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机构的经验及启示

2020-02-22 08:05岳振欢魏颖喻凯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7期
关键词:经验启示运行模式

岳振欢 魏颖 喻凯

摘  要:技术转移机构是实现技术转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多种类型的技术转移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的组织模式、运行模式、管理模式等,总结其成功经验与启示:从科技成果供需两侧同时发力、设立合理规范的工作流程、重视技术经理人培训、加强不同机构的协同合作。

关键词:技术转移机构  运行模式  技术经理人  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c)-0240-04

Abstract: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are important organizations for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Germany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various typ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and they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an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by analyzing the organizational model, operation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both sides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hould be emphasized; a reasonable and standardized work flow should be established; training of technical managers should be emphasized;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stitut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Technology transfer organization; Operation mode; Technical managers;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个科技与经济融合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成果应用速度加快,各国纷纷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英国BTG、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以色列“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等极具代表性的国外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对技术转移工作的启示。

1  国外技术转移机构情况简介

1.1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史太白”)成立于1971年,是德国最大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宗旨是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史太白的服务领域涵盖咨询服务、研究开发、国际技术转移和技术经理人培训。依靠完善的专家网络,史太白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快速反应,找到具体领域的专家予以咨询,并通过限时免费咨询服务创造大量用户和项目机会;借助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联系,史太白可以安排各个领域的专家协助企业完成技术创新;依靠与金融机构、前沿研究和商务机构建立的国际网络,史太白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进入未来有增长前景的市场;人才培养方面,史太白大学贯彻学以致用理念,致力于培养精通技术与经济的实用型人才,致力于将科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1.2 英国技术集团(BTG)

英国技术集团(BTG)成立于1981年,最早从事经营政府资助形成的科技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从事技术转移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中介机构,在推进知识产权和先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其主要服务内容为:寻找、筛选、获得技术,开展技术转移,帮助初创型公司快速成长,支持各种形式的技术开发。该机构早期在政府支持下,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建立国际化技术转移网络,开展专利经营。BTG最重要的工作是寻找最有商业前途的新技术,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从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筛选和评估具有商业市场价值的技术项目,帮助申请专利,强化专利运营,资助技术进一步开发,以达到到实际应用程度,再将其转让给买方,完成技术转移。

1.3 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

美国大学技术管理人协会(简称AUTM)是在大学专利管理者协会的基础上于1989年成立。AUTM是一个高校技术转移信息共享平台,在开展全面的技术转移调查、建立科技成果定价机制、促进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具体业务内容包括:提供技术转移培训,促进技术转移职业化发展;搭建技术转移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各个专利技术转移组织互相连接;从发明披露、专利授权、技术许可等方面对政府资助项目的机构进行年度调查;定期发行出版物、举办年会,为全球技术转移经理人和行业组织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目前,AUTM会员大多来自高校、研究院所、医院和政府组织等,他们与商业伙伴密切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发新产品、成立新企业。

1.4 欧洲创新驿站(IRC)

欧盟创新驿站网络(Innovation Relay Center,IRC)成立于1995年,旨在促进欧盟中小企业技术转移与科技创新合作。服务内容包括:每个站点对当地企业技术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在创新创业、技术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开发转让等方面提供咨询;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匹配相关科技成果,通过中心网络帮助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整合欧盟和当地站点有关促进科技成果研发和技术转移政策信息;提供技术转移转化相关培训。

1.5 以色列“首席科学家办公室”(OCS)和高校技术转移

以色列被西方国家视为全球创新工厂,在以色列技术转移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OCS代表政府通过企业孵化、风险资助等方式,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二是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各自的技术转让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在技术转移服务上,OCS有两个非常关键的手段:通过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加强企业科技研发。以色列各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机构主要倾向于将成熟的专利技术许可给行业龙头企业或者跨国公司,获取收益;对于早期技术,则寻找合作伙伴,就该技术成立初创企业;对于仍需进一步研发的项目,寻求研发资金支持。一般来说,各技术转移机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发现科技成果、对成果进行评估和申请专利、进行市场战略设计、签订协议并跟踪服务、利益分配等。

1.6 日本技术转移机构(TLO)

TLO最早诞生于美国, 目的在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日本借鉴美国的经验, 自1999年开始设立国家级的TLO。TLO从高校、科研院所等获取研究成果并实现专利化,通过市场调查,向最合适的企业提供许可。具体服务内容包括:(1)发掘科技成果并开展评价;(2)申请专利;(3)让企业使用这些专利权(实施许可);(4)向企业收取费用,并把其中一部分返还给科研人员。

1.7 韩国大德科技园

在彭博社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中,韩国近6年(2012-2018年)蝉联第一。韩国创新驱动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产学研”良性互动,其中典型代表为大德科技园。大德科技园强调创新产业化,通过产学研合作培育知识密集型的优质创业企业。其典型模式为将先进的科技成果与私人资本有效结合,创办“研究型公司”。该模式不仅有利于新技术的产业化运营,还能不断孵化新企业,搭建了投资机构、科研机构、初创企业长期合作互动平台,促进科技研发、产品转化、市场运营一体化。

