观、深刻的印象。待小班幼儿拥有了一些竹马戏的经验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跟着大班的姐姐哥哥模仿和学习,体验唱大戏带来的乐趣。当然,小班幼儿还不能做出精准的竹马戏动作,但愿意试穿服装、摆弄道具、跟随音乐走小碎步等。
有些幼儿喜欢竹马戏,只是因为竹马戏的服装漂亮、动作夸张,并没有理解竹马戏的内容与表演规则。
[案例二]杰坤、奕恒、佩萱、静淇等高高兴兴进了区,经过一番打扮,竹马戏《十二生肖歌》的表演开始了。等到鼠、牛、虎、兔表演完了,发现龙、蛇不知哪儿去了,杰坤叫起来:“佩萱,该你了。”可是等龙、蛇的音乐播完了,角色还没出场,怎么回事?原来佩萱和静淇还在慢条斯理地摆弄衣服,似乎他们更喜欢观赏漂亮的服装,并不在乎表演什么内容。杰坤失去了耐心,嘟着嘴说:“不演了,你们不要演了。我去告诉老师。”……
佩萱和静淇沉迷于漂亮的服装,一方面是由于年龄特点导致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坚持性不足;另一方面是他们没有理解竹马戏的内容与表演规则。教师发现情况后,及时组织幼儿了解竹马戏《十二生肖歌》的内容以及表演规则。至于幼儿喜欢漂亮的服装,教师也给予了相应的支持,引导幼儿从摆弄服装到自愿穿上服装表演。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之后《十二生肖歌》的表演基本上能顺利地完成。
漳浦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已经多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能不能将漳浦剪纸与竹马戏相结合,引导幼儿发现、选择、探索,让竹马戏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师进行了尝试。
在竹马戏《扒龙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扒龙船》的歌词用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课件里的人物、船都是用剪纸的形式表现的。幼儿立刻被生动形象的剪纸情境所吸引。之后,教师建议幼儿将学习的竹马戏《扒龙船》运用剪纸的方式表现出来,幼儿迫不及待地玩起来。
[案例三]琪寅和几个好朋友欣赏完竹马戏《扒龙舟》的课件后,讨论起来:“那个龙舟好漂亮。”“那几个小朋友划得真认真。”“我也要争冠军。”……他们越说越兴奋。这时,哲睿发现桌子上有许多漂亮的材料,还有剪刀、蜡笔等,便拉着好朋友嘉杨说:“我们一起合作,剪一艘巨大的龙舟,争冠军!”说完,两人一起选彩纸,一人剪龙舟,一人装饰。不一会儿,一艘又大又漂亮的龙舟完成了。
活动结束后,幼儿围在展示台边上,欣赏自己和同伴剪的“龙舟”,非常骄傲和自豪。这时,教师再次播放竹马戏《扒龙舟》的音乐,大家边听边有模有样地做着动作,有的划桨,有的呐喊加油……幼儿完全陶醉在其中。
教师播放的课件中形象的剪纸形象,对幼儿来说很有吸引力。教师投放的许多剪纸操作材料(彩纸、画笔、纸板等)和相应的辅助材料(各种颜料),给了幼儿较大的表现空间,满足了幼儿探索、创造的需求。剪纸与竹马戏的结合,不仅拓展了竹马戏的表现方式,也使原本非常有限的美术活动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起来。
幼儿通过模仿表演,有的能初步掌握竹马戏的表演形式特点。由于竹马戏的内容大多都是古代人物风俗故事,音乐唱腔也比较单一,时间一长,原本喜欢表演区表演的幼儿便不爱去表演区表演了。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询问幼儿。多数幼儿回答:“我们已经学会了那几个戏,我们已经表演过好多次了。”教师开始反思:竹马戏表演已经没有新意了,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并推进竹马戏活动的深入开展呢?幼儿园聘请竹马戏传承人杨顺平老师一起教研,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创编竹马戏歌曲、故事内容,制订创编计划、原则。创编原则是:第一,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第二,应根据地方的民俗习惯、方言;第三,要富有时代感;第四,富有童趣。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创编了几首竹马戏歌曲,如小班《手拉手》、中班《扒龙舟》、大班《十二生肖歌》等。新编的竹马戏歌曲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我们为幼儿创编了一个竹马戏剧本《姐弟逛漳浦》,幼儿通过扮演导游,带着大家一起逛漳浦游玩,用闽南语向游客介绍漳浦美食、名胜古迹。扮演导游的幼儿边唱边介绍漳浦美食、旅游景点、特产,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像是在为大家讲述家乡的变化;扮演游客的幼儿感到很新鲜,跟随着“导游”的介绍进入情境中,体验家乡的美好生活。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乐此不疲,越演越有经验。随着活动的不断推进,幼儿会随时创编出新的内容。活动让幼儿体验了生活,生活提升了幼儿的活动水平。
通过实践研究证明:竹马戏有效融入幼儿园活动中,既传承了家乡优秀文化,又丰富了幼儿园活动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竹马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更加全面的发展,这就是竹马戏在幼儿园的传承价值和教育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