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演奏员的突破和发展

2020-02-22 00:47裴更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5期
关键词:突破戏曲发展

裴更生

【摘 要】作为戏曲演奏的主要形式,在戏曲构成中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演奏员能够随着剧情人物的情感变化,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音乐。作为戏曲音乐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能够完美表达人物的情感。毋庸讳言,随着历史的发展,戏曲打击乐也在不断向前发展、进步。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想要其得到很好发展,需要从以下两方面付出努力。

【关键词】戏曲;演奏员;突破;发展

一、戏曲演奏的分析

戏曲乐演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乐演奏形成一套自己的演奏体系。演奏是戏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戏曲伴奏的主要形式,主要是通过运用槌、板击打的形式来发出声音,为戏曲伴奏。演奏可以根据戏曲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剧情的推进以及环境气氛的变化来改变敲打的频率和速度等,发出高低、快慢各不同的音乐,符合戏曲对伴奏的各种需求,从而为戏曲舞台表演做出必要的补充,使戏曲表演更加的丰富,饱满。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文化都在不断的发展,戏曲打击乐演奏也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对自身进行突破和发展,促进我国戏曲打击乐的不断发展。不仅仅只是跳弓这个单一的演奏技巧,乐队演奏中与独奏演奏中最大的区别在于,独奏演奏是一个人在演奏,只要独奏者演奏出来的效果是正确淦释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符合作曲家的乐思及处理,独奏者均可白由的选择在自己最舒服、最放松的狀态下去完成乐曲的二次创作。然而在乐队演奏中,演奏者处于一个群体之中,每位演奏者都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每一个声部里的每一位演奏员都需要聆听和观察,并同时快速的调整自己演奏的音准、音色、强弱力度、音乐处理等等,力求和其他演奏员的演奏融合在一起,以达到一致的音色和音效。因此,对于乐队演奏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声部中的每位演奏员都做到速度、力度、弓段、弓法的统一,音乐表情、乐句长短、以及音乐处理的一致等等。

在这样的前提下,演奏者首先要做到的是必须融入整个乐队的演奏情绪中,其次是根据个人习惯来调整自己的演奏状态,做到兼容并蓄。在乐队演奏跳弓时,演奏者需要调整自己跳弓的弓段,控制跳弓跳跃的高度、力度、清晰度和跳弓的快慢,并同时仔细聆听和观察乐队其他成员的演奏,以便融入整个声部,达到音质和音色的高度统一。

在我国传统的演奏中,演奏的乐器有很多,包括鼓、木鱼、梆子以及锣等。在这些打击乐器中,鼓可以分为很多种,有堂鼓、司鼓和单皮鼓等,在鼓演奏的过程中把鼓放在木架上面,用鼓签敲打鼓面,从而从鼓中空心的部分发出声音。板又叫拍板,主要是由三个长度宽度分别约为二十公分、六公分的木板构成的打击乐器,可以用杨树木或者红木分别构成。这三个木板可以分成两组,一组是由两个木板构成,两个木板被绳子拴紧,成为前组,一个木板是后组,然后再把这两组绳子连接起来,通过木板的相互撞击发出声响,为戏曲伴奏。梆子也是由木头做成的,主要是由两根长短不一的木棒组成,长的那根木棒比较粗,比较粗形状是圆形的,断的那根比较细。在进行伴奏的过程中,主要是左手拿长木棒,右手拿短木棒,通过二者之间的打击发出声响,为戏曲伴奏。在戏曲打击乐器中,经常会用到锣,包含大锣和小锣。一般的锣都是由铜制作而成的,圆形。在用锣演奏的过程中,左手拿锣,右手拿木棒,通过木棒打击锣面而发出声音,一般大锣发出来的生意都是比较高亢的。小锣的制作原料和方法与大锣相似,但是比大锣小,敲打出来的声音也是比较清脆的。最后说一下司鼓,就是指挥人,司鼓在指挥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动作规范,两手的动作要统一,同时起着开、领、转、收的作用,充分发挥司鼓的引导作用。

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施革新

演奏员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从某个角度看,时代在不停进步,观众的审美需要也在不断改变,这就给戏曲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不断革新,才能将演奏员逐渐推上现代化发展之路。而从另一个视角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逐渐提升,声音、光电方面的革新也不可同日而语,西洋混合管弦乐队在新的戏曲曲目中被大量使用,戏曲乐队开始迈进现代化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演奏员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革新,以期在戏曲表演中实现音乐交响化、立体化的目标。面对这种情形,作为一名打击乐演奏员,若再固守原来的几种打击乐器,使用传统的打击方式进行演奏而不做出改变,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在演奏技巧上多做努力,不断打破传统,与时俱进,力争革新,才能真正发挥打击乐的用武之地。打击乐的革新还需要从司鼓下手。作为一个乐队的灵魂,其是整个乐队的领军人物。戏曲艺术是演员和乐队全力配合的产物,司鼓的作用则是协调演员和乐队的桥梁,是乐队演奏的关键。司鼓能够帮助演员传情达意,统领剧中人物感情的节奏。换句话说,司鼓传达的就是命令,是整个戏曲的节奏,音符是文字,而旋律就是语言。司鼓正是借助板和鼓声的传达,实现声音化的指挥与演奏,让戏曲音乐具备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力。为了顺应打击乐革新的需求,在编制新的戏曲曲目时,按照乐队伴奏的需要,专门进行“设计”,这给司鼓制定了更多的要求。首先,司鼓要在实践过程中强化不同戏种中所运用乐器的认识,更为妥善地利用个人演奏技巧,挑选适合剧情需要的鼓点当做打击乐的主题,将传统的鼓点调整组合,适当地改变力度和点法,实现乐音在高与低、轻与重、强与弱、远与近等方面的協调均衡。其次,司鼓要遵照戏曲情节发展的需要,将素材整理之后,充分展示其内涵。司鼓要做的就是依照打击乐器的各种角色需要,从多视角、多层面创造意境,获得丰富的艺术效果,让观众能够仔细品味,留下联想的空间。最后,司鼓要将打击乐和弦乐联系在一起,让每一部戏曲都有自己的特色。在营造声势动感的同时,要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戏曲的情感所在,要营造其应有的意境,充分展现演员的神韵和风采。通过灵动而鲜活的节奏与音律,完美地展现戏曲独有的艺术魅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司鼓人员需要多多学习,不断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增加对艺术的感受力。只有坚持信念,不放弃努力,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实现革新,最终创新出优秀的戏曲作品。

结束语

总之,全出戏舞台节奏的控制与调节,戏剧气氛的渲染和艺术结构的统一完整,都与鼓师的指挥有关,他是使音乐演奏和舞台表现紧密配合的枢纽。他所用的锣鼓点、速度、力度的处理,不同点子的变化转接等,都必须是根据舞台演出的需要而掌握的。一名合格的演奏员,首先要对自己掌握的乐器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具备精湛的演奏技巧。合格演奏员掌握乐器基本功夫是决定演奏员合格与否的根本。演奏员是通过乐器来表现出来,一段音乐、戏曲唱腔、情感,没有好的基本技巧是如何也表现不出来的,就演奏不出来乐曲的内涵,就如歌唱演员有嗓子不会用。再谈演奏员的乐感。怎样衡量一个人的乐感是否具有高质量、高水平?我认为,好的乐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作者单位:江苏省柳琴剧院)

猜你喜欢
突破戏曲发展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区域发展篇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