2  国外技术转移机构经验及启示

从以上国外典型技术转移机构模式来看,其成功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法律政策支持,二是机构自身定位准确,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方式方法等。本部分主要总结国外技术转移机构自身发展的经验。

2.1 准确定位,加快机构自身转型发展

近些年,国内出现了创新园、科技園、技术转移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定位于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机构,但几年的实践表明,以上机构服务内容大多是:“管理”园区企业、本校科技成果,为企业、科研人员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很少真正涉及“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与之相比,韩国大德科技园“准确定位”并“成功转型”,其经历与模式可以给我们参考。大德科技园初建时,功能定位于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发展,致力于基础研究。2005年后,大德强调创新的产业化,在园区定位上坚持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并重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服务于区域科技创新。准确定位后,大德科技园利用国家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模式,通过对创业型企业重点支持、建立外商投资支持系统等手段,迅速孵化了大批量“研究型公司”,推动了高校技术成果转移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2.2 从供需两侧发力,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

长期以来,国内技术转移机构多是从科技成果供方出发,通过推介技术的形式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如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各地技术交易市场等。国外技术转移机构经验提示,技术转移机构应紧密围绕客户需求,以顾客利益为中心,服务于技术创新的各阶段、全过程,并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提出“没有现成的技术”“企业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形成一套因需而生、因需而变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以强大而完备的专家网络为基础,组织专家教授,通过史太白技术转移分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展研发工作,或直接将客户需求委托给科研机构。史太白根据企业需求每年会有几十个新的技术转移机构成立,同样,每年也有技术转移机构由于其研发项目及成果不适合企业需求,而无法获得合作伙伴持续支持或找不到新的合作伙伴而关闭。

2.3 设立合理的技术转移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对国外典型技术转移机构研究发现,无论是依托于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的TLO还是民间技术转移机构,在技术转移工作中都建立了合理规范的运行流程。以科技成果推广为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披露。科研人员向科技管理部门报告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科技成果的标题、负责人、已经公布的有关研究成果的信息和出版物等。(2)评估。技术经理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该成果进行创新性、应用性、先进性、成熟度评估。通过讨论,预测应用领域,寻找潜在买家。(3)营销。技术经理人联系相关企业,在不透露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向有兴趣的企业当面介绍科技成果的总体情况,或与企业保持联系。(4)协议谈判和后续监督环节。技术经理人根据企业和科研人员具体情况组织开展谈判,并监督协议的实施情况,接收企业报告和专利收入,再按照有关规定将专利收入分别分配到科研人员及所在的部门。

2.4 重视培训,提高技术经理人服务能力

从德国和以色列技术转移机构可以看出, 技术转移工作需要有较高科学、法律和商业等复合知识的专业人才。国内对从事技术转移工作人员身份认同的缺失, 从业者在学历、知识结构、能力素养存在较大差异。国内技术转移机构可以效仿美国技术经理人协会,定期为会员提供丰富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会员自身的能力水平;出版刊物和技术转移手册,让会员第一时间了解到技术转移相关的最新信息,提高实操能力。技术经理人本身也要改变工作思路、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变被动为主动,从科技成果供需两侧主动策划如何对接、如何实现技术转移;主动参与各种培训,在各种实践中及时补充知识空缺;提高沟通、协调、谈判等专业能力。

2.5 加强交流合作,形成协同工作新局面

国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大多围绕本地区、本机构资源和自身业务建立自己的资源库和信息系统开展工作, 机构规模小、结构松散、服务手段单一,影响力小,缺少有益的分工协作。从国外技术转移经验来看,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英国技术集团、欧盟创新驿站都建立了跨地区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拥有资源丰富的成果库、企业库,技术转移工作协同性更强。在服务网络中,虽然每个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可能只擅长于某一方面的工作,但通过若干机构的协同工作,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迅捷而又弹性地作出反应,完成重大项目的技术转移转化。目前我国技术转移机构应注重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以庞大的企业群体、大量的企业需求信息和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企业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加盟,扩充技术转移服务队伍,打造开放式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

3  结语

如前文所述,以上国家技术转移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完善的工作体系、成熟的运行模式;每个国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转移生态系统,发展了一批高质量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本文对以上各国技术转移机构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经验,以期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技术经理人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 贺燕.美国、德国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模式及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128-134.

[2] 何剑华,耿燕,容晶.创新和技术转移体系的学习与思考[J].机电工程技术,2019,48(4):64-66.

[3] 张换兆,秦媛.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8):51-53.

[4] 霍付全.欧盟创新驿站运营模式及其在中国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5] 孔祥浩.以色列技術转移机制和模式研究的作用[J]. 价值工程,2016(12):5-7.

[6] 闫佳宁,李燕.日本学术机构技术转移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日本研究,2019(3):37-47.

[7] 顾建平,陈鹏,李建强.韩国大德科技园区的发展及其推动技术转移的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4(6):58-61.

猜你喜欢
经验启示运行模式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零售业”时代运行模式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