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春
【摘 要】新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才需要的基本技能。作为培养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充分重视、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逐步完成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认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为了建立高质量的高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师也要做好教学准备,优化引进环节设计,调整传统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健全的评价结构,使学生逐步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策略
课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地方。因此,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状况有很大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课程教学活动也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方向,积极整合新的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同时,改善教育战略,最终达到教学的理想状态。
一、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应分析课堂上的所有相关因素,避免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完美地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最佳教学时机。但是从当前高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历史来看,有些教师不重视课堂准备,教师无法根据课堂准备掌握课堂上的各个方面,也无法掌握整体的课堂教学规律。因此,为了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建设,教师也要重视课堂准备,做好教学分析工作,做好更准确的教学安排,从而提高学生跟随教师进度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计算机硬件”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诸如学生准备、教学内容准备等多个层次上进行教学准备。首先,教师分析课堂教学对象,指出学生的基本信息质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并将其作为后续教学计划的基础。其次,教师分析教科书的内容,指出“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教学内容,如“计算机内部主要因素及其重要技术参数”等,并设计了该课程的内容。再次,教师以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为方向,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安排,以此为本课程的教学指南。最后,教师进一步安排“计算机硬件”教学活动,在逐步落实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本课教学质量。
显然,教师可以做好教学准备,在教学前掌握课堂上的各个方面,及时把握课堂上发生的突发情况;对学生开展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构建。
二、巧设引进环节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源泉,也是学生自主参加课程的有效支持,但引进是课程的开始,如果学生在引进阶段认为信息技术教室无聊,学生也很难积极消耗自己的经验来参加信息技术教室的学习活动。因此,为了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始就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精心设计引进环节,利用游戏、提问、生活要素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的欲望。
例如,在“数据”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学生的生活状况,使得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内容积极地从课堂休息状态转变为课堂学习状态,从而更积极地学习后续的数据知识。具体来讲,上课开始后,教师向学生说明生活中利用数据代替教师的现象,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剪辑,在视频剪辑中发挥数据的重要价值,如用于科学探测或者用于通信的传播等,学生从直观的画面看到实际生活中数据的多样性之后,教师对学生说:“你知道需要数据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迅速展开讨论,潜在地转向“数据价值”的学习,完成学习状态的转变。
三、协调传统活动
随着现代教育资源的发展,在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室,教师也偏向于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教育活动失去了应用的价值。在课程改革标准中,教师也要提倡为学生建立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表达自己的价值中逐步完成知识学习。因此,在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室,教师应积极利用合作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但是通过实际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活动的现象表明,有些教师过度使用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没有自主思维的空间。为了更好地表现合作学习活动的价值,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个人思维,可以调整合作学习活动的结构,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一课中,围绕该课程的教育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及其基本结构”等,教师给学生提出话题,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让学生结合对自己信息系统的认识等,得到自己的思考结果。之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信息素养、学生性格特征等,安排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得到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个人思维锻炼,还可以强化集体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调整合作学习活动,更好地表现合作学习活动的利用价值,使参与合作的所有学生都能够说话,提高合作研究的效率。
四、健全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评价,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可以改善的方向,逐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效学习。但是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室里,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是单一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改善自己的言行,这使信息技术教室的教育质量停滞不前。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来改善学习行为。
例如,在“网络应用软件开发”这门课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课的具体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学生的发言状况、学生和其他同伴的合作状况等,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言行来认识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接下来,教师从学生开发互联网应用的结果评价学生的成品,在学生改进自己的成品中进一步加深对这门课程知识的印象。
总之,高校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细致分析准备阶段,精心设计引进阶段,有效调整合作活动,完善评价阶段等,促进高校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动力。但是信息技术教师也必须认识到,确立高质量的信息技術教室并不仅仅是依靠上述战略来实行的。因此,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继续创造新的教学方式,在实践应用中促进经验积累,建立完善的教学框架,形成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臧全成.浅析如何建立高校信息技术教室[J].读写(教学刊),2017,14(12):18.
[2]朱青亮.优化引进环节构建高效课堂[J].中小学电教,2017(11):76-77.
[3]邓江辉.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微探[J].读写(教学刊),2017,14(10):14.
(作者单位:巫溪县上磺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